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周国平哲理散文中的存在主义

时间:2021-02-03 08:43:49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周国平哲理散文中的存在主义

  周国平哲理散文中的存在主义

周国平哲理散文中的存在主义

  摘要:周国平的散文呈现出了作者思考的独特性,其中涉及的话题均源于生活,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在其哲理散文中蕴含着对生死、孤独感及责任感的观点,其中的存在主义十分明显。

  因此,本文分析了周国平哲理散文中的存在主义,并阐述了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周国平;哲理散文;存在主义

  引言:存在主义作为抽象理论的一种,其着眼点为人,研究了人的自由、价值及责任等伦理问题。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认为存在主义可以称之为人道主义,实现了对人的关心。

  存在主义的表现形式众多,其中文学是重要的一种形式,在周国平的散文中呈现出了对生、死的深刻思考,文中的话题贴近生活,激发了读者的思考。

  本文主要分析了周国平哲理散文中所呈现的终极关怀与现世人生,以此明确其散文中的存在主义。

  1、存在主义的概况

  存在主义十分注重存在与人生,其中真实的存在便是精神存在、社会存在与个人现实存在。

  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学者均对存在主义哲学进行了研究,在二战后,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便是萨特,其作品有《存在与虚无》与《存在主义使一种人道主义》等[1]。

  2、周国平哲理散文中的存在主义

  2.1死的思考――拥抱虚无

  海德格尔作为存在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哲学的核心问题便是存在问题,他认为死亡与虚无无联系,其观点为人的存在也可以称之为死亡的存在,其含义为:个体在想象死亡时,其面对着绝对的虚无,此时的虚无是缺乏存在,同时也是原始的存在。

  因此,人的存在在意识死亡的作用下,便出现了焦躁与苦闷。

  存在主义中的虚无性直接联系着意义的缺失,对于人生而言,其终结为死亡,它使人生的意义全部消解。

  面对人生终点的死亡,人的终极关怀被抽离,如:人生意义与存在价值等,而人生最终意义的缺失,人则会面对虚无的现实人生,对自身的努力、价值产生了怀疑。

  因此,存在主义表明人的死亡所带来的意义为虚无。

  人产生虚无感的主要原因便是人面对死亡时,所产生的禁忌心理,对人死后人生意义消解的事实不肯承认与面对,进而面临死亡时,便会出现虚无感。

  在周国平哲理散文中,提出了要对生死给予正视,而不死仅是幻想,通过对死的深刻认识,才能够领悟生的意义,同时对死的思考属于有意义的徒劳。

  如:《探究存在之谜》[2],其中写道:通过对死的认真思考,无论结果好坏与否,均能够实现对人生边界的勘察,从而掌握了人生的限度与全景,此后,人便会拥有豁达的胸怀,对沉浮人世的审视将更加深刻,在追求自我价值与人生目标的同时,对成与败、得与失能够更加客观的对待,再者能够明确幸福与苦难二者的相对性质,进而快乐与痛苦对自身的影响均不会太大。

  对于现世的人而言,对死亡往往选择逃避,对永生充满了幻想,面对此情况,周国平对死的意义进行了思考,其思路为:假设永生的存在,面对荒谬的死亡与永生,人将在熟透的世界上永远的存活,生活如死水一般,单调成为了唯一的节奏;在死亡不存在的情况下,爱情、冒险、欢乐、失意等生命魅力将丧失,此时生的意义无法展现。

  因此,虚无使人的活具有了意义,而永生则会让其丧失意义,其存在也将不具备价值。

  人要对死亡形成清晰的认识,死亡是必然的,在此基础上,人跳脱了虚无,进而获得了现实的存在。

  2.2向死而生――承认荒诞

  萨特曾说:承认荒诞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活。

  存在主义中的荒诞体验代表作为《西西弗斯的神话》,作品中的西西弗斯因得罪众神,惩罚其在两座起伏山间推动石块,在千辛万苦将石头推到山上时,石头必然会下落,他的努力均是徒劳的。

  他作为荒诞悲剧英雄,对自身的命运有着一定的认识,但仍坚持着推石头,他并未放弃或者屈服,其推石头上山的的人生是积极的、乐观的。

  存在主义表明人生即是一场有意义的徒劳,死是人生的必然,如同作品中的石头终会下落。

  存在主义代表人加缪认为,面对荒谬的世界与人生,要正视它,利用自身的勇气继续生活;要反抗它,即便希望渺茫,即便毫无意义,仍要反抗荒谬,为真实的现实进行斗争,以此获取幸福。

  虽然人生是徒劳的,但选择的过程是有意义的。

  对于所有人而言,无论悲观与积极,其最终的结果仅为死亡,但积极的生活,使人的存在具有了意义[3]。

  周国平哲理散文中对生命充满了敬畏,他曾写道:人要按照自身的真性情去活,并要坚持宿命的态度,坦然地面对死亡。

  他鼓励人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充满热情地生活,虽然人生是徒劳的、命运是不可改变的,但对人生与命运要拥有不同的态度。

  同时,周国平认为死亡作为人生的必然,仍要坚持抗争,不仅要促进生命的延长,还要保证生命的精彩,使自身的人生充满激情与意义。

  3、周国平哲理散文中存在主义的现实意义

  3.1寻求内心的自足

  存在主义指出存在先于本质,对于人而言,存在先于各种活动,根据人的意愿,逐渐实现了特定本质人的创造,即:希望成为的人。

  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指出人是自己认为的那样,通过自我创造,使自身具有了独特性。

  萨特认为世界上不存在人的普遍本质,即:人具备共同的人性。

  在世界上,人没有完全相同的,即便人与人如何亲密,其本质仍是孤独。

  人作为世间的.存在物,作为孤独的人,其依靠仅为自己。

  根据存在主义可知,人与他人、世界均是疏离的,甚至对于自我来说,也无法实现完全的了解。

  人的状态具有不稳定性,时刻处于动态,因此,人与人的交流本质具有陌生性与疏离性。

  周国平写作的主要话题便是孤独,他阐述了人的本质,对人的孤独感与差异性等进行了分析,使读者产生了共鸣。

  人作为个体,孤独作为本质,难以找寻相同的个体,因此,人的一生始终在漂浮。

  周国平散文中写道:人与人之间应相互理解,特别是爱人间要心心相印;人均希望获得别人的理解,对他人的不理解进行严厉的谴责,严重情况下,人与人间的关系将破裂。

  周国平对人与人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基于索取的关系是难以维持的,因此,在认识人的本质基础上,要注重人与人关系的把握,人与人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此距离直接体现着对方的尊重[4]。

  3.2负责自己的人生

  存在主义作为自由的哲学,其核心为自由,侧重于自由的选择。

  在世界上,每个人均是自由的,面对不同的境遇,采取的行动均源于自由选择。

  萨特指出人的命运在自身,通过自由选择实现了对自我命运的把握,此时人要对自身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负责,人要承担自由选择的结果。

  周国平散文中十分突出责任意识,其中《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中指出,人的生命仅有一次,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避免人生虚度,同时每个人通过自由选择要承担生命的责任,唯有对人生负责,才能够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进而才能够实现对他人与社会责任的承担[5]。

  总结: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了周国平哲理散文中的存在主义,他对生与死这一终极问题进行了分析,死亡是必然的,要拥抱虚无、承认荒诞,同时要积极的抗争,以此创造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要享受孤独,承担责任。

  周国平的散文中蕴含着存在主义,通过其质朴的文字,实现了对深刻哲理的传递。

  参考文献:

  [1]陈丹曦.试论周国平哲理散文中的存在主义意味[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2,11:102-106.

  [2]杨飞跃.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中坚守人文精神――周国平哲理散文解读[N].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3:26-29.

  [3]刘瑛,焦晓鹏.周国平散文中人文精神的价值倡导[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7:15-16.

  [4]李卓怡.从生存到存在的途中――浅论当代哲理散文[N].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7:1-2+18.

  [5]张颖.悖论与困境:论周国平的散文[N].文学报,2015-05-21018.

【周国平哲理散文中的存在主义】相关文章:

周国平散文中的孤独体悟02-20

《黄色墙纸》的存在主义解读05-26

韩愈散文中的叙事艺术02-12

公文中批复的格式及范文09-20

公文中批复的格式与范文09-05

试论存在主义哲学对存在心理学的影响论文03-17

浅论唐代诗文中“马”意象的嬗变02-03

关于小学语文中教育创新的论文04-10

小学语文中的感恩教育教学论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