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现代文学人生模式

时间:2020-12-09 18:45:35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现代文学人生模式

  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有新的创造﹐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现代文学人生模式

  作为在八十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池莉的作品是以对世俗人生的深切关注和“原生态”的展示为读者所熟知的。

  她的“人生三部曲”系列作品(《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

  以这个系列作品为中心,池莉在这期间的创作,构造了一种注重当下体验的人生模式。

  这种人生模式的特点,是将现世生活的一切甜酸苦辣、喜怒哀乐,都看作是世俗人生的一些无法回避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和基本内容,从中去体验人生的意味,了悟人生的真谛。

  这种人生模式打破了长期以来由众多的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营造的关于美好人生和理想生活的心造幻影,使人们能够更加真切地直面现世生活,更加执著地眷恋现实人生。

  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执著,也因此而不仅仅在于它的“美好”和“理想”,同时也在于包括那些并不“美好”和“理想”的部分在内的全部人生内容和构成要素。

  以这种观念来看待人生无疑不是让人消极遁世,而是让人积极入世,只不过这种入世不是让人们去孜孜以求地谋取功名利禄,而是让人们去体验人生的全部丰富和复杂,以便通过这种人生体验,在丰富复杂的人生旅程中安顿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抚慰和升华。

  在“新写实”的浪潮过去之后,池莉的创作发生了许多变化。

  这种变化虽然涉及到题材的转移、主题的调整,乃至叙事手法和叙事风格的变异等诸多方面,但作为池莉的创作的全部哲学支撑,即她对于社会人生的理解和由此所派生的对于社会人生的一些基本的观念和看法,却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池莉所认定的这种社会人生哲学,在她的“人生”系列的“新写实”作品中,主要是表现为一种“知足”、“能忍”和“顺乎自然”的人生态度。

  按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说法,这种人生态度是属于道家哲学范畴的一种“获取相对幸福”的人生哲学。

  冯先生认为,道家哲学尤其是它的创始人之一庄子把世间的幸福分为绝对的和相对的两种,能够自由地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充分地发挥我们的“自然能力”,我们就能获得“相对的幸福”。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超越事物的相对性区别,达到一种物我同一的境界,我们就能获得“绝对的幸福”。

  池莉的某些作品和她的作品中的某些情节虽然也有某种超越相对性局限获取“绝对的幸福”的趋势,但就总体而言,她的作品中的人生哲学模式,还是趋向于在现实人生中让她的人物通过世俗生活的体验去获取“相对的幸福”。

  也许池莉的这种人生哲学最初并非源于某种与道家思想有关的书本知识,而是个人的一种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因而在上述作品中,这种人生哲学就主要是通过一些普遍的人生经历(例如恋爱、结婚、娶妻、生子和日常生活等等)宣示出来的,并不特别针对某种特定情境下的社会人生变动。

  但是,当这种特定情境下的社会人生变动真的进入了池莉的创作视野,成了她的创作视野中的一道波诡云谲的人生风景,她的这种人生哲学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了面对这种急剧变动的社会人生的一种理性回应。

  从本源意义上讲,道家哲学原本就是回应一个急剧变动的时代的社会人生的产物,后世之崇奉道家哲学者也大半是因为自身正处于一种不可捉摸的人生变动之中。

  池莉的创作虽然已经远离了古代作家崇奉道家哲学的历史情境,但现实的急剧变动所造成的许多社会人生问题,却使这种古老的人生哲学依旧有它的用武之地。

  众所周知,九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引发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社会人生问题。

  文学对这些社会人生问题的回应,有各种不同的表现,顺乎这种潮流者,多让他笔下的人物追逐物质和金钱的成功,努力塑造这个商业化时代的弄潮儿,使之达于人生辉煌的极点。

  对这种商业化的潮流有所反拨者,则让他笔下的人物沉浸于旧日的理想和形而上的追求之中,以重建过去时代的人文精神来抗拒现世的物质化潮流。

  这两种倾向似乎都走了各自的极端,池莉的近期创作则如她所奉行的人生哲学,所取的是一条中间路线。

  这种中间路线既不让她笔下的人物远离人间烟火,在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中讨生活,又不让她笔下的人物过分沉溺于欲潮商海,在物质的世界中实现人生的极乐。

  她既让她笔下的人物不失时机地抓住市场经济和商品大潮的机遇,满足各式各样的人生欲望,又不失时机地把她笔下的人物从无限升腾的欲望之巅拽落下来,使他扎扎实实地回到现实的地面。

  在升腾与坠落之间,她让她笔下的人物获取的是一种极为有限的“相对幸福”。

  这种“获取相对幸福”的方法或许已经偏离了道家哲学的原义,但却是这种人生哲学在池莉笔下的一种现代变体。

  池莉的近期创作正是以这种人生哲学的变体回应当下社会的诸多人生问题,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我所说的池莉的近期创作,主要是指她近二三年来的一些中短篇作品,尤其是其中的一些中篇新作,如《你以为你是谁》、《化蛹为蝶》、《午夜起舞》、《来来往往》等。

  与前此阶段的'作品在艺术处理上有意淡化或不刻意强调背景因素(前者如《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后者如《烦恼人生》)不同,这些作品却一无例外地都有一个十分确定的时代背景。

  这个背景就是当今时代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发展商品经济的滚滚大潮。

  例如《你以为你是谁》的背景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经济转轨,《化蛹为蝶》和《午夜起舞》、《来来往往》的总体背景又显然是商品大潮和市场经济所构造的特定环境。

  确立这样的背景,让她笔下的人物置身于这种确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显然不是像刘醒龙和“河北三驾马车”那样,意在揭示城乡经济转轨和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

  而是以这种确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作为她笔下人物生活和活动的世俗舞台,同时也将世俗生活具体化为充斥于我们这个时代和城乡社会的种种欲望与诱惑,让她笔下的人物在其中载沉载浮,演尽人生的各种悲欢离合,遍尝世间的万般喜怒哀乐,以此来显示她的人生哲学应对环境的特殊效用和力量。

  就追求个人幸福而言,池莉近作中的人物尤其是其中的主要人物,无疑都充满着饱胀的人生欲望,《你以为你是谁》中的工人陆武桥为了挣脱生活的困境,

  不惜停薪留职承包居委会的餐馆;《化蛹为蝶》中的孤儿小丁抓住一个偶然的人生机遇,驰骋商海;《来来往往》中的康伟业、《午夜起舞》中的王建国都是机关干部,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毅然决然下海经商。

  凡此种种,所有这些人生欲望,无疑都是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尤其是发展商品和建设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激发出来的。

  设若没有这样的社会环境,这些人物即使有再强烈的追求人生幸福的欲望,也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内在冲动。

  现在,新的时代环境把这种内在的冲动变成了现实,这正是庄子的哲学中所讲的“获取相对幸福”不能不依凭的前提和条件,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庄子也讲过列子御风而行的故事),没有时代环境这个最大的“凭借”,追求人生幸福的欲望是不可能升腾起来的。

  池莉的作品充分地显示了人与环境的这种依凭关系,一方面让时代给她的人物提供足够的活动条件,另一方面同时也让她的人物在这种条件下,尽可能地去做他所爱做的和所能做的,尽可能地去发挥他的“自然本性”、发展他的“自然能力”。

  当他们真正做了他们所爱做的,做到了他们所能做的,他们也就成了一个“幸福之人”。

  而且,在这些作品中,池莉也确实让她的人物在各自的人生追求中,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他们各自追求的人生目标,尤其是在金钱和爱情这两个属于我们这个充满物欲的时代的幸福的徽记的人生领域,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了各自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