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现当代文学的论文参考

时间:2020-12-09 16:45:58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现当代文学的论文参考

  现当代文学不仅是对文学事实的描述,同时也是包含着理想文学的内容。用长期的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文学犹如养料滋养学生的心灵并获得人格力量。

现当代文学的论文参考

  现当代文学的论文参考例文

  现当代文学的论文参考例文篇1

  浅论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文系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尤其对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或者说中文的一些传统课程如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普遍存在兴趣减退、学习效果欠佳的情况。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文就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教改设想做一梳理、总结。

  一、让学生获得内心力量胜于记忆书本知识

  首先,最主要的就是部分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浓厚的兴趣。

  相对于“90后”的学生,之前的中文系学生大都是因为喜欢中文而选择中文,现在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是因为喜欢中文而上中文课,所以文学的基础较差,兴趣低。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必须积极努力解决,不能把责任全推给学生。

  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减退与社会时代也有一定关系,现在的社会物欲膨胀,很多人认为学中文、文学无用,不如学习一门技术更实用。

  在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因为要考取各种证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证书,占用了大量时间,无暇花时间精力去读文学作品,而在没有学生的大量阅读作品情况下上中国现代文学,必然会造成老师费力地讲,学生不知所云被动而听的局面。

  要改善这一现状,必须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学于人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虽然学习文学不容易立马转换成某种物质财富,但却是一种受用终生的精神财富。

  它使一个人的精神焕发出生命的光辉,给予人的心灵无穷的根本性力量。

  在学期开课的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意识到文学及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文学即人学”,认真学习本门课程,将文学的力量融汇进自己的人格培养中将受益终生。

  在学习现代文学的过程中,使学生陶冶情操, 更深入的认识、思考社会、人生。

  学习当中,不仅使学生能对现代一些代表性的重要作家的创作个性比较熟悉;更要求学生在较为广泛地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对其中代表性作品能进行言之有理的分析与鉴赏,并适当进行训练,能写出有一定水平的课程论文。

  鉴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性,本人认为应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注重一种文化熏陶。

  用长期的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文学犹如养料滋养学生的心灵并获得人格力量。

  现代社会信息丰富、学生思维活跃,应开阔学生的视野,比如在授课中不再像传统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讲授过程重视知识性,把很多思潮、流派、论争、社团等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讲很长时间,考试的时候也重视这部分记忆性知识。

  在学习诸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巴金、曹禺等现代文学大家时不仅仅介绍教材上的内容,而应该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一个作家,并重点让学生知道这个作家身上的`某种品格,这种品格能给学生提供他们成长更需要的精神力量。

  比如在讲鲁迅的时候,我会引入鲁迅思想中的“反抗绝望”这一精神内核。

  “反抗绝望”是一种积极的坚韧的生存态度,让学生领会并将这样的生存哲学融入心灵更胜于让学生多知道一些关于鲁迅的知识。

  当学生真正的从学习鲁迅而领悟到“反抗绝望”的人生哲理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时,被动的学习将变成主动,并在学习、生活中都获得力量。

  二、点燃火焰,激发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不应照本宣科。

  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学生学习的火焰。

  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创新精神,不完全为教材束缚,阐述自己的学术创新观点,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空间与榜样力量!比如本人在讲授叶圣陶的著名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时,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进行讲授。

  教材中因为时代的原因,认为潘先生是一位“临虚惊而失色,暂苟安而又喜” 琐屑利己的灰色知识分子形象。

  而随着时代发展及从不同视角去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赋予潘先生形象更丰富的内涵。

  潘先生的家庭责任感,对妻子的体贴,幼子的疼爱都是灰色形象中的性格亮点。

  通过不拘泥于教材的全新解读,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潘先生的全面性格,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意识到教材并不是束缚思维的条框,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创新精神!在讲到张爱玲的《金锁记》时本人大胆提出对《金锁记》中曹七巧形象的新看法,认为因为张爱玲从未生育,没有当母亲的体验,而她自己从小母爱缺失,所以与她塑造这样一位令人震惊的母亲形象有极大关系。

  另外对于《日出》中的陈白露最后走向死亡,本人也有所质疑。

  陈白露不肯抛弃舒适的生活环境,不愿自己吃苦受罪地去生活,让一个连力气都舍不得使的人去舍得失去生命,可能需要更多的探讨。

  尽管有些想法还尚未成熟,但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保持一种质疑、探索的精神非常重要,而这种态度也会使学生活跃思维,不束缚、不僵化地去思考问题,达到点燃火焰,激发创新精神的效果。

  三、学生是学习主体,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

  首先,要分析特点,扬长避短。

  随着时代的发展,告知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

  作为三本院校的学生,他们的缺点是基础较差,普遍阅读量较少,优点是思维活跃,有创新精神,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才能非常突出。

  根据本人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在讲授中国现代文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阅读量较少,造成教师讲课时学生无法投入的状态,更无法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针对这一现状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让他们思考作品内涵,体会作家的思想情感,说出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

  即使学生开始时说的不是太好,也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即思维活跃这一特点,只要言之有理便给与学生鼓励。

  学生受到鼓舞会增强信心,也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同时个别同学在文学方面甚至有非凡才华,充分发挥其特点,在班级起到带头作用,引领一个班级学习本门课程的热情。

  比如一个班级的某同学很有文学才华,创作的文学作品非常优秀。

  通过让该同学朗读其作品并谈自己的创作想法,使全班同学深受感染,作为朝夕相处学友的榜样力量胜于教师的长篇说教。

  学生在佩服之余,会暗中增强学习的动力,从而形成整体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在教学方法使用上,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应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辅助材料,如教学片、与课程紧密相关的影视片等,以深化教学。

  教师应多收集一些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照片、影视资料。

  通过有形的有声的视听教学,让课本中的作家作品更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比如给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做的关于中国现代作家的《人物》节目,学生非常感兴趣,在轻松愉快中也接受到了知识,达到了教学效果。

  将讨论式教学引入课堂。

  在实现教学目标方面,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在课堂中进行一定的讨论。

  犹太人的教学中基本是通过学生与学生的讨论达到教学目标。

  在学生与学生的辩论中,碰撞火花,质疑争论中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从而达到交流——主动学习——再交流的良性循环。

  现当代文学的论文参考例文篇2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

  对于当前的文学研究来说,应该回归到最原始的景观中去,面对现代文学中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问题,应该直面原初的生存境遇。

  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研究来说并没有从中国的生存境遇、经验世界以及文学景观的复杂性去考虑。

  所以有必要对现代性的理论预设进行考虑,对重新回到经验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讨论中国现代问题的时候,需要重建一个更为复杂的历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