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奥尔夫教育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时间:2021-02-16 19:20:08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奥尔夫教育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是搜集和积攒一定数量与质量的材料。不知道小伙伴们都准备好了没呢?在这里小编直接给大家带来小学教育毕业论文一篇,仅供阅读!

奥尔夫教育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奥尔夫教育法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教育方法之一,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从节奏入手,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通过主动参与表演,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利用多种表演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发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教学缺乏创新性,灌输多于引导,学习过程枯燥无味;教师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缺少应有的关注和正确的引领;单纯迎合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而不是让学生对音乐本身产生兴趣;课堂内外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徒有形式,缺少过程与内涵……

  笔者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乐课程改革的势在必行。如何让音乐学习真正发生?笔者浅薄地认为,只有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则要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自我发现、自觉探究、自主合作,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与美好。本文从学生学情入手,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从节奏入手,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

  一切从儿童出发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主要原则之一。儿童最早接触音乐是从简单的节奏开始的,节奏活动与儿童的生理、心理节律有着直接的联系,易于被感受和领会,这使儿童参与音乐活动的难度降低,学习兴趣提高。因此,在基础音乐教育阶段,节奏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一)用儿歌朗诵练习,训练节奏感

  例如:在学习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时,给学生朗诵他们熟悉的儿歌: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滚下来‖

  在儿歌朗诵中,笔者通过各种节奏,结合一定动作或舞蹈,让学生在一起边朗诵边跳或边拍掌、跺脚等过程中培养对节奏的感知。这种基本节奏练习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进行。

  (二)通过卡农练习,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多声部练习常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用儿歌进行卡农练习。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能构成问答句式或有内容情节的儿歌,如有猜谜形式的歌谣《荷花》:

  一个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坐在绿船上。

  × × | × - | × × × × | × - ‖

  由一组学生先朗诵,另一组学生按固定的节拍接着进入,以类似轮唱的形式朗诵。可以先让学生隔一小节拍手,或隔两小节拍手。在儿歌的朗诵中,可通过声调强弱、高低的变化增强节奏感;或让学生配合身体动作,进行强弱、高低等富有表现力的练习,等学生熟练之后再将四组分成两组,或进行四个小组的卡农练习,进一步丰富练习方式。

  二、通过主动参与表演,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强调儿童在学习音乐中亲身参与和实践的重要性。因此,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的表演实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奥尔夫教育法在舞蹈设计环节要求即兴、自由编排动作。例如在欣赏管弦乐《动物狂欢节》中的《狮王进行曲》时,笔者没有事先告诉学生乐曲的名字,而是让学生聆听音乐,自己说出像什么动物,让学生在听第二遍时模仿这个动物的动作。学生虽然没有全部猜出乐曲的主角是狮子,但基本上都能表演出百兽之王的气势。然后,笔者再用乐曲结合视频,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再次表演就更加逼真自然了。再如教《过新年》这一课时,笔者没有给学生分配角色,而是发给他们锣、鼓、绸带等道具,让学生自由表演。学生根据自己在过年时的体验或在电视节目上看到的情景,有的敲锣,有的打鼓,有的竟然扭起了秧歌,他们虽然动作尚显稚嫩,但都全身心地投入,表演出了喜庆热闹的气氛。

  三、利用多种表演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感受力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奥尔夫教育法最根本的目的也在于此。

  (一)通过节目创编表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一些音乐创作的表演练习,让学生在没有启发的情况下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特性、基本表现手法和基本结构原则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如在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学习中,笔者启发学生根据课本插图,利用生活中的声音表现图画的内容,并分组创编表演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体会和观察,表演出各种下雨时的情景,歌曲中唱到小雨“沙沙沙”落下时,学生能够用肢体语言模仿“沙沙沙”的情境,歌曲中出现的麦苗、小鱼等的角色,学生也都可以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并进行自我创造。

  在音乐创作练习中,应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创作成果多加鼓励,教学的重点应在于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去“做”,而不是让学生“做”得怎么样。多次表演后,学生对歌曲的把握就会愈发准确,也就会有更多的创意。

  (二)通过器乐教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使用乐器过程中,教师不一定每次重复,而是尽量少说,让学生多做,自己创造节奏。学生可以很容易发现一种乐器可发出不同的声音。例如歌曲《敲小铃敲大铃》中唱道:敲小铃,叮叮叮,敲大铃,当当当,叮叮叮,当当当,叮叮叮,叮——当——。可请学生用打击乐器敲击伴奏,并且自己找一找哪些乐器能表现出“叮”和“当”的声音,找出来之后边唱歌边伴奏。

  总之,通过在教学中使用奥尔夫教育法,笔者音乐课的教学效率有了几方面的明显提升。一是学生对音乐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明显的提升,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将音乐课作为休息课,而是把音乐课作为自己展示才艺、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学生通过简单易行的动作表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提高了音乐的想象力。二是通过在课堂上针对节奏感和律动的一系列练习,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简单乐曲的情境,增强了对音乐的感受力。三是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发展个性,在活动中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互相适应与配合,获得了美的体验,培养了创造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奥尔夫教育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音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1-03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在学前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3-13

翻转课堂在药学课程中的运用07-05

学前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运用论文03-21

翻转课堂在药学课程中的运用论文11-29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3-04

化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0-19

浅论计算机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论文04-16

浅析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05-07

暗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