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

时间:2022-10-08 18:08:43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下面带来的小学教育的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1】

  摘要:我国对于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尝试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目前尚处在积累经验阶段。

  因此,如何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构建适应我国国情、具有鲜明特色的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教育爱是小学教师人格的灵魂。”小学教师的教育爱之情感不同于母爱,它是在教育环境、教学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高级社会性情感,体现着人类特有的一种无私、深沉、持久的理智之情、事业之爱,凝结着教师对教育理想的憧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祖国人类未来的奉献。

  现代教师发展的理论认为,教师发展不仅是理性的成长,而且还包含着情感的丰富与深化。

  “教师发展并不仅仅包含技术的维度,如知识与教学技能,而主要是一种道德的和情感的维度。”、从更深的层面上讲,对于儿童的爱是基于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和对每个儿童发展可能性的价值认同。

  小学教育,重点突出在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指导思品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就现行思品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就其中的方法来说,则尚存在欠缺。

  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肯定会对小学生的道德能力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探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

  现在笔者就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常用用方法进行分析:

  一、感染法

  人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

  感染法就是教师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

  小学思品教学不能光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要让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教学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运用情景和音像设备,以达到教学目的。

  有位教师在教学《敬礼,五星红旗》一课时,由于该课的内容是讲述20世纪80年代一批身处异国他乡的少先队员尊敬国旗,维护国家荣誉的事。

  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她先让同学们预习了该课,然后让他们运用网络、书籍和搜集家中音像制品等材料,学生的收获远比老师想像的要多。

  他们在课堂上播放了家里录制的奥运健儿领奖时国旗冉冉升起的感人一幕,诉说了沈阳五星河体育馆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足球提前出线时全场红旗翻滚和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动人场面,甚至唱《歌唱祖国》和《红旗飘飘》两首歌曲,从而了解了国旗和国家的关系和五星红旗对我们中国的意义。

  整堂课中教师仅仅作为一名参与者与学生一同表述,有些内容和录像场面使教师们激动不已。

  二、陶冶法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小学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

  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先组织学生看了一个小品,内容是某同学因一点小事而生气,然后让大家讨论:生气好不好?为什么?使大家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好处,经常生气不但容易得病,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别人的关系,老师、家长、同学都不喜欢好生气的人。

  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班级之最”的评选。

  凡是在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进步的同学,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荣誉称号,并且他的名字还要被写上“班级之最”光荣榜。

  这样,就在班级营造起了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

  久而久之,这个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劲头更足了,班上因一点小事而相互吵闹的现象也就基本绝迹了。

  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而且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对小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极的陶冶。

  三、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

  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

  如在“明礼”教育中,有位老师从《中华成语故事》的录像带中挑选《曾子杀猪》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而后让学生讨论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

  这样,学生对《讲信用》一课中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

  可见,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通过明理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小学数学教育【2】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关系着学生未来发展的学科,同时也是学生未来深造的有力根基。

  本文就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 方法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仍过于传统,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看重书本上所描述的“死”的东西,却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致使学生往往得到了知识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令一个弊端就是,教师仅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会将课堂时间安排的很满,阻碍了学生自我思维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十分的被动,同时教师不能够结合实例来传授知识,知识似乎是强加在学生的头脑中的,即使学生储备了知识,却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

  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养成。

  作为日常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讲,必须要按照新课标新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着重于智育的发展,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全方面的素质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收获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以后深造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具体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在少年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具有探索知识的潜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提倡活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解脱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自然,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讲具有重大的意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自我拓展知识空间,自我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能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自学能力的养成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所获得的东西要比书本上获得的更为丰富。

  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研究数学智慧分析数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学习,去思考。

  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为了在数学教育中实现我国培养全方面人才的目标,教师要解除传统观念的限制,开辟出新的教学之路。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要从传统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角”。

  教师要开辟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积极让学生展开互动,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做出正确性的引导式作答,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教师明白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按着我国新课标的标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方式予以解决,同时留下伏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下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展开互动,提倡学生对课堂上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进行激烈的讨论,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积极学习倡导先进的教学理论,并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切实的掌握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的“考试制度”早已经不适合对当今学生进行很好的评价,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综合评定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

  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个性化多方面发展,让学生认为“考试分数”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统考升学的模式让教师无法合理的对学生展开真正的素质教育,因此,要培养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改变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评定,即从单一的考试评定方式变成从学生日常学习中多方面多角度入手,以多样化的指标来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定。

  也要改变单一笔试的考评形式,要实现笔试、口试、面试、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考评形式,同时在进行学生中和评价排名时,要将考试分数作为参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思维的灵活度等多方面作为评定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及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

  在实际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要着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知识互动交流的平台。

  同时要积极倡导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小学数学的功能和价值。

  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拓展学生广阔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社会自然的感知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灵活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丽.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1(10)

  [2]闫东霞.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育[J].学周刊,2010(9)

  [3]陈军.小学数学教育的探析[J].新课程,2010(12)

【小学教育】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论文:小学教育中美感教育的运用论文10-11

小学教育的质量教育论文10-10

教育游戏小学教育论文10-08

小学教育方案04-17

小学教育随笔07-16

小学教育随笔(经典)08-12

小学教育随笔11-04

小学赏识教育10-26

教育小学作文09-23

浅谈小学教育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