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国小学教育现状

时间:2022-10-08 21:49:40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我国小学教育现状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1】

我国小学教育现状

  摘 要:实施小班化教育有利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教师能有更多的心力对全体学生进行辅导,创建更加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情境,使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指班级学生数较少,且针对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

  实施“小班化教学”这一新的理念应以现代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身、心、德健康发展为目的,创建一套以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授课形式、评价手段的教学模式,并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到各种教育资源。

  在我校开展小班化教学活动中,有一些心得,在这我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因材施教是小班化教学的重中之重

  因材施教是小班化教学的核心,是小班化教学的最终目的。

  既为小班化,那么人数不多,教师就可以更快、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因为班生数少,教师在备课时就能够更有针对性,哪些学生哪些方面比较薄弱,哪些学生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指导,对哪些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到每一个学生,教师的“照顾面”明显也扩大。

  课堂上,教师就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寻找最佳的教育切入点与时机,进行个别化教学。

  以往的“一刀切”的布置课外作业改变了,后进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的现象消失了,教师布置作业练习时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的地位。

  小班化教学,教师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针对学生之间的差距,灵动地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差异,取长补短,使教学相长,不留课堂“死角”,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注。

  二、小班化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并且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相对人数少、空间大的有利条件下,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有了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质量,增强了自信心,促进了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小班化的教学增加了每个学生课堂发言的机会,学生比在大班时发言更踊跃。

  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就增多了,学生从中得到的锻炼、提高就更多,因而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的机会和次数也相应地增多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就进一步被提高了。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学校共同度过的时光,是他们创造的只有学校中才存在的活动方式,它是师生生命中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叶澜教授的这句话说明了课堂教学在师生生命中的重要性。

  小班化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享有课堂自由,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展现自己。

  例如,一篇优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挑最喜欢、最想学的段落先读一读,甚至演一演;低年级识字教学,先组织小组内交流探究,自己记住生字的有效方法,然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看看谁的办法好,这样,猜字谜、记偏旁、编儿歌等各种方法在课堂上不断呈现出来,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并展示了自己的识字能力,成为真正的学习小主人。

  三、在小班化的教学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要把原本作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教师,转变为教学情境的设计师、拓展学生思路的开拓者、指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引路人,这样教师就要更加主动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还有相关的各科知识等,成为“一专多能”型的教师。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与自己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尽可能地融合。

  师生互动,共同学习、探究、总结、完善小班化教学模式,使教学相长,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创建具有农村教学特点的,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并行之有效的小班化教学模式。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总之,小班化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个性得以张扬,使每个学生能够学有所得。

  也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学校在过去很长的实践当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研究,相信我校的小班化教学步伐一定会越走越远。

  我国小学教育现状【2】

  【摘 要】目前,中国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小学教育,各种理论各种观点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一切以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的出发点是最根本的东西,是不容随意篡改的。

  本文主要介绍什么是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完善小学教育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育;意义;建议

  如果把我们的成长成才看作是构建一座高楼大厦,那么我们的小学教育便是为建设高楼大厦打好稳固的地基。

  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更形象的突出我们做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一、小学教育概述

  (一)现状分析

  20世纪关注教研探索以及教材教法等研究,而21世纪则更为关注教学设计、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素质教育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正式提出,因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仍然是21世纪的研究主流,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小学教育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对教育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创新为基点,实现学校传播文化、服务社会的职责。

  (二)小学教育简介

  小学教育系现有本科专业即小学教育专业,是在培养小学教师五十多年的经验基础上,在2001年新增设本科专业,是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教育专业在办学层次上定位于本科层次,使学生达到本科层次的学术素养;在培养方向上定位于学校教育方向,使学生具备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素养;在服务面向上定位于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培养人才。

  学制四年,培养目标是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小学教育专业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

  其以师德为核心开展教育,努力使学生达到本科层次学术水平和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三)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

  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具体表现如下。

  1.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1986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义务教育是,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

  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

  它保证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目标的实现。

  2.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体系大都分为若干阶段。

  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三大阶段,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每个阶段又有其独立的性质和任务。

  其中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连贯性很强,“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

  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教育的作用是基础的。

  二、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 内容落后

  小学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以综合课程为主,综合化是教学内容所呈现的趋势,而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加强了一些课程,他们都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

  而目前小学由于课程结构单一,尤其是实践性课程不足,教学实习时间短,这必然导致难以胜任小学教学工作,导致老师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欠缺;学科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小学实际,尤其是教育理论的有关课程在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多样化学习方面的建构亟待完善。

  (二)教学观念落后 强制性过强

  目前的教学技能中强制性的要求与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及个性化的培养要求相冲突,培养观念略显落后,难以真正调动学生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学技能培养难以收到实际的效果。

  导致师范生教学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与教学技能培养中过度重视课堂教学,实践性不足也有重大关系。

  三、怎样完善小学教育

  (一)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我们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利用各种手段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教师是学生的管理者,也是学校设备的管理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教学管理,并不仅是学校的领导者的工作,教师也参与其中,而且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就直接和教学管理挂钩,所以说,教师一直进行着管理工作,也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教师清楚自己也是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所以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

  (二)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教师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对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学校要尽可能地给教师提供条件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加强对教师的评价管理。

  对于教师的评价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积极地评价,能够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反之则不然。

  所以,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要加强形成性评价,使评价真正起到发现问题和提高教师水平的作用。

  (三) 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

  对教学评价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只有符合教学实际的评价标准,才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否则,则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降低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育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时代的主旋律不会轻易的改变。

  所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抓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落实新教育,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孙晨红.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教育探索 2007

  [2]傅幼玲.高等师范院校创新课程及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王琰.我国基础教育公平性的社会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钱源伟.基础教育改革研究[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5]吴玲.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

【我国小学教育现状】相关文章:

对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考论文10-08

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论文10-08

我国计算机教育现状分析论文10-10

我国小学自然教学现状调查报告03-18

我国国际物流现状及发展探析10-26

我国宏观金融效率现状的分析与研究10-06

我国外汇市场现状10-07

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浅析论文10-08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论文10-10

改革我国小学教育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