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语文赏识教育论文

时间:2022-10-09 02:55:44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赏识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赏识教育论文【1】

小学语文赏识教育论文

  摘 要: 能在教学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

  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

  所以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善于赏识,这样会让学生爱上语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赏识教育 激励机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越来越突出。

  这就要求我们一切教学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首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赏识教育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

  赏识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爱上语文。

  一、运用鼓励性语言激活学生的主体性

  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窗口,教师批改作业时的评语则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教师在作业本上针对学生作业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写下简短的具有鼓励性的评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强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不但可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地进步。

  教师是天底下最富有人情味儿的职业,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师生和谐融洽的关系。

  这种和谐融洽关系的建立与持续的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密不可分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赞美的,而这种赞美常常是通过老师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和诚挚的情感传递的。

  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朋友,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良师益友。

  学生只有在富有人情味儿的教学氛围中,才愿意真正地和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某些学生把不喜欢语文学习的原因归咎于不喜欢语文老师。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比例不小,究其原因是师生缺乏交流,因此,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用鼓励性语言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给予学生关爱和尊重

  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课堂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圣殿,而是发展生命的乐园。

  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应该体现这一理念。

  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赏识,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小男生:父母离异,寄住在外婆家里。

  因为生活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双亲的呵护,他性格内向,郁郁寡欢,每天都蜷缩在座位的一角,那胆怯的眼神让人瞧着心痛。

  所以下课的时候,笔者只要一走进教室,就会挤点时间,温和地“赶走”他的同桌,陪他一起做作业,和他一同读课文。

  时间久了,其他学生都明白了笔者的良苦用心,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围过来与他谈天说地。

  看着他又害羞又激动的样子,笔者总是喜欢走过去,轻轻地抚摸他的小脑袋。

  渐渐地,他敢于和同学们亲近了。

  当他第一次在课上主动地站起来回答笔者提出的问题的时候,笔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容地、有条理地回答完问题后,我仍然激动地凝视着他,赞许地频频点头,很久都没有回过神。

  他似乎也很兴奋,不时地用眼睛瞅着笔者,这时笔者觉得自己和这个孩子的心贴得很近。

  这次小小的成功给他带来巨大的转变,他成了一个敢于发言而且爱笑的阳光男孩。

  三、语文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注意事项

  评价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对老师能力的一种考验。

  有位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后说:“读得很好,真棒。”另一位老师则说:“你读得很流畅,很好。

  如果能在重点词句上加强语气,把感情读出来就会更好!”她让学生再试读一遍,果然,这次学生读得更完美。

  这种评价针对性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于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健康成长。

  应用赏识教育要正确客观地分析,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加以表扬、鼓励。

  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起不到作用,反而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赏识很虚伪,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同样赏识不能过度,否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从而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一蹶不振。

  同时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好学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在适当赏识的同时提出新要求,规范其行为,以改变不良习惯。

  四、惩罚有方,批评有度

  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拒绝批评,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独特的一环,在赏识理念的指导下,它向你走来的时候,可能是面带微笑,充满幽默与轻松,但它离去的时候,会给你留下严肃的背影,使你警觉、反思,给你以智慧的启迪,具有“励志”性,催人向上。

  五、春风微雨,不着痕迹

  微笑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赞许和信赖,它会让学生觉察到教师的温情与爱意。

  既然甘为人师,就请别吝啬你的微笑,给予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下轻柔的抚摸,甚至是一个青睐的眼神都会让他们享受到被重视、被赏识的快乐。

  教师之于学生的绵绵的爱意,微妙的赏识,会让成功的学生享受到快乐,会让受挫的学生得到鼓励,会让懦弱的学生获得勇气,会让落后的学生感觉到善意。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探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增强自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世界上没有适合于所有学生的赏识方式,怎样赏识对学生是最合适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发现,这便是富有诗意的赏识教育的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小学语文赏识教育【2】

  摘要: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能在教学当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时刻赏识学生的进步。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下思想的包袱,学好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赏识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越来越凸显出来。

  这就要求我们一切教学实施都要从学生出发,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首位。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赏识教育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

  赏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爱上语文。

  那么,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关爱和尊重――赏识之灵魂

  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课堂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圣殿,而是发展生命的乐园。

  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乏的一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也应该体现这一理念。

  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赏识,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田。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小男生:父母离异,寄住在外婆家里。

  因为生活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双亲的呵护,他性格内向,郁郁寡欢。

  他每天都蜷缩在座位的一角,那胆怯的眼神似乎怕见到春天的阳光,让人瞧着好心痛!下课的时候,我只要一走进教室,总会挤点时间,温和地“赶走”他的同桌,陪他一起做作业,和他一同读课文。

  时间久了,其他同学也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围过来与他谈天说地。

  看着他又害羞又激动的样子,我总是喜欢走过去,轻轻地抚摸他的小脑袋。

  渐渐地,他敢于和同学们亲近了。

  当他第一次在课上主动地站起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的时候,真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容地、有条理地回答完问题后,我仍然激动地凝视着他,赞许地频频点头,很久都没有回过神来。

  他似乎也很兴奋,不时地用眼睛瞅着我,这时,我觉得自己和这个孩子的心贴得好近、好近。

  这次小小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他成了一个敢于发言而且爱笑的阳光男孩。

  二、理性的激励――赏识之原则

  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

  但不需要付出努力,垂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去珍惜呢?对于孩子而言,不切实际的夸奖不仅不能真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而且还会导致他们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这样会闭塞学生创造性思维,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会让优等生觉得教师在敷衍,让学困生觉得这是教师在迁就。

  因而,在学生的心中也就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感受到的不仅不会是尊重,反而会是虚情假意。

  可见,赏识不应该是泛滥的洪水,而应该是鲜活的溪流,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1.精当的指导性

  教师的赏识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不能盲目、随意。

  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评判”,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估计,进而明确努力的方向。

  我们常听教师说“你很可爱”“我很喜欢你”,诸如此类的“赏识”语句没有明确的指向性,没有让学生明白“你什么地方做得好,让人感觉很可爱,值得我喜欢”,学生也许会感到高兴,但绝对茫然。

  因此,这种赏识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效力。

  例如,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赞扬学生时只是说“读得很好,再接着读下一段”,如能换成“你读得响亮流利,很好。

  如果能放慢语速,尤其是读第二句话时语气舒缓一些,就更好了”这样细致的、针对性强的评价,不仅会使学生了解自己朗读的优点和不足,还会让他们感到一种受关怀后的温暖。

  2.强烈的启迪性

  赏识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手段,它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

  赏识不仅应该让学生感到兴奋,更应该给他们以启迪。

  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用水晶比喻小弟弟的眼睛,教师给予很高的评价“比喻恰当贴切”,然后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比喻”。

  学生回答说:“小弟弟的眼睛是透明的,用水晶可以表现出小弟弟的眼睛亮。”这个回答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这位教师没有急于作评价,而是又问:“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这样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悟出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小弟弟心灵的纯洁与可贵。

  三、科学化的艺术――赏识之情韵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舒展轻松的过程,是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还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

  因此,赏识教学需要以艺术化的态度去营造课堂教学评价的美学韵味。

  1.春风微雨,不着痕迹

  微笑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赞许和信赖,它会让学生觉察到教师的一份温情与爱意。

  既然甘为人师,就请别吝啬你的微笑!给予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下轻柔的抚摸,甚至是一个青睐的眼神都会让他们享受到被重视、被赏识的快乐。

  记得有一次,我抽查了班里一位柔弱的小女孩背诵课文,她腼腆地站起来,如临大敌,结结巴巴地背了两句便停了下来,怯生生地望着我不知所措。

  我微笑着走过去,柔声地对她说:“别紧张,好吗?再想想,需要我给你提示一下吗?”她望着我充满信赖的眼光,咬了咬嘴唇,坚定地摇了摇头,稍稍稳定了一下情绪,居然很顺利地完成了背诵任务。

  我又微笑着回到了讲台,这时教室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小女孩的眼里已噙满了泪花,她流露出了感激的眼神。

  有了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她从此再也没有胆怯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之于学生的这份绵绵的爱意,这份微妙的赏识,会让成功的学生享受到快乐,会让受挫的学生得到鼓励,会让懦弱的学生获得勇气,会让落后的学生感觉到善意。

  2.惩罚有方,批评有度

  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拒绝批评,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不是完善的教育。

  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独特的一环,在赏识理念的指导下,它向你走来的时候,可能是面带微笑,充满幽默与轻松,但它离去的时候,会给你留下严肃的背影,使你警觉、反思,给你以智慧的启迪,具有“励志”性,催人向上。

  总之,赏识教育的结果是培养了学生无形生命的支柱。

  而长期的应试教育却在不经意间磨损了学生应有的信心和勇气,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探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找到自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世界上没有适合于所有学生的赏识方式,怎样赏识对学生是最合适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去发现。

  我想,这便是富有诗意的赏识教育的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小学语文赏识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的促进论文10-09

小学语文与赏识教育的融合论文10-09

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思路论文10-10

小学语文教学的赏识教育探析论文10-09

赏识教育论文10-01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10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0-11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中的赏识教育的论文10-10

赏识教育的小学体育教育应用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