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

时间:2022-10-08 21:08:58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1】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

  摘 要:小学科学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农村地区的独特教育资源,并将其能动性地运用在自身的科学教学实践活动之中。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科学;自然环境;乡土资源

  相对于城市便利的现代化建设条件,农村的科学教育也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例如,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以及广阔的大自然环境,而这些显然为小学生更好地感知自然现象以及科学规律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以下,笔者仅从农村小学的科学教育实践出发,尝试围绕如何才能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教育这一主题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将小学科学课堂搬到农村广阔的大环境之中

  农村生活包罗万象,有形形色色的动植物、有千变万化的气象景观、有稀奇古怪的地质条件,还有或缓缓流淌或汹涌澎湃的江河水系……这些农村特有的资源,都为具体科学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及资源支撑。

  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恰当而灵活地改变教学的主阵地,即在必要的时候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广阔的农村大自然环境中帮助学生实现对教材所教科学理论知识的更深刻认识、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教学“土壤里有什么”这一知识点时,我就要求班上的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交代好安全注意事项、分发完铁锹、放大镜等工具之后,组织他们有秩序地到泥土地里进行土壤挖掘的实践活动。

  这次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使学生对土壤挖掘兴趣非常饱满,在呼吸到农村地区大自然新鲜空气的同时,帮助他们体会到了农业劳作的艰辛。

  除此之外,该实践操作活动实现了预期的理想教育效果,即:帮助学生借助他们自身的力量切实获取关于土壤的相关信息,促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与深化之前在课堂上所学的关于土壤的相关理论知识:

  1.土壤中所包含的颗粒大小及形状都不尽相同;

  2.土壤中所包含的物质在颜色上有些许差异,有的颜色较灰暗,有的颜色则相对较明亮;

  3.土壤里有一些存活的小昆虫或者其他有生命的有机物;

  4.土壤里还有一些已经没有生命体征的植物或动物尸体;

  5.不同区域的土壤在湿度及密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如此一来,学生在上述实践认识的基础上,就对之前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土壤其实是由空气、水、沙、黏土、无机盐、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这一知识点实现了进一步的深化认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对该节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二、将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运用到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农村的大自然环境中蕴含有小学科学学科所必需的一些资源,可是,由于安全因素、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经常将小学生带到自然这一大课堂之中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考虑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小学科学教师应当适当将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引入到课堂这一教学阵地中。

  这也不失为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使其更好地为小学科学教学服务的一种有效途径。

  如,在学习“小蚯蚓找家”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我就提前准备了几只小蚯蚓、土壤及一小瓶水。

  随后,便带领学生分别进行了如下两组对比比较强烈的实验:潮湿、阴暗、松软、肥沃的土壤环境以及干燥、光亮、坚硬、贫瘠的土壤环境这两种土壤环境中蚯蚓的活动状况。

  如此一来,借助蚯蚓这一特殊资源,学生就能在上述对比实验中非常明确地认识到适宜蚯蚓生活的土壤环境。

  而这很显然正是本节科学教学活动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再如,在学习“观察蚂蚁”这一知识点时,我就提前准备了几只小蚂蚁,然后在课堂上分发给各学生小组一定数量的放大镜,引导他们借助放大镜认真观察蚂蚁的身体构造、蚂蚁的爬行规律、蚂蚁同同伴进行信息交流时可能出现的动作特征……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从实际观察中对蚂蚁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从而大大保证了他们对当堂教学知识点的更好吸收。

  综合实践来看,将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恰当地运用在小学科学的具体知识点教学活动中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将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及质量。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综合素质为主要教学目的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同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一样,在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此,我们小学科学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农村地区的独特教育资源,并将其能动地运用在自身的科学教学实践活动中。

  相信如此,方能在帮助学生形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积极生活态度的同时,显著优化他们的科学学习效果与质量。

  而这正是小学科学所要求实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张玉平.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研究述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3).

  农村小学科学学科教育【2】

  摘 要:小学科学课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文主要通过提高教学设计与教学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投入情感教育)以及教师自身的培训和指导来探讨小学科学教育的改进。

  希望能加强各地区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教师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科学;教师;学生

  小学科学课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明确指出了科学教学的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科学知识。

  总体目标是要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

  并能应用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但一线农村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通过现有的教学资源很难实现上述课程目标[1]。

  因此,本文将我们在科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浅析,希望能加强各地区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教师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

  一、教学设计与教学效率

  由于学校基础设施差,教学条件落后,教师的学科综合性差,远远达不到教科书教学设计的要求,严重影响了科学课的正常教学。

  已有研究表明[2],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中的学科性之偏失一方面表现为教学过程设计中对学科内容理解的误读,另一方面呈现了对小学科学学科本质理解的不到位,往往基于直觉与经验总结开展教学设计,因而无法设计出体现学科特点的教学设计,这实质上表现为科学师范生的学科知识亟待拓展。

  因此,只有当教师深刻理解科学知识,把握科学的学科特点时,他才可能善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概念和理解科学意义,也能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开展实验论证与解释的情境与教学过程,从而更能了解学生解决问题与科学探究的策略,进而从科学思维的角度思考科学知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上好本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不竭动力。

  因此,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好教学情境导入这一环节,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

  如上五年级上册《土壤中有什么》一课时,在课堂导入时对学生提问:“我们的农田为什么可以种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庄稼呢?那土里到底有什么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以及争先恐后的发言,就明确知道了本节课所需要研究的问题了,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会引发更多的兴趣和问题,听课的时候也就会带着问题去思考,教学效果会很明显。

  课后,还可以布置课外试验:回家后,在自家田地里或者花园里挖土观察土的颜色,摸摸土的手感,观察生长在土壤上的植物的特点。

  立足农村,设计简单试验,接触自然,动手实践,是极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最捷径。

  (二)充分利用地方资源

  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而言比较匮乏,但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

  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

  例如,在上五年级上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将学生们带到学校附近的河岸,进行室外授课,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河流两岸的地貌景观,对比河流两岸的地貌、景观和人文差异性等,在这种直观教学中,能更容易理解河流的特征,认识到河流对土地的改造作用, 从而丰富、增进和完善学生对河流的认识。

  (三)投入情感教育

  科学课教学中,教师最好与学生建立一个“伙伴”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更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采取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教育情感。

  特别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更加关心和体贴他们,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给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师自身的培训和指导

  在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有效加强对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构建一个科学教师理论学习与培训的平台,帮助科学教师的成长。

  其中,强化各级教师培训工作仍是最主要的途径。

  根据多次调研[2],教师的培训应当转变培训的重心和形式。

  应当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对教材使用的具体指导,加强优秀观摩课的研讨,让一线教师多看、多听一些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尤其是针对部分地区硬件不足、资源不够的现状,需要对教师进行可操作性的案例培训、教材分析,从教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入手,进行问题会诊,而不是空对空的理论说教,或走形式、走过场。

  参考文献:

  [1]黄海旺,王海英.小学科学教材与教学现状及对策.课程,教材,教法,2007,27(6):70-76.

  [2]黄晓,孙丽伟.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全球教育展望,2014,4(43):111-120.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相关文章:

农村小学科学的论文10-01

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10-08

农村小学教育困境10-07

农村小学拼搏教育10-08

农村小学英语小学教育论文10-08

农村发展小学教育论文10-08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论文10-10

农村小学教育调研报告04-09

农村小学创新教育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