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三年级的古诗教学

时间:2021-02-10 18:50:24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的古诗教学

  小学三年级的古诗教学【1】

小学三年级的古诗教学

  摘 要:三年级古诗教学,很多老师不知不觉就上成了高年段的课,一直沉浸在创设情境、理解诗意、体会情感之中。

  而忽略了识字写字的教学。

  关键词:识字教学;理解方法;朗读训练

  古诗――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光彩夺目。

  古诗――文学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虽时间久远,却一直被传诵。

  古诗清新深远的意境,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哲理,对陶冶青少年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真正涉及学古诗应该是从三年级开始的。

  低年段的古诗教学只停留在诵读上,对于诗歌的意思并不要求。

  三年级是学古诗的起始阶段。

  三年级的古诗教学也是比较特殊的。

  下面,我就谈谈对三年级古诗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识字教学是古诗教学的重要任务

  随文识字教学即是一种教学要求,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的古诗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好这种教学方法。

  明确学文和识字的关系,将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提高语文古诗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年级古诗教学,很多老师不知不觉就上成了高年段的课,一直沉浸在创设情境、理解诗意、体会情感之中。

  而忽略了识字写字的教学。

  三年级的根本任务仍然是识字、写字。

  比如,在教学《乞巧》时,可这样指导生字“乞”与“气”的不同点:

  师:“乞”与哪个字长得很像,老师把它们请出来,观察一下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乞”的下面部分是“乙”,“乙”就像一个人在跪着,你们可以根据这个来猜测一下“乞”的意思。

  评析:林一纯老师先从字形相似点出发,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笔画上有什么不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根据字形结构想象字义,真正让学生掌握了这个生字。

  师:这首诗中有两个生字的读音是一模一样的,你们发现了吗?(出示“宵”“霄”的课件。)

  师:(一边画出“宵”的象形字,一边解释字义)古时候们是根据太阳来推测时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月亮出来了,人们就回到家里休息了。

  “宵”的意思就是晚上。

  再给“宵”组词。

  那雨字头的“霄”,你们能用这样的方式联想一下吗?

  评析:“宵”“霄”这两个生字是这首古诗中的难点,学生也经常会写错了。

  但听了林老师的这节课,我豁然开朗了,林老师的生字教学十分扎实,从生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入手,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就顺理成章了。

  只有扎扎实实地把生字过关了,才更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

  二、三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该教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

  1.学会看注释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古诗的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教授学生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学习古诗而言,学会看注释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教学生学会看注释。

  如,《夜书所见》中“知有儿童挑促织”。

  注释2为“挑”:捉。

  注释3为“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

  这句诗就可以通过看注释来理解诗意了。

  2.了解诗人以及写诗时的时代背景

  学一首诗,不能只单纯地停留在诗的表面上,要让孩子更多地获取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想象作者当时的心情,才有可能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所表达的真实情感。

  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古诗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所表达的意境要有独特的体会,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品味古诗文。

  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要让学生了解诗人少小离家求学,孤独无依的感觉,才能更好地体会游子思乡思亲之情。

  3.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写景诗大都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美好景色。

  如,三年级的《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咏柳》《春日》。

  在教学中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欣赏其优美的景趣。

  如,在教《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可借助运用现代多媒体,适时播放有关西湖的风光片,让学生欣赏西湖的美景,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感受、理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抒情诗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导学生明确这首诗抒发诗人做客他乡时,对兄弟非常怀念的心情。

  三、反复朗读是古诗教学最基本的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孩子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有人说,古诗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整体感悟,那么古诗教学也应该是这样的。

  很多教师都会觉得古诗教学很难,不好把握,教师讲解得少,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朗读的时候感情出不来;讲得多,又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了。

  不知道到底要给学生讲多少,要他们理解多深,这个“度”不好控制。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古诗的教学上要尽可能地少一些理性、冷静的分析,而更多的是需要启发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读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教师要努力以诗化的形式传达诗意之美。

  因此,对于新学的一首古诗,一定要让孩子们充分地朗读,读出诗韵,读出它的音乐感。

  在三年级的古诗教学上可适当地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古诗朗读方法的掌握,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终生受益!

  1.押韵

  韵是古典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三年级的古诗教学中只要适当地让学生了解“押韵”就行,主要应落实在朗读上。

  在朗读的时候对韵脚就要恰当地重读,非韵脚的音要读得轻一点。

  例如:《望天门山》可以让学生注音:开(kāi)、回(huí)、出(chū)、来(lái)。

  在比较中知道在这首诗中,“开、回、来”押韵,而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

  同类的音韵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自然而然地就读出音乐感,让人能够感觉到悦耳顺畅的音韵之美!

  2.节奏

  诗人在诗歌中抒发情怀不是平板的,而是波澜起伏的,这诉之于文字便成了诗歌的节奏。

  在三年级的古诗教学中,可以教给学生古诗断句法,在诗句中的停顿,读出诗的节奏感。

  3.语调

  在同一首诗歌中的每一句话中,它们的语调也是有高有低的。

  所以在三年级开始学古诗,就要让学生明白:古诗的诵读应该有起伏感和层次感。

  不同风格就要用不同的语调来读。

  比如,写景的,我们就可以读得欢快一点。

  蕴涵深刻情感的,我们就可以把语调放低一点,读得缓一点。

  在读每句话时,一般我们都遵循升语调时声音越来越大,句尾拖长且上扬,降语调时,由强到弱,句尾处语调平缓。

  这样就读起来跌宕起伏,取得相应谐趣的效果,可以很好地表达出古诗的意境。

  4.启发想象,读诗情

  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因此,不仅要读出诗韵,读明诗意,更要感悟诗情。

  感悟诗情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想象。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学生学习古诗时,就应该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情感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

  当然,朗读还要体现层次性,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

  先读通,再读懂,后感悟。

  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滋味,才能获得更大的美感享受。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在朗朗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颤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朗朗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让我们在古诗教学上献言献策,齐心协力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火炬一代一代传下去。

  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2】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作文有这样的要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是起步阶段,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在作文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是培养学生想写、乐写、会写情感及能力的重要阶段。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在作文方面有一个好的起步呢?笔者现就三年级作文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前提,能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探究思考。

  小学生习作就是把自己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三年级的小学生开始练习习作时,话题最好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熟悉的。

  比如他们喜爱的文具、玩具、最喜欢吃的水果……只要他们能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表达,不写走样,可以不拘形式地写。

  这就是用生活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学会观察

  因为观察,学生产生了表达的需要,促使了语言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标志着思维的发展,反过来会促使学生更深入细致地观察,并使学生有可能将观察所得用丰富生动的词汇具体地表现出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是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作文教学必不可少。

  在起始阶段可以围绕习作目标选取较小的观察点,供学生观察,帮助其确定观察对象与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

  如写一个游戏,可以组织孩子们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观察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玩时的动作、神态、同伴间的语言及自己的心理。

  这样,经过长期的不断训练,学生就能逐渐从生活的小处着眼,抓住特点,在写作文时就不会平铺直叙,索然无味了。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只有亲身体验,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体验的时间、空间。

  一篇好习作,不是在教师统一指导中生成,而是在学生亲身体验中诞生。

  如写“我学会了……”应该让学生去实践参与,他们从中体会到的劳动的艰辛,感受到父母的辛劳,获得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失败的痛苦就是文章的精华所在。

  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之后完成的文章,才会有他独特的感受,才能更得体地表达其心灵。

  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能使习作的内涵得以升华。

  小学生们通过观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写出来的作文还会是干巴巴的。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联想。

  如红的像……大的如……把物体想象成人,想象成小动物,赋予它生命和感情。

  另外就是把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与认识真实地表达出来,例如,写“我们的生活”学生们描写出了很多生活富裕的景象,像住新房子、电脑走进千家万户、汽车走进家庭……也有学生写出了一些现代化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像迷恋网络的越来越多、环境污染严重……我启发学生思考:“面对我们的生活,你想到了什么?把你们的心里话写一写好吗?”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思考把看到的东西进一步升华,由生活的表象发掘出生活的内涵,这样写作时把看到、想到的东西写出来,文章也就会更有深度。

  五、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语言积累较少,习作方法欠缺。

  在平时语文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选取好的词、句、段来品味、积累优美的词汇。

  如学习《燕子》一课,燕子生动形象的外形描写,光彩夺目的春光描写,休息时的燕子与电线构成逼真的五线谱的巧妙联想……这些孩子们生活中看似非常熟悉的景物在文本中却有让他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在阅读中,也应向学生渗透多种写作方法。

  当然要想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单靠课本中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是不容忽视的又一重要途径。

  现在每个学生的手中都会有一两本课外读物。

  如《学生快乐作文》《课堂内外》《意林》等,再加上学校图书室的读物,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课时间指导学生阅读,摘抄优美词句、名言警句记录在“采蜜集”中,并且鼓励学生课后认真阅读,定期进行集体交流、展示。

  久而久之,相信学生的积蓄一定会在阅读中日益丰厚。

  六、学生学习要勤于练笔

  说到练笔,写日记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它可以培养学生写的习惯,从而达到语言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感情的积累。

  生活中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每天都有稀奇的、难忘的、新鲜的事,但开始写时,学生会感到茫然,无从下笔。

  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强制来写,更不要要求篇幅,只要写明白,写具体就可以了。

  教师要给学生以引导。

  如让他们饲养小动物、种植物,让学生多写观察日记,把他们与小动物间的点点滴滴记下来,把种植花果的感受、变化写下来。

  并利用阅读课的一点儿时间,对他们写的日记进行简单的评论,大力表扬“优秀作品”。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相信学生渐渐地就会有自己的“话题”可写了。

  即使有的是“长篇大论”,有的是“寥寥几笔”,但只要扣住日记的主题,写清楚当天值得记忆的事或自己的感受,每篇作品中都能读出童真、童趣、童心。

  七、对学生作文进行多元化评价

  对于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评价方式应多元化,一定不要用买的作文书作为标准评价学生的作文。

  在开始阶段只要学生能从真实生活入手,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就是好作文。

  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能写、会写,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如果学生说不清楚,语句不通,可以采用先说后写的策略,让他先口头说一说再动手写,写好后,再读再改。

  千万不要以成人的思想左右学生,以统一的范文束缚住学生的思想。

  另外,可以采取让学生互评的方式。

  学生会从同龄人的角度去欣赏同学的作品,在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的过程中,写得差的同学评到写得好的作文可能学到方法,得到启发;写得好的同学评到差的作文,也会从中得到教训。

  每互评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

  总而言之,小学生习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

  站在三年级的起点,教师必须要学会让学生们回归生活、体验生活、书写生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有自己的内心独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让学生放手写自己的真心,抒发自己的真情,这才是小学语文习作的根。

  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3】

  摘 要: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让学生在起步阶段能够轻松、愉快地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以降低习作难度,激发习作兴趣,习得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让学生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

  引领学生轻松迈入习作之门。

  关键词:作文; 起步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无论着眼于课程标准规定和教材设置,还是着眼于作文的渐进特征和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布局,这个起步阶段都是极其重要和不可或缺的。

  那么,如何进行三年级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一、以说促写,降低习作难度

  “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因此,针对中低年级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优于书面语言这一特点,在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中,首先以口头作文为先导,指导学生先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

  比如,小学生对自己所熟悉的,所喜爱的东西、事件最感兴趣。

  作文时,可以《我喜爱的xxx》为题,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出发,让他们说说自己最喜爱什么?有的说喜欢小动物、有的说喜欢小玩具、有的说喜欢小摆设等等。

  然后问大家为什么喜欢它们?它们哪些地方可爱?这时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它的大小、形状、颜色、用途或动作、神态等等。

  说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叙述等。

  然后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再用文字写下来,告诉学生这就是作文。

  由于先说后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更使习作化难为易,消除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想说的变成文字就可以了。

  二、先做后写,激发习作兴趣

  做,就是直接地参与,做也是学生积累习作材料的最好途径。

  为了使学生对作文有兴趣,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第一手写作资料,根据三年级学生爱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平时,应重视让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搞些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如果遇到麻烦,也可以请家长帮忙,但自己必须参与全过程;制作确实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在家扫扫地、洗洗碗等。

  然后将自己做这些事的经过说出来并写下来,从而达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训练目的。

  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致可高了。

  放学后,他们利用家中现有的东西,经过精心设计,创作出一件件自己满意的作品。

  作文课上,他们带着自制的小玩意儿,从构思到材料的准备,再到操作的先后顺序,一个个讲得津津有味,甚至还有的学生讲了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又是怎么解决的。

  由于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他们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这样的作文训练,寓观察、想象、表达于动手操作之中,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素材,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习作的兴趣。

  三、指导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

  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

  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帮助学生解决“言之无物”的问题。

  如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的作文,习作前,老师从集市上买来了两只毛茸茸的鸡宝宝:一只黄色的普通鸡,一只黄黑相间的小山鸡。

  老师问大家:你们喜欢这两只小鸡吗?最喜欢那只?为什么?首先,引导学生先观察小鸡的大小、形状、颜色、神态、动作等等;然后,让学生摸一摸小鸡,看有什么感受。

  最后,再让学生把看到的、摸到的、想到的说出来。

  在老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学会了观察的方法,观察的顺序以及观察的重点,观察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形成了愉快教学的环境。

  这时,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把这些再用文字写下来。

  正因为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了真实、细致的第一手资料,他们再也不会有“没东西可写”或“写出来没意思”这种痛苦的感受了。

  四、依托课文,习得写作方法

  教材上的课文,都是典范之作,不乏名家名篇,从内容上说富有情趣,从形式上说灵活多样,都是学生习作的好范例。

  因此,作文的起步教学,一定要依托课文,扎扎实实地组织阅读教学。

  每学一篇课文,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是怎样写的?通过熟读、抄录和精选佳段背诵,让学生去感受课文语言的丰富、语意的清晰、语法的规范、修辞的恰当,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课堂小练笔,如:仿写、续写、写学习心得等,把学课文与习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课文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习作能力。

  五、注重讲评,感悟成功喜悦

  学生刚开始写作文没有经验,写不出东西,甚至有的写成流水账,错别字很多,这都是难免的。

  这时老师对习作的要求不要过高,不要让学生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要帮他们树立起“我能写”、“我会写”的自信,多一点成功的感觉。

  比如学生写完一篇作文,老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大声朗读自己的“杰作”,这在学生心中是一件特别值得高兴的事。

  然后,师生共同评价,这种评价也都是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

  讲评时,除了表扬写得好的,还表扬修改后有进步的同学。

  特别是对一些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应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作文中他们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写了一个好句,老师都要给予表扬,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作文的乐趣。

  此外,还经常把一些写的好的文章或有进步的同学的文章拿到班上朗读,或在板报上张贴,或打印成册交流,或与家长沟通,或鼓励学生积极向报刊投稿……让其感悟成功的喜悦,从而增进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三年级学生初学写作,水平不高,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让学生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

  引领学生轻松迈入习作之门。

【小学三年级的古诗教学】相关文章:

小学古诗教学开题报告03-04

小学低段学生的古诗文启蒙教育论文04-06

小学教学简报04-29

小学美术教学12-13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04-08

春节的对联和古诗10-30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的论文12-25

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工作总结04-07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探究论文10-21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