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教育论文发表小学

时间:2022-10-01 04:20:41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教育论文发表小学

  我国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竞争性、创新性、法制性的特点。为适应这一特点,就要求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宽广的视野,善于捕捉信息,下面小编整理了相关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论文发表小学

  论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与生本管理【1】

  【摘 要】本文在“生本”理念的基础上从校长要有“生本管理”的理念和敢于改革的胆识;职业教育的管理者要理清学校的办学方向、合理构建生本管理的课堂模式三个方面,提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应合理借鉴生本管理的理念。

  【关键词】职业教育 生本管理 控制生命 激扬生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0-0194-01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一枝杨柳,唤醒一片故园春天的回忆。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也犹如一枝杨柳,唤醒了我们对职业教育的热盼。

  一 校长要有“生本管理”理念和敢于改革的胆识

  学校的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一个好的领头人。

  面对职业教育呈现滑坡的困局,首先需要一个敢于改革、有魄力、有胆识的校长。

  学校要赢得管理,必须靠先进的管理理念的指导。

  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决定着这个学校的办学高度,决定着这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1.生本管理,“以师为本”

  教师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力量,实施生本管理也要依托教师。

  所以,校长首先要“以师为本”,爱老师,相信老师,尊重老师,依靠老师;要经常与教师进行换位思考,想教师所想,急教师之所急,持之以恒地为教师服务,以自身人格折服人,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行不言之教。

  只有融入真情,才能真正产生真情,领导的人格魅力焕发着无穷动力;只有殷殷的爱师之心、浓浓的爱生之情,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才能使生本管理顺利进行,最终使学校健康发展、壮大。

  2.生本管理,“以生为本”

  职业教育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生命。

  他们在升学与就业的夹缝中寻找生机。

  在教育中,应切实尊重学生的发展意愿和个人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赋予学生参与和发言的权利,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观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

  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还应注重以专业技术和能力为本源,向外辐射和发散的综合能力,包括相关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

  二 职业教育的管理者要确立学校的办学方向

  办学理念落后、定位不明是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办学思想上,存在较严重的普教化倾向,没有明确培养任务和办学方向,没有找准自身的定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过于注重理论能力,片面强调学科教学,忽视知识的实践性,漠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考核机制上,没有摆脱分数的限制与束缚,从而使教育过程演化成为应试能力培

  养,个人发展的多样性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被遏制。

  所以,职业教育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

  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标准,应是看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他所对应的职业岗位需要。

  因而在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过程中,无论是师资、教材,还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都应突出其职业特色,重视其实践性,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使之成为同层次普通教育毕业生所无法替代的专业人才。

  三 合理构建生本管理的课堂模式

  生本管理的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

  郭思乐教授把这归结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流序”。

  “四突出”即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突出合作:4~6人的小组学习是最大特色;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三转变”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四个基本流序”,即:一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二是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这是一个显着特点;三是班级交流,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生生、师生的互动;四是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点拨,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化。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薄弱,但是他们精力充沛、活力无限。

  他们不是一个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个需要点燃的火种。

  所以,老师要勇敢地退出来,从传统课堂中的前台走到幕后,要积极地旁观,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老师还要巧妙地走进去,“挑拨”、“煽风点火”,让学生思维碰撞,让智慧本能之火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拓展。

  教师要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证明生命的激扬。

  实践证明,构建生本管理的校园,可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让孩子身心舒展地生活、毫无畏惧地尝试、平等自由地发展生态乐园、快乐学园、成长乐园、精神家园,而这一切必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浅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接的二维体系研究【2】

  [论文摘 要]在阐述大学生创新能力含义及意义的同时,分析当前制约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构建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接的二维体系。

  旨在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接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与实施途径。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1.1 创新能力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1.1.1 创新能力的含义

  创新能力是人独有的能力,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改变现存事物,创造新的事物的本质力量,是由主体各种能力整合而成的,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

  1.1.2 创新能力基本特征

  (1)主观能动性。

  主要表现为大学生主动地学习、参与各项科研创新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主体的积极作用。

  (2)实践性。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培养目的、途径,还是最终结果,都离不开实践。

  因此,必须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和评价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唯一标准。

  (3)团队协作性。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跟智力因素有关,但非智力因素的个性品质的协作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造潜能的发挥。

  (4)可持续发展性。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不断发展的阶段,其创新能力必然随着个体知识经验结构、思维方式的进步及更多深层次的实践活动而不断提升。

  1.2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1.2.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学生在进行强化技能的实践操作训练过程中,不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实践的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团队协作是实践的基本素质,它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和共处。

  大部分学生实践活动,特别是一些创新型实践活动,是依靠团队合作进行的,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讨论、交流和操作的机会。

  学生通过多方面与团队成员、指导教师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协作互助来共同完成实践任务,从中得到了全过程的创新训练,也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1.2.3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