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中的审美教育探讨论文

时间:2022-10-09 15:23:50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中的审美教育探讨论文

  摘要:教育家常用“一张桌子的四条腿”来形象地比喻德、智、体、美四育缺一不可的关系, 其实它们是互相独立又相互依存的。从“如何让一年级学生感受数学美”为总论点, 来讨论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使学生喜爱上数学, 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数学自身的魅力。根据数学教学研究和教学体验的基础上, 从营造课堂氛围、直观展示概念美、通过规律展示计算数学美、调动情感等方面谈了在小学数学课中的审美教育, 与广大的数学教师共同学习、探讨。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中的审美教育探讨论文

  关键词:一年级; 数学美; 学习氛围;

  教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的老师, 如果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数学美, 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 从小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对孩子们来说, 将受益匪浅。为了在一年级时就把数学美的种子洒进学生的心里, 我进行了多种途径的探索, 效果显著。

  一、创设情境, 诱发学习动机, 营造感受美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 凡是能使人的心灵产生震动, 给人以积极的、向上的、催人奋进的事物都是美的, 课堂上也是如此, 所以在一年级数学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进数学美育的达成。

  1. 编好小故事。

  七八岁的孩子, 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 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 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所以上新课时, 我会根据教材的内容, 自编一段故事, 配上一段音乐, 从讲故事开头, 创设一种情景, 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 来导入新课。教师及时加以引导, 学生很快地融入了学习过程中。

  2. 用好小道具。

  一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很多小学生会因为得到老师的小星星, 小奖品, 小道具而沾沾自喜。根据这个特点, 在数学课上, 我会合理地利用小孩子想得到老师小道具的心理设计教学。事实上, 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 教学秩序是难以维持的。但一说到讲故事, 教室立刻安静下来, 个个竖着耳朵听讲, 学习气氛迅速高涨。原本难控制的课堂纪律, 难维持的教学秩序, 也会因为小小的道具而变得非常好管理。

  3. 做好小实践。

  在数学课上, 通过小实践, 把平时的生活再现课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课上, 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 在“数和估”的过程中, 不仅体验了多种数数的方法, 而且也体会到了要想较准确地估计, 找参照物的必要性。

  二、具体直观地展现数学的概念美

  由于受儿童认知水平的局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 教材中的很多概念不能给出严格的定义, 而只是用直观的方法或语言来描述它们的意义, 以至于不少概念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但仅管如此, 教材中的众多概念仍以其描述和应用的准确和贴切, 而显示出严谨的逻辑美。

  1. 巧用图示来解释集合概念, 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虽不必向小学生解释什么是集合, 但一定要指导小学生看懂集合图的意思, 会根据集合图来解决问题。用图示法来直观展现集合, 在教学中很有帮助。

  2. 巧设动手操作, 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空间与图形”是新课程四个学习内容领域之一, 教材在一年级就安排了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一年级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影响, 对于抽象的空间图形的理解总是很模糊, 但对于现实中可接触到的客观事物却总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 设计一些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概念, 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十分必要了。

  该课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是: (1) 让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进行分分类, 让学生重点说按形状分的部分, 得出各物体的名称。 (2) 小组合作摸一摸, 看一看, 玩一玩后, 交流各立体图形的特征。 (3) 同桌玩搭积木游戏, 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几何体的认识。如此一来, 学生虽然不能清晰而准确地说出各物体的特征, 但是可以容易地对这些物体做出明确地判断。因为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不断地与这些形状的物体接触, 在观察、想象、表达等学习活动中积累了活动经验, 达到了意会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展示规律来展现计算数学美, 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学习能力

  小学一年级的计算则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启蒙阶段, 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 更是后续计算教学的重要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数学计算课上, 抓住规律进行教学, 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例, 学会一类的效果。

  1. 规律中有和谐美。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找规律是他们最乐于做的事, 我们可以通过找规律的练习, 来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如通过3+5=8, 5+3=8中, 得出3+5=5+3, 渗透加法交换律的知识, 并让学生自己根据找到的规律写一写,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当学生找出规律, 并写出一组或几组这样的算式时, 他们的心情是激动的。这就是数学本身的规律给学生展现的和谐美。

  2. 规律中有简洁美。

  练习时经常会出这样的题:请你写出几个得数是16的算式。当学生第一次做这样的练习时, 很多学生是盲目的, 只是把脑子里记得的得数是16的算式写出来, 有的人多, 有的人少。这时, 我就设计了“造房子”游戏, 来揭示算式间隐藏着的规律。

  让学生4人小组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你还能把表格继续填下去吗?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推理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活动, 不仅给学生展示了规律, 让学生掌握了规律, 同时浅显易懂地渗透了计算数学的简洁美。

  3. 规律中有奇异美。

  教师要善于捕捉展示计算数学美的机会, 才能让学生找规律的能力不断地提高。在一年级学生学习了两位数进位加法后, 在练习题中出现了打靶题, 35+ () =70~80。题目的要求是只需要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得数, 但我认为, 对于这道题, 我们还有挖掘的空间。于是, 我把题目改成35+ () =70~80, 最小填几, 最大填几, 还有哪些数可以填?学生通过35+ () >70中, 找出最小为35, 在35+ ()<80中, 找出最大为45。这样, 自然有学生想到凡是35~45之间的数, 都可以填入括号, 都是正确的解答。从一道小小的题中, 我们可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还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计算中蕴含着的不同规律, 让学生感受到数值计算的奇异美。

  四、调动情感因素, 可以使学生更喜爱数学学习

  由于人的情感与人的认识过程紧密相连, 任何感知活动都是在情感因素的影响下进行的。因此我在教学中, 会注意将数学内在的逻辑美和抽象美具体、直观化, 以调动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学习了《七巧板》以后, 组织学生进行拼图大擂台。让学生把自己用七巧板拼出来的各种图形描画在纸上, 并贴到墙壁上, 全班欣赏, 比一比, 赛一赛, 谁最有创意。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后,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同学的衣服, 家里的窗帘、地毯、布匹等的花样和图案, 通过分析, 使学生看到这些漂亮的花样和图案原来是由一些简单几何图形的不同排列组合而成, 并进而让学生搞一些小设计等。这样做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感受数学的艺术美。

  小学数学审美教育是对小学数学教育的美化, 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种有效尝试, 他用科学、愉悦和对美的追求来代替提海战术。要想从一年级开始, 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并不容易。所以, 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善于挖掘教材, 选择切实有效的方法, 系统规范地操作, 使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感受数学丰富多彩的美, 并转化为努力学好数学的动力, 增强学生感受和理解数学美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志红.怎样让一年级小学生爱上数学课[J].新课程, 2015, (03) .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中的审美教育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中的批评教育探讨论文10-10

浅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论文10-10

在数学课堂中孕育审美之花尽显育人魅力教育论文10-12

小学数学课中的创新教育论文10-1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探讨论文10-1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探讨论文10-12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论文10-11

审美与快乐式小学音乐教育研究论文10-12

儿童文学下的小学语文审美教育论文10-11

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审美理据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