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浅谈日本的小学教育论文

时间:2021-04-08 11:08:57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日本的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生性格,能力,习惯养成的最重要阶段。事实上每个国家的教育模式都是十分相似的,但在具体的操作和实施方面却存在着不同。众所周知日本十分重视人的教育的,并且各个阶段的教育是有所不同的,本文通过对日本小学教育的特点、历史、现状进行细致分析,得出有利于中国小学教育的重要结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做出有利于中国小学教育的结论与措施,为中国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我国正从注重系统教学向着注重问题解决教学方式转变,学习借鉴日本的小学教育对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浅谈日本的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是人为公认的对于一个人最重要的阶段,它影响着一个人接下来的每一步成长与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教育的帮助。日本对于小学教育的发展是有一定的特色与历史的,日本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欲望放在首位,而将思考力放在第二位,技能、知识、理解被放在了后面几位。恰恰就是这些构成了日本新学力的标准,将系统学习与问题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但其偏重于问题教学。

  一、日本小学教育的现状与中国的比较

  在日本,学校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孩子们按区域就近上学。日本小学的运动服分长袖长裤和短袖短裤,能够一冬天坚持穿短袖短裤的孩子会得到表扬。在日本的校园门口,在孩子即将放学之际,竟然看不到一个家长的影子,直到孩子们一队队走出校园,也没见到一个家长来。这些孩子们的头脑里压根儿没有等家长来接的念头。而在中国,很多学校门口都立着“家长请止步”之类的警示牌,但是在放学的时间却会早早的人如潮涌,更有那二轮三轮四轮的车辆充塞道路。但是在日本的放学时间,孩子们走出校园后,三五成群,向着四面八方,结伴而行。这就是两国小学最基本的不同之处。

  在日本,学校专门设有“学童拥护员”,他们的任务是在每天上下学时间,站在校外车流量大、交通比较复杂的路口引导学生们安全通过。除了“学童拥护员”外,保护孩子们交通安全的还有个民间组织“PTA”(家长教师联合会)。这个组织是自发的,纯属尽义务,不领报酬,其成员定期轮流担任安全员,在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去交通要道护送孩子。大多数日本小学生学每天清晨6点半左右就要起床,出门后需要步行和住在附近的同学们会合,然后一起走路上学。虽然小学生们都很害羞,一路上互相几乎不说话,但是高年级的孩子见到低年级的孩子会默默的伸出手等着他握。只要是顺路的,随便遇到的两个孩子就会默契的把手牵在一起。

  日本小学生都背着既结实又漂亮的书包。虽然价值不菲,但一般都带有6年的质量保证,也就是说到小学毕业时几乎没有损坏,也没有换书包的必要。书包的重量一般从800克到一千克左右,想给孩子减负的家长们就不免对书包的重量斤斤计较。日本现在基本上还是“宽松教育”,课本算不上厚,作业也算不上很多,但是日本人爱清洁和整齐的习惯也害人。孩子们的书包里除了课本、练习本、联系簿和文具以外,还有运动服、换洗衣服、室内鞋和毛巾等,有时候还要来回背从学校图书馆里借来的书。有绘画课的时候要带去整套绘画用具,游泳课时要带泳衣、大浴巾、水镜、游泳帽和沙滩鞋等等。每天拿这么多东西一个书包当然装不下了,手上通常还拎着一到两个包,这些东西加起来。重量一般都会在5、6公斤以上。日本的小学生每天背着这么重的`东西走很长时间去上学,但是居然没有孩子抱怨。公立小学没有校车,原则上除了生病和受伤以外不允许家长用车接送。也就是说接送可以,但是要和孩子们一起步行。

  二、日本小学教育的历史

  与西欧一样,日本的初等教育也具有悠久的历史。起初寺院承担了贵族及武士子女的世俗教育。之后随着商业的发展,技艺学校向富裕商人子女教授读、写、算的教育机构。17世纪以后,“藩校”的成立,而入学前的孩子讲授读书、写字基础武士专用“技艺学校”及“藩校”的初等课程也随之兴起。从此,平民的“技艺学校”、武士的“藩校”和“技艺学校”在全国开始普及。明治维新成立的新政府,为了克服封建制度,努力构建了以欧美发达国家为模式的新的国家体制。作为其中一部分,新政府成立了除美国之外在西欧各国从未出现的非身份制性质的统一学校――小学。

  三、日本小学教育的特点

  近代日本的中小学教育大纲经过了五次修订,体现了教育改革的基本规律,说明教育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些都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日本小学教育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

  战后初期的日本小学课程改革特点主要是, 政府制定的课程标准,对教师不再具有强制的约束力,而是鼓励教师以教学大纲为参考,根据儿童和社会的需要,增加创新环节;而教育目标要从培养效忠于皇国的臣民向培养民主社会的成员转变;国语、社会、算术、理科、音乐、图画、手工、家政、体育等自由研究九门课被设置在小学课程里。50年代初期的大纲修订的特点,这一时期日本开始落实道德教育。特别开设了道德教育课,进行了系统讲授;充实了基础学力。日本还重点提高了国语、算术、数学的学习实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水平。并且理科内容得到精选,加强了常识的学习,将教学重点置于实验和观察上;改进和充实了日本地理和日本历史的教学内容;充实陶冶情操和健康安全的指导。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的大纲修订的特点,教育课程由各门学科、道德、特别活动三方面组成,原来的特别教育活动和学校节庆活动合并为特别活动;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力图保持一贯性;各科目标不再是并列表示,而是说明各科总目标,再说明具体目标;以算术、数学科和理科为主,内容大都以科学的基本概念为中心,注重科学思考方式和科学方法的培养。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的大纲修订的特点,日本在这一时期将“培养人性丰富的学生”做为基本方针,强调儿童德、智、体、情的情感协调发展;而高中的教育实现大众化,将小学至高一的课程设置了统一的前后一致的课程,高二以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修课程;小学低年级实施合科教学,培养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实现宽裕而充实的学校生活。削减各科的内容,开展其它教育活动。

  四、日本小学教育对中国小学教育的启示

  经过以上对日本小学教育的现状、历史及特点的分析,我们很容易的就可以看出它的种种特点。

  1.近代日本教育改革是一个西化的过程

  受二战的影响,日本为了消除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的思想,教育改革基本都是在美国的启示下进行的,因此,具有美国化倾向。

  2.教育的重心逐渐体现在学生身上

  日本近代五次教学大纲的修订主要经历的是这样一个过程:美国式的经验主义课程、回到系统化教学、教育现代化、教育人性化。可以发现,日本的教育开始注重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主张学生个性的展现,注重培养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日本的教学从最初注重系统教学、注重知识的获得向探究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转变,并有相互融合的趋向。通过对日本小学教育的分析不难看出,现在日本小学教育重视学习欲和学习态度、思考力、技能,最后才是知识、理解。我国也正从注重系统教学向注重问题解决教学的方式转变,学习借鉴日本的小学教育对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浅谈日本的小学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小学英语教育论文11-13

浅谈小学作文入门教学教育论文04-14

浅谈小学数学的解题方法的教育论文10-20

浅谈小学作文创新教育的学科论文01-08

浅谈小学资优生的品质教育论文10-27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感效应教育论文10-19

浅谈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11-05

浅谈小学生自信教育论文11-03

浅谈小学语文与素质教育论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