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作文

如何使你的作文写作具有文化底蕴

时间:2021-04-02 16:06:53 写作作文 我要投稿

如何使你的作文写作具有文化底蕴

  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有一类作文特别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那就是具有文化底蕴的文章,如何使你的作文具有文化底蕴。勿庸置疑,作文的文化底蕴非一朝一夕所能造就,它本身就是长期浸润、厚积薄发的结果。但是,只要我们细心的品味,认真地探索与追求,在较短的时间里使自己的作文具有或初步具有文化内涵,还是有规律可寻的。

如何使你的作文写作具有文化底蕴

  1.从诗词名句中吸取营养。

  我国古代诗文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诗词名句如一粒粒光彩照人的明珠,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它们或精致典雅,或豪放雄浑,或深沉凝重,或清新飘逸,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

  如果我们在写作时,从诗海中采撷些经典名句,就能使文章流光溢彩,让人读后,满口流香,余味无穷。

  请看下面从今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里节选的一段文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

  三句诗,三位诗人,三种对“诗意生活”的诠释,构成整齐的排比——作者笔下的“诗意”,便是深厚而悠远的文化。作者不仅仅停留在排比句式的运用上,紧紧承接的三个否定句和一个反问句,将古人的“诗意”与现实思考紧密地联系起来。整段文字,思维严密,结构整饬,语句流畅,引人遐想,体现了作者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2.从杰出人物的事迹中提取素材。

  “关注生活,关注生命”,众多的高考优秀作文无一不是从这一重大主题切入。人类历史是由一串串鲜活的生命构成,关注生命,就要关注历史。优秀的历史人物对人生的选择,为后人提供了典型的生命范本。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的生命歌唱,他们的生活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请看下面从2003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里节选的一段文字。

  自古以来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到了蒙蔽。西晋王室广封王,欲使天下尽归司马氏之手,殊不知诸王之中良莠不齐,终于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原的下场。三国中孔明因对马谡偏爱有加,忘却先主对马谡“华而不实”的评价,委以重任,终使《出师表》空有“真明世”,也不免“长使英雄泪满襟”。如今,不也有领导干部任人唯亲,从而祸起萧墙的事例吗?可见,认知事物,为人处世,若戴上感情的有色眼镜,危害大矣!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若要不被感情上好恶的云雾蒙蔽,身在高处,眼观四方不失为好的方法。岳家军威震四海,正由于岳飞超越亲情偏好,以军规处罚岳云,军风大肃,才有了“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谈。孔明事后挥泪斩马谡,以肃军纪,才没有因感情亲疏而再误军国大事。一个公正的决断往往是建立在理性观察和思索基础上的。而摆脱感情上的干扰是作出正确理性判断评价的先决因素。

  文章出彩之处关键在于,先以“五胡乱中原”和“孔明挥泪斩马谡”为例,从反面论证戴着感情有色眼镜认知事物、为人处世的危害;紧接着再以岳飞处罚岳云和孔明对用人之误的补救两例说明理性而正确认知的积极意义。整个文段在理性思维的光环下又不失感性,有较强的.可读性,史实人物事例的运用,功不可没。

  3.以“化用”的方法增加文章灵动。

  所谓“化用”,就是将古典诗词文赋里的句子或典故,用现代白话语言表现其意蕴精华,这是文化底蕴的最高形式。化用是一种智慧的再创造,单纯的直接引用,用多了,总给人抄袭之嫌,它在证明你博闻强识的同时,也证明着你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如果把别人的智慧与自己的智慧撞击,运用化用的手法就能让人感受到你浑厚的积淀与灵动的才智。

  请看下面从2006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谈意气》中节选的一个片断: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之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造谣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这两段文字充分地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前一段用引用法,用苏轼、李白的诗文诠释“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让人领略了作者的博闻强识;第二段文字化用岳飞屈死风波亭、文天祥《零丁洋》诗、苏武牧羊、张骞出使西域等诗文典故,内蕴丰富,加上用富有诗意的文句表达,令人拍案叫绝。

  “化用充满着创造的才情,是对他人智慧再次镀金后散发的美丽。把诗词的矿石扔进自己思维的熔炉,锻烧后流出来的是智慧的金子。化用其实就是将一颗草变成春天的过程。” 有人这样来形容“化用”的妙处,用它来评价上述第二段文字,应该是很恰当的。

  4.以“故事新编”的形式诠释话题(或主题)。

  “故事新编”这种形式里的“故事”包括我国古代的一些神话、传说以及历史人物事迹,“新编”则是作者将上述“故事”加以改编,翻出新意。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作者和古人、历史的一次对话,一次相遇。它注入了自己所处时代的精神,注入了个人的生命体验。运用这种写法能使文章增添新鲜感,避俗出新。

  下面是2002年高考全国卷题目为“选择牢笼”的考生作文节选。

  我是大自然的女儿,我可以尽享自然的一切馈赠,在我们美丽的家园中尽享着生命的润泽。然而,在那如画的国土上,竟然出现了战乱。

  当我看见鸟儿们惊得四散奔逃,当我听见河流的丁冬转向了呜咽,我不愿叹息什么,风更不会哭泣什么。我清楚地理解现在的处境,我的处境,我的命运也就是越国的命运。

  我不仅是自然的女儿,而且是越国黎民的女儿。看见颓败的家园,倾听战士们沉重的叹息,我做出了选择。

  放弃的是青山绿水,是亭台轩榭,是欢歌笑语,是兄长父母。选择的是人前假意欢笑,是深夜泪湿巾帕,是违心奉迎,是刻骨伤痛。然而,我知道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我一人如入牢笼,但我的人民可以死里逃生。我不求人们为我歌功颂德,这只是女儿对伟大母亲的一点回报。

  我以平静的声音告别祖国:“我是西施,我选择牢笼。”

  我走了,脚步沉重。但我心中有一个信念———“越必灭吴”!

  西施的故事家喻户晓,并不新鲜。但本文读来,仍然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文章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给我们虚拟了一位千年前的绝色女子——西施的崇高选择: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另外从文章的选材上看,“爱国”这个题材并不新鲜,但作者却挖掘历史,加入新的元素,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老套的材料,却大有作为。

  当然,使文章具有文化底蕴的方法远远不止上述种种,诸如与文学作品链接、借助文言成篇、将流行歌曲入文、融入民俗风情、表现传统文化等等,不一而足。众多的方法,能够将文章的思想引领到灵魂的最深处,使文章读来,有厚重的意味。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用积累与素养作基础,就一定能写出具有文化底蕴的文章来。

【如何使你的作文写作具有文化底蕴】相关文章:

论如何使学生学习不掉队04-08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11-15

具有震撼力的简历写作之5Ps组合05-27

如何使后进生喜欢学习化学的论文12-24

如何撰写作文评语02-02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11-18

如何使初中生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论文10-17

如何使幼儿轻松愉快地学习03-31

如何打造你的星级面试简历01-16

如何让你的简历被搜索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