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语文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1-02-03 12:32:5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语文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

  语文老师教学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览。

语文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

  语文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1】

  一、揭示课堂教学目标

  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准确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进行自学前的指导

  在揭示了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既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过解决疑难问题等等。

  学生自学前,教师要抓住知识点,提出问题,突出重点,确定学生自学思考的方向。

  这可以通过学案的设计来完成。

  自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会很认真,边读边批划、注记、写提要等,但也不排除有少数学生可能不认真,我们当教师的不能放过一个学生,不然10分钟时间就要白白浪费掉。

  要保证每一个学生拼命学习,方式主要是巡视,即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回辅导,启发思考,留心观察,广泛答疑,有重点地辅导差生。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尽量不大声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1)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

  (2)通过巡视、个别询问、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把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三、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老师退到幕后,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看起来轻松,实际操作起来并不轻松。

  因为“功夫在课外”,要真正掌握这种方法并不是容易的。

  学生自学,并不是老师退下来就行了,老师随便看一看,转一转就行了。

  这实际上是对这种教学理念的歪曲,要真正的实施,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备课时你要把目标设计好,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

  因为学生的思维是不可限量的,自学中可能有突发问题的出现,而这时就要多想几种可能,多设计几种方案,这是一个艰苦的备课过程,所以这就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方面,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认真备课,备精课。

  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

  四、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

  学生自学之后,既进入“后教”的环节。

  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 对所有学生在自学后都已懂的问题,原则上不教。

  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在有教师交流,更正、评点。

  对于没有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确的讲解。

  2、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地达到大纲的要求。

  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给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3、明确教的方式。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各学习小组分配不同任务,交流、合作、探究、出色地完成任务,然后各小组分别进行展现,某小组进行全员参与,多方位,深层次展现的过程,也是其他小组、其他同学学习领会的过程。

  各小组展现完毕,再交换问题,穿插巩固,这也贯穿了兵教兵战略,同时课堂加大了容量,提高了效率,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及口头表达能力。

  先让己掌握的学生讲,教师给予肯定补充、更正。

  这样,教师讲的时就很少,一般不超过10分钟,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五、当课训练检测。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的训练,

  教师要精心选择供训练用的作业,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或一题词多解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

  当堂训练的时间应保证。

  为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般每节课堂作业时间要不少于15分钟。

  在学生当堂作业时,教师要勤于巡视检查,批改部分作业。

  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不良习惯和表现,并及时提醒纠正,并通过现场批改作业,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便于学生掌握。

  总之,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解决了后进生的问题。

  我们应该在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指引下,开展具有本班特点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语文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2】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

  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

  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

  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

  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

  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

  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

  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

  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

  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

  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

  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

  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

  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

  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

  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

  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

  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

  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

  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

  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

  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

  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

  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

  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

  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

  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1、编写提纲法。

  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

  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

  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

  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

  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

  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

  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

  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语文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

  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

  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

  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

  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

  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

  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

  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

  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

  四、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

  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

  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

  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

  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

  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

  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

  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

  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

  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

  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语文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心得体会05-11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05-06

语文业务教师心得体会04-27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05-10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5-12

优秀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4-29

中学语文教师心得体会04-07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05-11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需求论文04-15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