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行政管理论文

时间:2020-12-04 10:22:42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行政管理论文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化现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着眼点,以期最终消除障碍,推进我国城市化健康、积极的发展。

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行政管理论文

  关键词:城市化 存在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城市化问题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的重大问题,是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农村人口转化、剩余劳动力的走向以及城市工业、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把握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制定科学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政治意义。

  二、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我们认为城市化的本质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升级转化过程。

  三、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

  1.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不断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呈现先慢后快的特征。194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为10.6%,1978年增长到17.92%,近30年只提高7.3%,发展速度很慢。“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由2000年的`36.09%增长到2004年的41.8%,2005年达到43%,年均增长1.4%。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数量由1978的17,245万人增长到2005年底的56,212万人,城市总数由193个增加到668个。

  2.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大。我国东部地区的城市数量、城市化水平及增长速度均高于中西部地区。截至2001年,全国城市总数为662个,其中,东部地区293个,占44.26%,中部地区247个,占 37.31%,西部地区122个,占18.43%。

  3.城镇化水平低。我国的户籍制度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低。城镇化水平低于非农产值比重,2005年,我国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7.6%,而城镇化水平为43%,二者相差44.6个百分点。

  四、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与工业化水平不高,城市化起步晚,发展波动大、水平较低,故我国城市化建设中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城乡分割,协调性较差。在长期计划经济“城乡分治”制度的作用下,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得以产生、固化乃至于不断强化。政府借助于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粮油供给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教育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推行,逐渐形成了城乡有别的管理体系。城乡居民由于居住地域的差异和职业的不同最终演化成身份和地位的差异,即所谓的城乡差别。

  2.结构雷同,特色不明显。我国城市化发展模式肇始于重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其地域空间布局和主导产业培植上皆表现出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首先,表现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的行政偏好。其次,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的雷同成为普遍现象,地域特色和产业特色定位的模糊性直接侵蚀了不同城市的比较优势。

  3.强调行政催化作用,缺乏产业支撑。我国的城市化历程表现出与这种规律较大程度的背离,行政力量扮演着远比市场因素更为重要的角色。在城市主导产业的培育上,要么定位模糊、摇摆不定;要么彼此“借鉴”,简单复制。其结果不仅浪费了较多的资源,而且使城市结构雷同、功能单一。同时,缺乏核心主导产业的支撑也使得城市后续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致使城市服务能力的提升滞后。

  4.重视外延拓展,忽视内在功能完善。在城市外围空间拓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同时,现有城市功能的完善则严重滞后。从城市景观的外观上看,我国的城市并不比西方发达国家差,但在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和城市文明的积淀上则呈现出天壤之别。拥挤的交通、令人担忧的卫生状况和食品安全、日益恶化的治安、脆弱的环保等“城市病”困扰着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的后续发展陷入十分不利的境地。

  五、完善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我国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我国城市管理的水平。

  1.城乡互动,协调发展。要逐步摒弃片面强调发展城市(尤其更多地停留在城市空间的拓展上)的传统做法,而应从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角度谋划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2.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审视我国城市发展现状,结构雷同、个性模糊是一个普遍问题。城市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在未来功能的定位上均显示出明显的趋同性,这种现象对于城市的后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实践证明,在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上,个性化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弱化行政干预力度。应强化市场机制在城市化进程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淡化行政干预色彩,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学习和运用现代经营城市理念,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4.突破制度瓶颈,净化外部环境。改革现行的城市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教育制度、社保制度,降低外来劳动力在城市生活、就业成本。努力为市民和农民营造公平的竞争氛围,并最终实现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目的。

  六、结论

  1.要正确引导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必须把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人口流动、产业政策、区域平衡、科技进步、外向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当作整体一盘棋来统筹制定总体战略。

  2.必须将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模式逐渐过渡为辅助模式,在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战略下,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确立“以大中城市拉动型”的城市化主流模式,同时解决“三农”问题,逐渐把农业纳入规模产业现代农业进行经营,只有这样的经济工作和城市化才能真正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姚士谋,陈振光等.中国的城市群.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2.

  [2]傅崇兰,董黎明.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0.

  [3]薛东前.我国省会城市职能类型分离与职能优化配置.地理科学进展.2000.2.

  [4]周干峙.用科学规划开创城镇建设新局面.城市规划.2006.1.

  [5]陆大道,姚士谋,李国平等.基于我国国情的城镇化过程的综合分析.经济地理.2007.6.

【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行政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我国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3-21

浅论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02-11

浅谈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不足与对策论文11-13

我国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4-10

我国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2-02

高等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03-12

医院行政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03-13

针对企业行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创新对策论文12-08

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