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道家行政管理思想

时间:2021-01-20 09:05:34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道家行政管理思想

  道家行政管理思想,下面带来的道家行政管理思想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道家行政管理思想

  道家行政管理思想【1】

  摘要:传统的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行政管理理念和精髓,对于现代行政管理活动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道家思想中的核心行政管理理念的归纳和探析,指出现代行政管理要注重更新领导观念、重视行政环境的影响、重视领导素质的建设等重要启示。

  关键词:道家 无为而治 行政管理 管理思想

  老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亦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一棵长青树。

  道家政治思想的共同点是“无为而治”,其中博大精深的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智慧,对推进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改革有着十分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道家行政管理思想探源

  老、庄是先秦道家的主要代表,提出了“无为”管理的最高原则,《老子》一书最早还提出了“政善治”的行政管理理念。

  这种思想是对当时国情民意的针对性思考,丰富的辩证思想内容构成了其独特的管理谋略。

  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天下诸侯纷争,都欲一霸天下,想有所为。

  有为的对象是百姓,所有军事、政治斗争的焦点,哪一件最终都离不开百姓,赋税、苛政、严刑、厉法、战争等军国之事,无一不施之于民。

  百姓在重压之下,或反或逃,苦不堪言,故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老子认为君王的这种“有为”违反天道,逆于自然,当然不得其果。

  应“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民自化,好静而民自定,无事而民自富,无欲而民自朴。”只要统治者自己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去做一些于国于民不利的事,百姓没有外来因素的骚扰,便会自然归于教化,按时农作,生活富足,民风淳朴。

  老子的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在当时诸侯纷争、百姓涂炭的社会形势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道家行政管理思想梳理

  经过提炼、分析,道家的行政管理思想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他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意思是只要统治者顺应自然,万事万物就会自己发展得很好。

  因此,他主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他把天道自然的思想,推之于人道,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无为自化,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有人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消极保守的一面。

  我们应当看到,老子讲“无为”,又讲“为无为则无不治”。

  通观《老子》全书,他都十分强调“治”。

  只要我们把“无为”与“为无为”结合起来考察,就不难理解,“无为”决不是消极被动的无所作为,它的本意是遵循道和因自然;“为无为”则指积极主动地守道并按自然法则办事。

  或者说,无为而治不是不治,而是通过不治来达到治,通过有所不为而实现有所为,无为而功自成,是一种最高最好的治。

  2.“道在不扰”的管理精神

  老子的无为而治在策略上又叫以静制动,要使管理活动顺应道之自然,首先必须以清静、持重的态度处事。

  老子认为“静为躁君”,即以安静主宰动躁。

  他说:“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这种策略也叫静观待变,据此他提倡“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在行政管理中,老子主张清简政事,尽量缩减国家的管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社会生活的人为干预,并倡导“三去”的总体原则:“去甚,去奢,去泰。”即不走极端,杜绝奢侈,不要过分。

  把老子“道在不扰”管理精神付诸实践并深有体会的清圣祖康熙曾说:“从来与民休息,道在不扰……朕观前代君臣,每多好大喜功,劳民伤则……虚耗元气,上下江嚣,民生日戚,深可为鉴。”这是他治国经验的全面总结,也是对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深刻阐述。

  3.清虚自守、重臣爱民的领导品质

  道家主张作为领导者要清虚自守、清高淡泊、稳重清静,保持清醒的头脑。

  《老子》提出“清静为天下正”、“致虚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等。

  在成绩面前,戒骄戒躁,“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在君臣关系的处理上,道家强调上下协调一致,同心同德。

  《老子》39 章指出了上下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淮南子》主张上下一心,“上下一心,君臣同志。”原始道教经典《太平经》有“并力同心”的主张。

  明代朱元璋把“与卿等同心共济”作为取得天下的成功经验。

  道家一贯主张重民爱民。

  慈、俭、退让是道家三宝。

  慈、俭对后世的统治者影响深远,他们或标榜自己关爱百姓、节俭财政,或对此进行倡导。

  《老子》49 章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推崇的是没有私心,重视民心民意圣人。

  《吕氏春秋》《顺民》篇认为“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

  《太平经》作者把“以民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治国之道,乃以民为本也”。

  4.善用众智的决策思想

  决策是管理过程的关键环节,要作出正确的决策必须广泛收集各方面的信息。

  专制制度下,国家的最高决策权掌握在君主一人手中,但是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就不能不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先秦道家主张领导者要做到不自以为是,不自大自满,“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一思想暗含着领导者要听取众人意见。

  《老子》47 章有“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之说,《淮南子》补充阐释道,善用众智、众力是实现“知天下”、“见天道”的手段。

  《太平经》注重沟通民情,建议设置类似如今“意见箱”的“封”,作为信息沟通的渠道,还主张君主纳谏、臣子直言,这在贞观统治时期的国家治理中得到了成功运用。

  5.知人善任的人力资源论

  道家不仅指出“知人者智”,而且总结了知人方法。

  庄子曾借孔子之口提出了观人“九征”,讲了知人的九种方法,《吕氏春秋》据此提出了“八观六验”、“六戚四隐”的知人法。

  这是对先秦时期知人法最为全面的总结。

  《淮南子》的主张与“八观六验”知人法基本一致,但是考察内容上更为简化,它选取的是“贵”、“富”、“穷”、“贱”、“贫”这五种境遇进行观察。

  “六验”除“守”、“节”外,还考察“僻”、“特”、“志”等方面的品质特点。

  道家认为“善用人者为之下”,即善于用人的领导是谦下的。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尊重人的个性,根据人的才能、特长不同来加以任用。

  老子提出“无弃人”的思想:“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淮南子》进而提出“因资而用”、“人得其宜”的用人原则。

  《太平经》在谈及如何用人的问题时,也提出“各问其才能所长,以筋力所及署其职”的原则。

  三、道家行政管理思想的启示

  1.现代行政管理中要注重更新领导观念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为治政者设计了一套治国权术。

  “无为”的原则是希望政府减少政事活动以尊重人民的个性,维护人民的权益,发展人民的自由。

  “有为”和“无为”,仿佛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两者相得益彰、相互配合,共同引领和规范政府行为。

  现代领导工作的复杂多变性,要求领导者要掌握高超的领导艺术,并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领导科学的一般原理,灵活应变,才能出色地完成各项管理任务。

  领导是权责利三位一体的科学活动,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而不应以“父母官”自居,贪腐。

  领导者在行政管理中要注意合理地运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知人善任,把握全局,随机决断,要以“无为”达到“无不为”。

  切忌恣意妄为,滥用权力,愚弄百姓的“有为”举措。

  采取正确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作为带领人民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前进的执政党必须具备的能力。

  2.现代行政管理中要重视领导素质的建设

  现代行政管理学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与人的积极性。

  搞好管理要靠一批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故管理者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从道家善用众智的决策思想和注重知人的人力资源论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现代的行政管理者,在学习掌握现代的管理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从我们优秀的传统管理思想中学习其治理精神,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

  3.现代行政管理中要重视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现代行政管理活动总要在某种既定的环境中进行,行政环境是政府公共行政的前提、依据和施加影响的对象,要充分考虑行政活动与行政环境的相互关系,确保二者的和谐和动态平衡,重视管理中环境作用的因素。

  老子认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满足所有欲望,而是要达到与整个宇宙合而为一的体验。

  作为行政管理个体和组织,只有遵循道与天、地、人和谐的整体法则,顺应宇宙的动态平衡规律,自然无为,无私无欲,才能发挥其创造天赋,推动人类事业的发展。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是消极保守,而是禁止反自然行为。

  老子以水为喻,提出因势而变的管理思想:“上善若水……动善时。”行政管理活动是对人的管理,与行政环境相互影响,更要遵循规律。

  吸收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领导者在行使管理权时,既不能随心所欲地“妄为”,亦不能脱离实际地“强为”,而是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充分考虑到行政环境的重要影响,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参考文献

  [1]老子.道德经[M].金盾出版社,2009,1

  [2]田兆阳.不老的老子的老“善治”[J].中国行政管理,2004(5)

  [3]张曦.道家传统政治伦理思想与现代行政管理[J].当代教育论坛,2005(7)

  老子行政管理思想【2】

  摘要:《老子》虽非行政管理学方面的专著,但书中关于行政管理方面的思想却较为丰富。

  本文着重探讨老子所主张“无为而治”的行政管理方式,“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思维,“勤俭厚德”的行政管理素养等行政管理思想。

  学习和探究老子的行政管理思想,对于搞好行政管理工作大有裨益,也为现代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老子 行政管理 无为而治

  《老子》作为先秦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直以来,专家、学者纷纷对《老子》进行研究,主要侧重于哲学、伦理及政治思想等方面,行政管理方面较少。

  事实上,《老子》五千言中蕴含了丰富的行政管理理念和主张,如“无为而治”、“治人事天,莫若啬”以及“轻诺必寡信”等等。

  这些行政管理理念和主张对于现代行政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助于我们对当前行政管理体制做更多的思考。

  一、“无为而治”的行政管理方式

  “无为而治”可以称得上是老子行政管理思想的核心。

  “无为”实际上指的是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如“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去做,而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去做,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道”所要求的行政管理境界。

  “无为”对现代行政管理中的领导者而言,有着行政领导方法的要求。

  “无为”告诉领导者们要善于抓关键和重点,做好方向上的指引和工作中协调,使行政管理对象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各展其长。

  具体来说,就是行政领导者们在看似清闲和游刃有余中,恰到好处地发挥行政机构和人员作用,井井有条,取得佳绩,就真正做到了“无为而无不为”。

  相反,如果行政领导者事必躬亲,什么事都要管,容易顾此失彼,贻误全局,得不偿失。

  另外,行政领导者事事过问,会使员工束手束脚,产生依赖性,从而失去工作责任感和活力,无法很好地发挥行政机构的作用,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行政机构丧失斗志甚至瘫痪。

  “无为而治”还要求行政机关在治理国家与企业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不扰民,要尽最大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使人民安居乐业,过上平安幸福、和谐美满的日子。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依照行政管理之“道”--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进行,不恣意妄为,不强加干预。

  但同时也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客观行政管理政策、法则的正确制定这个前提,唯有如此,才能达到行政管理的最佳效果。

  二、“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思维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第二十五章)老子把人看得如同道、天、地一样之伟大,不难看出,他具有浓厚的“以人为本”行政管理思维。

  进而老子认为行政管理者要做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言。”(第四十九章)即行政管理者对于百姓要以百姓的心为心,社会地位高的人,要善待他;社会地位低的人,要同样善待他,不因百姓的地位、背景、长相等方面的差异和自己的喜恶而有所不同。

  只有无条件地善待关爱每一个“人”,才能使人人都产生被尊重感,并将这种人本思想不断扩散和传递,使整个行政机构内的所有人的集体向心力更强、凝聚力更牢固,这样行政机构的目标更容易实现,进而促进整个机构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三、“勤俭厚德”的行政管理素养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第五十九章)从字面意思上看,老子在这里认为治人与事天都要朴素、节俭,因为欲望太多,过度奢靡必然会带来灾祸,甚至覆灭。

  从行政管理学角度看,他提出的俭啬其实追求的就是人的一种内在修养,在瞬息万变、诱惑四伏的现实世界里,行政管理者要始终保持一种平淡沉稳、从容自若的心态,要始终执着于内心品德的纯洁与高尚,这样顺应自然规律才不会产生坏的结果,这也是老子辨证思想的重要体现。

  与此同时,老子还向人们表达了“重积德”是万物可以长久的根本,行政管理者尤其要“重积德”,惟有如此,才能使自己长久保有自己的位置,否则很容易在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竞争中被淘汰。

  四、“矛盾转化”的行政管理辩证态度

  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动”(第四十章),这里“反”的范畴则含有“相反相成”和“返本复初”两方面含义,是矛盾对立斗争的体现,而对立斗争是“道”的动力,是客观规律,这是对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高度概括。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揭示了祸福相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关系。

  这要求现在的行政管理者要学会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只有这样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这里老子强调要重视量的积累,质变总是由量变引起,它一方面鼓励行政管理者要勇于尝试,科学实践,不能光空喊口号,成功源于不断的积累;另一方面他还告诫人们要注意“坏”的点滴的积累,许多祸患都是从小“恶”开始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老子的行政管理思想十分深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协调人与人、人与行政机构、行政机构与行政机构、行政机构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之,《老子》行政管理思想历经两千多年的洗礼,既使在行政管理高度发达的今天,其现实意义依然十分明显,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寻。

  参考文献:

  [1]李艳中.老子“行政管理”思想扬弃论[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0,6

  [2]张松辉.老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道家行政管理思想】相关文章:

试析道家伦理思想的特点05-08

老子行政管理思想01-29

关于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02-11

儒家民本思想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论文03-18

新时期行政管理中的思想激励机制02-03

探析王熙凤行政管理思想和实践的创新性论文03-14

道家“自然之道”及其现代美学价值01-26

浅谈宋词中桃花意象的道家观照02-05

关于思想政育与行政管理之关系的研究论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