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毕业论文

信息构建论文

时间:2020-12-09 17:49:29 信息安全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信息构建论文

  你知道怎么写信息构建论文吗?以下是关于信息构建论文,欢迎阅读!

信息构建论文

  信息构建论文【1】

  农业信息化构建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业都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全球化网络信息热潮。

  因此,抓住当前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时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改善我市县乡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中的劣势,

  将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仇势,缩城乡差距,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是势在必行。

  1、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农业信息化就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的应用,并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使农业生产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简单的说,农业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普遍应用。

  农业信息化至少具有两个基本标志。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或服务机构把对农业的管理决策建立在信息支持的基础之上,政府及其有关机构把对农民进行信息引导和提供信息服务作为重要职能;二是农民把信息作为一项生产要素来投入,以信息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依靠。

  评价农业信息化发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一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通讯网络、计算机网络、宽带等。

  二是农业信息技术装备情况,包括计算机的拥有量、网站数量等。

  三是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农业数据库的种类和数量,农业信息资源获取量和网络等。

  四是农业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如农业专家系统的种类和实际应用的普及率。

  五是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

  2、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农业信息对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信息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依据,而这些信息的获得,离不开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服务。

  农业信息化对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各种专家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投入使用,给农业生产的带来巨大影响。

  农业信息服务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卖难”和“难买”现象的同时存在,就是信息服务不及时造成的。

  农村劳动力转移离不开信息化建设。

  我市是一个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转移大县,云阳县可转移的劳动力就达30万以上,成功转移农村劳动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

  农业系统办公自动化和政务公开的需要。

  这是提高办事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和电子政务的要求。

  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提高素质的需要。

  信息网络已是科技人员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3、基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观念的制约。

  近年来,基层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但建设进度仍然缓慢。

  主要原因还是基层干部特别是一些行政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

  农民及基层工作人员的信息意识淡薄,与农村对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不相适应。

  资金的制约。

  农业信息化建设属社会公益性事业,其投资较大,基层县乡由于财政较穷,投入十分有限,因此区县农业信息化进程受到资金制约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

  一些地方连工资发放都困难,更无暇顾及农业信息化建设。

  基层微机多是单机作业,有的微机型号还很落后。

  复合型人才缺乏。

  农业信息服务涉及农业生物技术、气候、地理环境、农产品销售等多个领域及其相关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计算、传输等多个环节,这要求服务人员既要懂得农业科学技术,又要懂得信息技术,而这种人才在基层十分缺乏。

  以云阳县为例,农业局系统县乡450余名科技人员中,仅有计算机专业的中专生2名。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正常信息需求不足。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两者是相互依赖的,农业产业化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必须产生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及提高效率的强烈愿望。

  而目前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使信息的利用率大大降低。

  同时,信息资源的开发水平与农民对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实用性不相适应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据有关资料,全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占20%以上,这使得绝大部分农民对信息,尤其是对网上销售信息表现出漠然和无知,农产品流通基本上还是“养在屋前屋后,卖在村前村后”的状况,产品价格也是看邻里或道听途说。

  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有效开展。

  信息通道不多。

  在信息传输上,缺乏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信息台等各种媒体之间的有机组合与协作,面对最终用户和信息传导梗阻现象显得办法不多,信息到农民手里“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解决好。

  4、当前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应抓好的主要内容

  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分析、处理以及快速传播各类信息的必备条件。

  它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

  其中硬件建设是当前基层首当其冲的任务,要大力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率,尽量达到乡村能宽带上网。

  这方面的建设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社会各行业的共同参与及支持。

  建立和完善区县农业信息网。

  要依托重庆农业信息网、三峡农业科技网,以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为技术支撑把区县农业信息网办成当地农业信息发布的总出口和为农服务的大窗口。

  网站要面向农民,农业经营者,农业经济、技术推广者和领导服务。

  要立足当地特色农业和农业生产实际,能提供如下信息:第一是农业资源和环境信息,比如土壤和气象信息等;第二是农业技术信息,

  比如新技术、新品种信息等;第三是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比如新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等;第四是农业市场信息,如农产品价格走向及市场行情等;

  第五是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如新的农业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及新的服务理念等;第六是农业教育及农业政策法规信息等,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以及政策法制意识;第七是劳务信息,要能提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的信息。

  重庆市2005年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农民对市场信息需求量最大占总量的35.5%,其次是政策信息占22.2%。

  建立以乡镇农业信息站为主体的信息服务机构,完善多种服务网络。

  依照合理布局,发挥区域优势的要求,依托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建立基层公益性农业信息站,延伸服务网络。

  基层信息站要达到“六个一”标准:即有一台电脑,一条上网电话线,一台打印机,有1名人专兼职信息工作人员,有一块信息发布专栏,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和服务制度。

  乡镇信息站既是县级信息服务机构的下伸网络,又是区县的信息采集工作点。

  信息服务站要将互联网站与传统媒体充分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信息服务工作。

  同时要建立并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中介机构。

  农村信息服务中介机构是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信息入村入户的重要桥梁。

  当前,重点是要面向广大农村发展龙头企业类、公司类、协会类、商会类等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业信息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要充分利用“信息入乡”、“三电合一”、“金农工程”等农业信息建设项目,扶优扶强,示范带动,逐步扩大覆盖面和完善多种服务网络。

  建立农产品和农资市场价格采集发布体系。

  在城区选择1一2个规模大、品种齐全、交易量大的农贸市场或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和农资市场价格城区采集点。

  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乡镇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市场价格乡镇采集点,定期采集市场价格,所得数据经过综合、分析、整理后在县级农业信息网公开发布,引导农业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为领导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

  要以市场为中心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提高信息的集散功能和辐射范围。

  实现与国家和市级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有效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