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幼儿园随迁子女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07 18:46:36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随迁子女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现在是学生党的下学期,大四生都在准备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下面YJBYS为大家带来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一篇,仅供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应届毕业生网!

幼儿园随迁子女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摘要:部分外来民工孩子由于受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生活习惯的等诸因素影响,相对来说,生活卫生意识差,如不经常洗头、洗澡,衣着不整洁,乱丢纸屑,随地吐痰等;品德行为差,如说话不文明、讲粗话、脏话、对人不礼貌等;学习习惯差,如学习活动中不认真听讲,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以下就以随迁子女展开。

  关键字:随迁子女:从村镇进城打工人员的子女。

  生活习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风俗、社会习俗、道德传统等。

  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从老师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开始。

  从客观上来看,外来民工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

  (1)幼儿年龄尚小,没有较好的辨别是非能力,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很好的控制能力。

  (2)大部分民工孩子受生活条件的影响,例如大多民工每天早出晚归,他们把孩子带出来送到幼儿园后,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没有时间督促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

  (3)外来民工的本身素质低下,好多人一字不识,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动不动就对孩子乱骂乱打,使孩子产生恐慌心理。家长也无视行为习惯的培养。

  (4)一般外来民工孩子都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居住环境恶劣,地处边缘人群,社会治安不好,孩子们耳德目染的不良行为很多。

  (5)外来民工家长的意识差,教育观念落后。考虑经济的因素多,只求吃饱穿暖,无视教育,各忽略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为此,我园提出了《幼儿园随迁子女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旨在创设和谐宽松的园所环境,研究幼儿园外来民工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帮助外来民工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近二年的课题研究,我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方法,以此来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幼儿园日常保教工作。

  一、差异教育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遵循面对有差异的外来民工子女,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达到有差异的发展。这种差异性反映在主体方面,主要有生理上的差异、个性结构上的差异、认知风格上和智力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在客观方面,主要有外来民工子女生长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外来民工家长眼中看到城市里很多东西,反差很大,有时他们会很自卑,对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不自信,自身的环境使他们对一些行为和语言很敏感,他们最怕别人瞧不起自家的孩子,自我保护特别强。因此,幼儿园在对外来民工孩子的养成教育中一定要力争做到细致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外来民工孩子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给予最基本的教育和人文关怀,从最细微处通手:手、脖子、头发、指甲等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做起。从最基本的礼貌习惯抓起;从家庭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开始了解:在情感上给予肯定与鼓励,在方法上给予指导与帮助;研究工作既要重视外来民工孩子生活行为习惯的建立,也要重视外来民工孩子某些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这样才能让每个外来民工孩子健康地成长。同时幼儿园还要加强与外来民工家长的联系,多进行家访,多沟通,共同找出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和办法。

  二、渗透教育将幼儿的行为习惯教育全面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全过程中。在弄清现状与原因后,课题组的教师们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把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合理制定课时计划,游戏等。要求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用故事、音乐、动作、绘画等形式来教育幼儿,刺激幼儿大脑对这些事物的印象,使之影响自己的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语言到行为,从行为到规则,从规则到养成。

  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因此,教师应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它是指教育计划外,随客观情况提供的教育时机而面临时组织进行的教育,具有情境性、直观性、说服力强的特点。恰当的运用,并将情感教育因素渗透其中,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请幼儿自己设计各种标记图,贴在相应的地方。如在水龙头下贴上节约用水的标记、在花草旁边插上请勿摘花的标记等。这些标记图既避免了教师过多的指挥和直接干预,又对幼儿遵守各种常规起提示和强化作用。再例如有的孩子看书,撕破了书皮却毫不在意,老师在整理书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拿起这本书,富有情感地说:"多好看的书呀,书皮破了,多可惜!书皮撕破了,就像小朋友的外衣撕破了一样,难看、不整洁。"引导幼儿一起讨论补救的方法,还教幼儿如何修补图书。幼儿既明白了爱惜图书的道理,又掌握了修补图书的方法。又如从孩子入园的那一刻就开始研究,孩子入园时,见到老师是否会主动打招呼问好,如果和孩子、家长对视以后,孩子和家长不能做到主动和老师打招呼,这时的老师应面带微笑主动和孩子、家长打招呼问好。让孩子、家长感到我们的老师真好。久了,就会打动孩子和家长,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再加上老师平时不断的强化训练,继而就会养成使用礼貌用语"主动问好"的良好生活习惯。要求老师们时刻做一个有心人,进行适时观察、适时引导。做到有观察、有记录、有方案、有措施、有反思、有个案追踪和分析。

  三、榜样激励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一些生活行为习惯。外来民工的孩子因为没有太多表现的机会,自信心严重不足。所以老师更应通过各种方法,提供机会与场景,及时地鼓励和激励他们各种进步和改善的行为。

  例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玩具,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解决有些孩子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孩子用照相机拍照下来,然后在班级的小红花园地里展览。再例如,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老师通过红花,明星园,班级论坛及时表扬一些进步的孩子和在家积极配合老师教育的家长,以此带动全园孩子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家园合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 由于大部分外地民工家长自身素质差,对一些行为习惯不明确,也不重视家庭环境卫生和条件改善。只求吃饱穿暖,不求生活质量,更没有认识到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外来民工家长自身的素质,让他们明确行为习惯的好坏可以影响或决定孩子一生的教育理念。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制定家园联系表、家园路路通、家园信箱,家教课堂,互动论坛等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和一些家长在园行为规范、幼儿在园一日常规,各年龄段孩子行为养成细则等。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外地家长工作无论多忙,也要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有些外地幼儿受家庭"重男轻女"的影响,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他们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也有些外地幼儿的家长每天早出晚归,他们把孩子带出来送到幼儿园后,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没有时间督促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家庭条件。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教师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家访,发放调查问卷来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强化巩固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教师就要有意识一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评比可以每日一次,也可以每周一次,对评比中行为表现突出的幼儿在墙报上挂上小红花,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由于幼儿年龄小,每天评比一次效果较好。如为了养成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常规要求,在班中开展"小小检查员"的活动,每天安排几名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这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每学期,教师会通过养成手册,成长档案,评比活动等方式方法来进一步提升孩子某些习惯的养成。并通过一些比赛,专栏,互动墙来激励孩子,展示一些健康宝宝,让大家共同关注这些外地孩子从小的行为习惯问题。

  经过几阶段的策略研究,幼儿园外地民工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有了明显提高,学习习惯,礼貌方面都有所好展。但此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出更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外地民工孩子享受本地孩子同样的优质教育,在幼儿期健康和谐地发展。

【幼儿园随迁子女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相关文章:

东莞随迁子女积分入学10-09

随迁无业证明10-06

积分入户与随迁的区别10-08

随迁无业证明范本10-08

新闻稿:合规随迁子女享同等招生录取待遇10-06

2017白云区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申请10-05

养成良好的习惯作文02-20

养成良好的习惯作文02-24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信息登记工作方案范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