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课程规划

时间:2022-10-07 21:13:04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学前教育课程规划

  学前教育课程规划【1】

学前教育课程规划

  【摘 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的学前教育又是重中之重,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一个好的开端更利于后期的保护。

  自从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我国实行之后,学前教育的推进速度也明显加快,改革热潮已经渗透到学前教育中了,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在课程设计上有所改变,也要在教育的目标上加以转变,不断创新发展,提升办学理念,争取从根本上改善现有的学前教育状况。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幼儿教师;规划分析

  前 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专业,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并且给予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有着极高的期望,所以对于相关学校而言,理应加强学前教育相关方面的改革,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幼儿教师。

  一、学前教育专业现如今的社会现状

  由于我国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国家同时对于教育方面的改革投入了相当大的关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也有了更加新颖完善的发展要求,相关专家提出,幼儿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同时也要提高综合素质方面,这就使得各大院校对于本校实际教育情况做出了不同的改革与提升。

  作为一门非常热门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在新时期的要求下对于教师的质量、社会对于幼儿教师需求量等都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每个教师需要分析自己所在区域的学前教育实际发展状况,然后提出相对应的改革方法,作出符合该地区的教育转变,确保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满足当地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幼儿专业教师的相关培训和审核,确保每一个教师都尽心尽力的完成他要完成的责任和义务,严格监管教师工作。

  顺利发展幼儿教师行业也需要在课程设置上、教材选取上寻求一个明确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教育的同时还有对其进行更深一层次的讨论与研究,日常的教育工作要做到严谨对待,全面发展,向着教育事业同一个目标共同发展进步,加强改善自身水平的同时时刻关注国家相应的政策变化,响应国家号召,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繁荣昌盛发展。

  二、学前教育课程规划改革与设置

  社会对于学前教育相关专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因此学前教育体制的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首先改革的项目就是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

  现阶段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基本上采取的都是模块化方式,但是某些专家指出,在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时候可以突出这个专业的特色,增加学生就业率,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多关注教师中和素质的提升;当前学前教育课程中有许多教学内容重复,必读说相关题目的重复,不同学时相同学习内容的重复;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改革力度太小,变化不明显,仍然重视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实际实践,取得的效果很小,最终毕业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市场需求。

  三、学前教育课程规划的具体措施

  1.教学理念的创新以及新的道路的开拓发展

  从教学本质来分析,学前教育是面向幼儿的启蒙教育,在这个方面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把握幼儿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认知的能力,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和辅导开发学生智力,对于幼儿后期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在整个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好核心理念,拒绝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而是要关注于幼儿自身成长等方面,提升幼儿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幼儿在以后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减轻后期学习压力。

  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管理角度,不实行强制性的管理,尊重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耐心教导,明确培养学生发展成长能力,将新型的教学管理做好,做棒。

  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在幼儿时期所受到的某些影响可能影响其一生,并将有而近期的表现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在幼儿哭闹不止的情况下,首先确认其是否身体不适,在对其进行仔细询问,发现问题所在后,不能一味的进行指责或惩罚,而是不断地给他讲道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对于实践环节的有效加强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果仅仅是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熟练运用知识的同时还要有实际工作的经验,所以说相关学校还要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价钱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真实的实践检验处自身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正,不断充实自己。

  实践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有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其中内涵,监理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到相关的学校进行实际了解和学习,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特征,甚至包括学习教室布置等。

  可以安排相关的幼儿园实习岗位给即将毕业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能力。

  学校应当重视学生的就业思想,给予正确的引导,降低学生失业率,鼓励一部分学生到幼儿园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做一些具体实际的教学工作。

  3.改变教学方法,引入游戏教学法,开展亲子活动

  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到应接受的知识。

  适当的开展一些亲子活动,例如定期举行亲子运动会,开展例如亲子接力赛、亲子两人三足等一系列亲子活动,积极的对亲子运动会进行宣传,使更多的家长和学生参与到其中,增添亲子间的默契与感情,也增加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

  4.适当的改变管理模式来促进教学发展

  目前学前教育的管理模式仍然有所欠缺,问题层出不穷,难以得到合理的解决,大多数教师对幼儿实行强制性的约束管理,甚至是约束幼儿思想,对于学生发展没有一点好处。

  因此学前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需要从管理理念方面改革做起,完善传统管理方法,结合新型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最大程度上给予幼儿更为有利的生活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改变管理模式,促进教学发展。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是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教学方式和理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要想从根本上完全解决这些难题,就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完整的体现出学前教育应该有的教学特色。

  面对当下的教学现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教学理念,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技能的培训,为未来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特色打下坚实的基础,开辟出更为长远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学敏.论《专业标准》视野下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建设[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2]罗若飞.近现代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

  学前教育课程【2】

  【摘 要】文章对学前教育课程的几个问题浅谈一些看法,这几个问题在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十分重要,它们涉及学前教育课程价值评价与判断、主客体关系、感性与理性等基本理论问题,以及与课程实践关系密切的教育内容的选择问题。

  【关键词】学前课程 价值判断 感性 理性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

  众所周知,关于课程的价值取向,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这就是儿童中心价值取向,学科(知识)中心价值取向,社会价值中心取向。

  儿童中心价值取向课程观以经验主义哲学为基础,根据儿童的兴趣选取材料,组织活动,教育目的是发展儿童的兴趣和心理能力。

  正如理查德·普林格所言,任何一种东西要想成为有价值的东西,取决于儿童所感觉到有趣的是什么,或者当时儿童在吸取的或迷恋的是什么。

  由于强调儿童经验和活动的地位,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的课程称为“经验课程”“活动课程”或“学习者中心课程”。

  重视儿童经验和兴趣,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这是教育过程优化的要求,是组织课程所关心的问题。

  尤其是对年龄比较小的儿童来说,更应注意这一点。

  这样能照顾到学习者的个别差异,适合个别教育,也能体现对儿童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儿童的自由发展。

  从夸美纽斯、卢梭到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自然主义教育观点的持有者,到儿童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威,都主张这种价值取向,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感性和理性

  学前儿童由十分软弱的个体,逐渐长成较强活动能力的个体。

  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其心理形式也逐渐丰富,而心理机能逐渐增强。

  大致经历了由感性产生理性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重复演着人类心理由感性走向理性的过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早已十分明确地揭示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感知觉在其认知、思维情感以及个性发展中占有主要地位;感性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突出特点。

  学前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情绪变化大,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富于探索,乐于操作性活动;在内隐的心理形式和机能方面,则以形象的记忆和思维为主。

  学前儿童学习的特点是,善于模仿他人的动作,对形象的事物易于掌握,感兴趣,而对文字表达的内容往往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文字形不成形象和情节,学前儿童就更加难于学习。

  学前儿童的感性强表现在其心理的动作性、形象性、具体性强。

  越是年龄小的孩子,其感性就越突出,相应地越缺乏理性,甚至根本没有理性。

  但是,学前儿童发展的方向是,感性心理逐渐减少,理性心理逐渐增多。

  三、学前教育课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学前教育课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

  在这种特殊活动中,主体是人,即学习者(学前儿童)和教育者(教师、家长等)。

  其中,学前儿童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人,占有特殊地位。

  在此情况下,教育情境中的知识、实物、形象,教育者及其行为、言语等就成为客体。

  而当从教师角度来审视课程活动时,原来作为主体的学前儿童则变成了特殊客体,原来作为客体的教师则变为主体,原来客体中的另一部分仍然是客体。

  在学前教育课程中,课程主客体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三种作用。

  三种关系是:课程主客体之间的对象关系、对应关系、同构关系;三种作用是:课程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课程客体对主体的制约作用和课程主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课程主体是对象化了的人,课程客体是人化的对象。

  课程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对象化了人和人化对象之间的关系。

  学前儿童既与教师、知识、玩具等相对作为课程主体而存在,同时也作为教师作用的客体而存在。

  与此相似,教师也具有学前儿童的上述特点。

  不过,课程主体的人和一般意义上的主客体不同。

  学前儿童和教师都具有社会性、意识性,他们作为客体时同样具有这些特征,这就使课程中的主客体(作为无生命的客体除外)具有了特殊性,主客体的对象关系因而具有了特殊性。

  四、学前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价值的手段。

  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课程内容,以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来表现,从来都是课程发展的重点问题。

  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发生了不少变化,但在一段时间以内,课程内容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直到今天,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利用依然是广大幼儿教育实际工作者的关键性问题。

  《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等我国学前教育的专业杂志,都曾开辟专栏讨论此问题。

  它们反映一些共同情况:在我国学前教育实际中,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加上具体的教学资料繁多,没有对课程材料进行选择的确定性依据可循,幼儿教师对“教什么”的选择实在存在不少困难;随着“幼教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化,当今‘教什么’的选择范围更加宽泛,以至于不少人的思想发生混乱:似乎这也该教,那也该教,应该教给幼儿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可见,对‘教什么’加强研究已紧迫地提到日程。”这说明,加强课程内容选择的规范性研究已经十分必要了。

  【参考文献】

  [1]葛文忠,张宪霁,朱哲男.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中职教育课程设置[J].企业导报,2010(03):222.

  [2]涂成波,刘英杰,张宪霁. 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中职教育课程设置[J].中国商界,2009(01):324.

  [3]李满兴. 浅议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原则[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5):192.

【学前教育课程规划】相关文章:

学前教育课程规划分析论文10-09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特性的课程设置规划论文10-08

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解析论文10-09

学前教育课论文课程10-01

学前教育生涯规划书12-04

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规划10-18

学前教育职业规划范文10-09

学前教育职业规划范文03-16

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的融合的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