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大专学期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02 17:33:25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大专学期教育毕业论文

  大专的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好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专学期教育毕业论文,给大家学习。

大专学期教育毕业论文

  【一】专业 ;学前教育

  目 录

  内容提要————————————————1

  幼儿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2

  1.遵循科学的原则 ———————————3

  2.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9

  3.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15

  致 谢 —————————————————17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内容提要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

  譬如,学者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5岁是儿童形成使用筷子习惯的最佳期;3岁是对儿童进行解扣纽扣训练的最佳期等。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因此,作为父母,应根据幼儿成熟的机能适时进行某种品德或某个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好雨知时节”。

  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幼儿的关键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

  关键词: 幼儿 行为习惯 方法 策略

  幼儿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

  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

  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

  然而今天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长大的。

  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古人说的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很广: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地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

  如何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遵循科学的原则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

  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按照规律和特点,具体的家长可以遵循以下5个基本原则:

  1.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

  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

  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中没有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如:我的一个同事有一个正在上小班的女儿蓉蓉,有一次吃饭,她把最喜欢的番茄炒蛋拖到自己的面前,不准别人吃。

  妈妈告诉她这么做很没礼貌,她索性甩掉筷子不吃了。

  本以为打了胜仗的蓉蓉等着妈妈哄她吃饭,没想到妈妈不仅不理她,还把菜全部吃掉,将她冷落在一边不管。

  过了一会儿,她见没有转机,就主动跟妈妈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这时妈妈耐心地跟蓉蓉说:“这样做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很没有礼貌,别人会不喜欢!”然后重新做饭给她吃。

  这“第一次”的教训不仅让蓉蓉改掉了这个毛病,从那之后,她凡事都会先让着别人。

  只有不轻易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

  1.2、激励方法要适时、适当

  目前广大教师都认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

  激励和表扬。

  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点儿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习惯。

  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

  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凡是幼儿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给贴上小贴纸以示鼓励,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

  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鼓励和表扬应该适时适度,这样才能达到鼓励和表扬的预期目的。

  我们要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及时表扬幼儿,使幼儿能够及时地明确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及时强化,不日后的大量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而过多的表扬和鼓励有时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误解:表扬来得太容易,行为好坏的区分不是很明确,不一定达到好的效果。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幼儿的发展状况适时适度的加以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的鼓励,挫折教育更不是一味的批评,没有

  了规则,就没有了教育的尺度,教育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悖其道而行之。

  现在很多家长喜欢用物质、用精神去刺激孩子,如果不加引导,孩子不知道被赏识的理由,或者理由理解偏差,不该赏识的地方被赏识,就会导致挫折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从而引发逆反心理。

  教育如同栽花,没有规律地浇水、松土只能让花朵枯萎,而按照生长、有规律的抚育则会鲜花茂盛。

  因此,家长十分有必要放下家长的架子,抛弃家长式作风,成为孩子的朋友,让沟通成为一种习惯。

  1.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

  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

  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

  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而成人不知不觉间做成的不良示范,同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

  父母喜欢乱发脾气,孩子的脾气一定也不会好;父母喜欢常常骂人,孩子自然也会常常骂人,父母爱好穿着打扮,孩子就喜欢穿着打扮,甚至父母爱吃什么食物,孩子也爱吃什么食物。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幼儿园,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

  比如: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上楼梯时左上右下、说话时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答应幼儿的事情都能做到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

  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4、要有坚决的态度

  在孩子面前,家长和老师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态度坚决。

  家长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会受到影响。

  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前后一致,如果小宝今天在桌子旁吃饭,明天坐在台阶上吃饭,后天坐在沙发上一面看电视一面吃饭,我们怎能帮助小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呢?

  1.5、要有默契的合作 ,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一天我和朋友聊天,他的小孩子元元在一旁画画。

  边画边说:“爸爸坐的飞机来了。”他奶奶对我说:“他爸爸今晚回来,看把他高兴的。”这时,门外传来小孩子的喊声“元元,我去骑车,你去不去?”元元对奶奶说“我和牛牛在院里骑会儿车行吗?”奶奶说:“行,但是你要把画笔和纸收拾好了再去。 ”元元答应着,开始收拾桌上的文具。

  这位奶奶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虽然孩子生活在奶奶家,但奶奶和妈

  妈对孩子的要求却是一致的。

  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

  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

  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成人之间态度的不一致极大地阻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即使成人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讨论,大家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

  在很多家庭中存在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往往和父母的要求相悖,从而给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了很多障碍。

  另外还应该注意家长和老师之间的默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