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实践论文

时间:2022-10-08 07:21:47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学前教育实践论文

  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为幼儿园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师资这一任务尤为突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前教育实践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前教育实践论文

  学前教育实践论文【一】

  [摘要]技术理性主义取向下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定位不准、课程与教学改革滞后、协同育人乏力等重大问题。成都大学将幼儿教师角色定位为“生命之师”,基于对教育家型幼儿教师成长机制的把握,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学识能力、有仁爱之心”的人才培养标准为导向,编制学前教育本科模块化课程框架和全程化实践体系,推进团队化教学及实施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改革,同时构建“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保障机制,为实现教师教育生命价值的回归进行探索。

  [关键词]技术理性;生命之师;学前教育;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教师教育领域普遍存在技术理性主义取向,在此取向下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往往通过学科化的课程体系以及技能的强化训练,旨在培养谙熟“三学六法”①幼儿教育知识并掌握“说”“唱”“弹”“跳”“画”等一整套师范技能的“技术熟练的忠实执行者”。这样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乃是晚辈向长辈学习的“前喻文化”的产物,其背后的深层逻辑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按照既定模式和规则向可以完全预知的学习者传递既定知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使得这种教师教育范式的弊端暴露无遗:一方面,教育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知识也不再是静态既成的体系;另一方面,教育不能够充分彰显人的生命价值。就学前教育本科层次师资培养而言,后者的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幼儿园课程模式变革迅猛,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滞后,多数院校对未来幼儿教师的培养过程仍然以知识和技能为主导,教育情景类知识不足,同时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等因素,导致毕业生职业认同度低,缺乏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对于教育矛盾的转化显得消极和被动,以致流失现象严重。技术理性主义使得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所培养的幼儿教师本身被异化为工具,即幼儿教师自身作为具有生命尊严的主体的潜能无法充分被挖掘、价值无法充分被彰显,沦为掌握一堆“师范技能”的“教书匠”,无法从生命意义的角度去培育下一代,最终将教育的人性和生命本质异化为知识的灌输和行为的规训。如何通过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造就有思想的行动者,彰显教育的生命意义,乃是学前教育本科层次师资培养必须回应的重大问题。要改变技术理性主义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重新调整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为幼儿园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师资这一任务尤为突出。因此,在考虑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时候,必须研究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关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动向,关切教育价值的回归。《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定位成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由此,应从教育的生命价值这个层面去规划幼儿教师培养和评量幼儿教育,以体现出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必须全面掌握各种丰富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更体现在必须拥有面向各种现实教育情景的实践智慧”[1]。幼儿教师应从“忠实执行者”向“反思性实践者”转变,从“表现和独白型”向“支持和对话型”转变,最终成为能彰显生命价值和人性光辉的“生命之师”。

  (一)意蕴:教育的生命取向与“生命之师”

  生命是探讨人及其教育问题的起点,也是这些问题的最终归宿。现代哲学不再仅仅把生命理解为生物学或医学意义上的“活着”(强调生命的有限性),同时还关注生命的完整性(理性和非理性)、独特性和无限可能性。对于受教育者的生命(包括尊严、价值、情感、个性等),是尊重还是忽视,是彰显还是控制,则应该成为评判幼儿教师的根本尺度。所谓“生命之师”,其一是指幼儿教师在对待幼儿时,能不断地将自身的实践行动放在生命价值的光辉下审视,并基于审视的结论而对实践行动予以优化调整。在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始终关注儿童生命的有限性进而对儿童权利予以优先考虑,应重视生命的生成性从而对师幼互动关系积极支持,应强调生命的完整性以体现对儿童人格因素的充分尊重,应把握生命的场域性从而对教育情境进行多元建构。其二是指幼儿教师自身能够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实现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实现人生意义的升华。

  (二)标准:“生命之师”应是“四有”教师

  在教育之生命意义的指引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尤为强调情感态度、理想信念、思想情怀等非智力因素,同时也重视教学策略、技巧等工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因此,“生命之师”可定义为全面发展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学识能力、有仁爱之心,熟悉并热爱本土教育事业,并能创造性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简称“四有”教师)。这一人才培养标准,具体体现在学生毕业时,应当具备比较全面的理论素养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应当掌握学前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技能,具备从事学前教育实际教学、管理与学前儿童社会服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并能与社区其他人员、机构、幼儿家庭等保持良好的沟通、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应当理解并执行我国学前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并初步掌握学前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形成基本的学科研究意识、态度与能力。

  二、深化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和教学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可通过内容结构上构建模块化课程框架、实施中强调团队化教学、培养上注重反思性实践、学习方式上倡导混合式学习共四个方面深化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一)建设模块化课程框架

  基于新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必须打破传统的“三学六法”的课程体系,重新构建模块化课程框架。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与“四有”幼儿教师人才培养目标,新的课程体系应包括四个基本模块,专业理念模块包括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待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对待幼儿保教的态度与行为以及幼儿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部分。专业知识模块包括学前教育通识性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专业技能模块主要包括幼儿园支持性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儿童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以及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等。学习能力模块则关注幼儿教师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学习的能力,使幼儿教师成为幼儿园教育、儿童发展的终身学习者、研究者、反思者与实践者等。

  (二)实施团队化教学改革

  在模块化课程框架的基础上,学前教育本科的课程也应打破原有学科化体系,代之以项目(专题)形式构建的新课程,因此课程教学方式也自然由过去的一人负责一门课程变革为团队化教学。以成都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通论”课程为例,课程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幼儿教育学”学科体系,设计为“多重视角的学前教育”“与儿童交朋友”“支持儿童发展”“课程设计开发”“建设伙伴关系”“投身教育事业”等项目(专题),该课程的实施由过去的“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转化为“项目中心”“学生中心”,由此组建了学科背景为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教学成效明显提升。

  (三)完善全程化实践体系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运用娴熟的技术解决非常明确的既有问题,更重要的是洞察问题。舍恩所说的“单循环学习”和“双循环学习”,没有对实践的反思,尤其是对活动背景的反思,教师就只能是执行命令的技术工人,不可能成为“生命之师”。对实践的反思是“生命之师”典型的行为特征,他们不仅具有教学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技巧,而且“还具有对教育目的、教育行为后果、教育伦理背景以及教育方法、课程原理等更宽广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处理的能力”[2]。否则,尽管从业时间再长,经历再丰富,也只能是“教书匠”而不会成为“生命之师”。因此,在幼儿教师培养过程中,必须强调实践和反思的密切结合,让学生通过真实场景的真切体验获取应对各种现实教育情景的实践智慧。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基本理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可建立贯穿所有学期、融通各门课程的“进阶式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双导师”协同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擎,培养学生成为拥有面向各种现实教育情景的`实践智慧,理论联系学前教育领域实际的丰富个体经验。从实施形式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包括课程实践、活动实践、集中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等。其中课程实践结合教育理论课程的讲授安排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通过教学实训、课堂练习、实验、课堂观摩等方式进行;活动实践通过打造专业竞赛活动、主题活动、仿真模拟活动和研究活动等,培育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集中见习实习主要通过见习、一日生活实习、综合实习等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实习形式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基本结构);社会实践属于拓展性实践教学内容,鼓励支持学生成立各种社团组织,参与支教活动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志愿者活动。

  (四)践行混合式学习方式

  应以混合式学习方式契合模块化课程框架和“项目中心”的团队化教学改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混合式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习任务驱动下,组建学习共同体,借助网络视频教学、在线师生互动等形式,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真实与虚拟情景,通过同伴互助和导师引导等途径,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深入探索专业领域知识,。

  三、完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条件保障机制

  幼儿教师的成长由一系列关键事件构成,这些事件通过激荡情感、冲击理念、锻造技能、提升成就等,使得新手教师逐步成长为教育家型“生命之师”。关键事件由内在动力系统和外部支持系统促成,它们共同构成的“教育家型幼儿教师成长机制”。由高校、幼教机构、研修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构建立体、多元的协同育人场域,有助于促成“关键事件”的产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成长。为充分整合教师、课程、政策、资讯等人才培养资源,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积极构建教师教育共同体,同时,极力打造和提升实践/实训平台,为学生专业成长提供最有效的外部支持系统。

  (一)构建教师教育共同体

  教师教育共同体是指由关注和研究教师教育并志在做好教师教育,或者与教师成长有着密切利益关系的个体或组织,基于一定的行业或专业规范,在多向互动和充分合作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密切、稳定、志同道合的团体。核心是成长中的幼儿教师(师范生),相关主体包括与师范生成长密切相关的日常重要他人(首先是师范教育教师团队),相关学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幼教机构、研培中心等。这些要素处在不断交互中,共同置身于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场域。教师教育共同体主要依托各种活动来实现良好运转,主要包括:(1)高校构建教师教育大专业平台,实现大学校园内教师教育共同体的良性运转;(2)以实践基地联席会实现与中小学、幼儿园及特殊教育机构的密切联系;(3)以国际学术研讨会实现与国内外同行院校和专家之间的多向互动;(4)以地方合作项目实现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相互支持;(5)以学院理事会实现宏观教育共同体的良性运转。

  (二)打造强大的实践/实训平台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实训平台一般由校内学前教育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实训基地构成。为支持学生成长多方面能力和素养发展的需求,校内学前教育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应涵盖学前儿童发展等诸多方面,以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其学前教育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包括学前儿童综合教育、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等四个方面共15个实验/实训室,这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强大的校内实践支撑条件。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功能布局图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针对当前实习基地同质化问题,应结合实践/实训教学安排,针对各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开展针对性强、差异化显著的安排,如成都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从紧密合作的原有实践基地中遴选了20余所高品质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参与式实践、研究性实践的主要基地园,在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主要进行早期阅读研究实习、四川省直属机关实验婴儿园进行生活回归教育研究实习、成都市第五幼儿园进行课程文化研究等。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探索与改革,对当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定位不准、课程与教学改革滞后、协同育人乏力等重大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够为实现幼儿教师教育的生命价值回归起到推动作用。

  学前教育实践论文【二】

  摘要:分析了当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所选用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此教材不太适合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内容选择上侧重方法学习,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二是内容组织上侧重理论讲解,实践能力突出不够,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本着突出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这一目标,基于课题工作程序,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编写的新理念及新结构作初步探索。

  关键词:五年制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编写;新理念;新设想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蓝本。它以学生的经验为出发点,按照有关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组织而成。虽然,当下比较强调对教材的超越,但是教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其地位依旧不可抹杀。尤其对于高职院校师生而言,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决定了教与学的内容,更影响了教与学的方式。从近几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来看,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畏惧心理。此种心理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教材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新教材”编写的意义

  (一)“新教材”编写是幼儿园工作的现实需求

  “新教材”是指根据提出的新思路新结构所编写的教材,其在结构和内容上均区别于当前所使用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近几年,为数不少的优质幼儿园,将“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作为新教师招聘的条件之一。这说明幼儿园已经意识到了科研在培植园本特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幼儿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就具有了思考的自觉性,就能主动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较好的理性思索与反省,并能做出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一些新的策略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理念和素养,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而根据有关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在幼儿教育一线的教师科研能力明显不足。对教育科研必要性的调查显示,“在湖南省10个地(市)30所幼儿园的270位幼儿教师中,有25.7%的幼儿教师认为根本没有必要,有31.9%的人觉得比较必要,有48.2%的人选择了考核、评职或完成工作。”[1]由此可见,提高幼儿教师的科研素养与能力刻不容缓。而职前培养是提升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幼师的高职院校是重要场所。因此,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和改革“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课程教学。

  (二)现有教材不适应五年制学生学情是新教材编写的缘起

  笔者以“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为关键词,搜集到专门讲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书籍,主要是自考、高职和大中专教材,获得有效样本8本。翻阅表中的教材,除杨世诚、王向东主编的教材结构略有不同外,其余教材在内容选择上大体一致,主要以各种研究方法为主;内容组织上用章节形式将各部分内容讲述得非常完备,侧重理论知识。目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选用的教材也基本属于此种类型。[2]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立足学生学情审视此类教材,认为现行教材与学生学习之间存在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矛盾:(1)现行教材内容选择上比较传统,侧重各类研究方法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科研工作过程联系还不够紧密;(2)现行教材内容组织上侧重理论,注重理论知识的严密体系和完整呈现,实践环节内容还不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着“这门课程太难了,听不懂,学不会”的情况,课程学习难度明显高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

  二、教材编写的`新理念

  (一)内容体系上,以课题工作程序为主线

  教材在选择各项目时,首先,依照课题科研工作开展的流程进行编排,以课题选择、开题论证、中期评估和结题鉴定为主线;其次,根据研究开展的过程安排科研方法的项目内容,在科研方法的选择上,不求囊括所有方法,只选取学前教育领域常用的主要方法,如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等。以课题工作程序为主线,以主要研究方法为补充,旨在让学生学完课程后能完整认识到课题研究的过程,工作后一旦接触到课题研究工作能比较容易上手,能较好掌握最常用和最主要的几种研究方法。

  (二)内容选取与编排上,以“一减两增”为基调

  所谓“一减两增”即减少理论难度,增加实践操作,增加幼儿园实际科研工作实例。首先,每个项目的内容都选取最精要的核心理论知识,不强求理论知识的全面和系统,这样,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最核心的知识内容。此外,为尽可能避免理论知识的减少所带来的知识结构缺陷,在内容编排上可适当增加“知识拓展、案例分析、即学即思、知识链接”等内容作为补充,以帮助学生丰富和深化对核心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在减少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增加实践操作和幼儿园科研工作实例。一个项目内容中,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分解成3~4个任务,为强化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必须增加实践训练。因此,要根据理论知识的内容,设置适宜的实训内容。比如,在课题选择与论证的项目内容中,可在每个任务内容后面设置1~2个实训环节)。与此同时,在理论知识部分,为增强与实际工作的紧密度,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根据内容选取一些贴近实际,易于理解的幼儿园科研工作实例,对理论知识起到一定的注解作用。

  (三)学习方式上,以团队合作学习为原则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通过学习掌握理论知识,更要能运用理论知识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如在学习中学生仅仅是了解了一些理论知识,但不能学以致用,显然无法达成课程学习目标,也无法实现培养“具备初步科研能力”幼儿教师的目标。因此,在教与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突出学生的实训环节,让学生开展初步的科研实践。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本课程的学习难度无疑比较大。教学中既要达成学以致用的目标,又要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基础,这就必须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因此,立足教学实践,我们提出采用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化解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益。建议教学中组建8~10人规模的学习团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各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协作完成各项目任务,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本课程中的团队合作学习要注意如下五个问题:

  (1)合作团队组员应基本保持不变,使团队组员能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2)合作时间应持续整个课程学习,便于任务分配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3)合作内容贯穿课题工作过程;

  (4)每一项任务的合作分工体现总—分—总的格局,既能确保团队成员对合作任务的整体把握,也能更好化解合作任务的难度,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5)合作中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关注团队实践完成情况,确保合作任务的顺利推进。

  [3]比如:在文献综述撰写的实训环节中,团队的合作任务与要求包括团队商讨综述报告的写作提纲,分配任务;各组撰写分配的综述内容;汇总并集体商讨修改。

  三、教材编写结构的新设想

  (一)教材模块构成

  教材模块构成可简单概括为“三步四法两补充”。“三步”即课题研究工作过程中的开题论证、中期评估和结题鉴定,主要体现了课题研究的工作流程;“四法”即幼儿园科研中常用的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和作品分析法,选取幼儿园科研工作最常用的几种方法;“两补充”即选题论证和研究论文撰写,选题论证是课题研究很重要的起始环节,而论文撰写也是除课题研究外,幼儿教师经常要进行的一项研究工作。因此,补充两个内容,能使学生学到更加实用的知识。

  (二)项目内部组成

  基于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化的理念。就其中某一项目而言,第一级构成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任务分解和作品展示。其中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这两个部分均已较简要的语言提炼出具体目标和任务,使学生对本项目学习目标和要求有很明确的认识;任务分解栏目是主体,下分几个任务,每个任务的内容均有理论知识的认知和实训操练构成;作品展示是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一是对学生优秀作品的认可,二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本项目内容。综上所述,教材编写应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和工作岗位需求,综合考虑学生特点,遵循学科内在逻辑。唯此,教材才能更好服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参考文献:

  [1]张晓辉,张传燧.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7(5):43-45.

  [2]杨世诚.《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2):29-32.

  [3]马华.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施的“双团队”构建设想[J].江苏教育研究,2015(3):68-70.

  学前教育实践论文【三】

  摘要: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关键目标,在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在给农村幼儿提供教育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结合现阶段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影响的因素,对发展面临的困难提出有效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现阶段;农村学前教育;困难;策略

  近年来,由于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我国各地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极其不平衡,特别是部分幼儿教育不合格的地区,使得农村学前教育一直是国家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幼儿教育机构的形式也越来越多,促使幼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为了满足家长不符合学前教育常识的教育思想,迫使幼儿园教育逐步转向“小学化”。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合理、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一、现阶段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过差,数量较小

  目前,由于经济上的波动,迫使农村幼儿园和城市幼儿园办学条件的差距极大,且农村幼儿园建设的数量十分有限,促使城乡关于学前教育的教育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落。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幼儿园建设规模过小,迫使儿童没有足够的娱乐场所;另一方面,则是教学配置上的缺乏,如教学设施、教师师资、卫生条件等方面的匮乏,严重阻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进程。此外,由于农村幼儿园大多数都是民办,教学场所普遍为居住用房,而农村居住用房空间窄小,采光和通风条件过差,致使建筑不符合标准建设,并且缺少安全设备的配置,容易引发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农村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过于严重

  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教育观念最为严重,其主要是由于幼儿缺少足够的活动空间及相应的游戏设施,从而导致幼儿留在教室里进行知识性的学习较多,促使“小学化”问题的严重发展趋势。其次,农村学前教育在国家推行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中违背了以游戏为基础教学的学前教育原则,使得农村学前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化、过于盲目的模仿,严重忽视了幼儿心理认知上的需求,长期下来对幼儿学习的长远发展有着停滞的影响。

  (三)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过低

  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资历比例严重偏向高中或初中学历,并且这些教师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的培训和学习,促使农村学前教育出现教师数量较少、素质偏低以及教职工做不稳定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幼儿教师得不到与城市幼儿教师平齐的待遇,大多没有社会保险,促使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性较大;另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数量上的减少导致剩余教师工作量大,甚至出现教师为了解压而对幼儿发泄等素质过低的行为。这两方面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决定着教师的幼儿教育观念,不利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

  根据《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中明确的指出“乡、镇财政要安排发展幼儿教育的经费”和“加大政府的投入,做到逐年增长”等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措施。但根据调查显示,部分地区政府并没有落实该地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投资,促使农村学前教育经费得不到保障,造成教育设备不全、教师队伍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对其正常的教育发展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阻碍。

  (二)政府缺乏对农村幼儿园建设合理的规划

  目前,农村幼儿园由于政府对其经费投入上的有限,为了降低成本,大多幼儿园直接将学校设置在居住用房中,甚至利用废弃的住宅改造成教学场所,这对幼儿安全问题有着较大的引发因素。此外,农村幼儿园的建设数量多半有该区域的生源数量决定,生源少的区域甚至出现一个幼儿园也没有的现象。可见,政府对农村幼儿园建设的规划严重的不均衡,促使农村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的规划和安排,迫使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

  (三)农村幼儿教育机构中恶劣的竞争

  近年来,由于政府和社会各个领域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投资和扶持出现了逐步增长的趋势,促使学前教育受到了家长们的关注,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的建设,政府和社会各个领域对其的扶持在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农村学前教育在教师市场中的激烈竞争,甚至部分幼儿园为了获取更多的生源采取恶劣的收费标准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如降低收费标准,而在降低收费标准的时候自然也影响到幼儿教师的待遇方面,使教师对工作的不细心,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针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困难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扶持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制度中的基础教育,是关系到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视度,根据现阶段农村学前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加大财政上的投入,一方面,确保学前教育的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得到落实,如修建幼儿园、配置教学设施、购置教学课本等,综合性的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政府还需为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筹措中扩充多元化的渠道,在确保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正常投入的基础上,对社会各个领域进行鼓励,使其能为农村学前教育提供更多的帮助。此外,针对农村贫困儿童,政府还需加强教育政策,为这些儿童给予经济上的补助,帮助其能够拥有学前教育教学的体验。

  (二)合理、科学化的规划农村学前教育体系

  首先,在经济水平较为稳定的地区建立标准的中心幼儿园,方便周边居民的孩子入学,可以借助其他科学化的幼儿园对该幼儿园建设开发的指导使其建设能够更加符合周边环境;其次,加强该幼儿园教学资源的配置和教师资源的安排与培训,开展幼儿园交流活动,促使自身的办学水平跟上周边幼儿园的水平,针对居住偏远的儿童提出改进的措施,可以减轻其父母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负担。

  (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目前,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知还不够全面,甚至容易出现极端的想法,如有的家长认为学前教育就是花钱请人带孩子。此外,有教师认为幼儿在学前教育的教育中必须加强学习的能力才能确保其进入小学后能够顺利的学习。这两种极端的想法是阻碍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中必须改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知,同时提高教师的育儿教学观念。例如,幼儿园可以通过媒体加强学前教育方面的宣传或者开展家长交谈会等活动,向农村家长分析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同时邀请幼儿教育专家进行学前教育的讲座,提高教师的幼儿教育观念,促进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得到优质化。

  (四)提高农村学前教师的社会地位

  根据目前教育市场上激烈竞争中的恶劣影响因素,幼儿园要想获得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必须重视学前教师的社会地位。例如,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薪酬待遇,注重提升教师的教育素质,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与学习,使其具有专业性。同时,对农村学前教师的心理精神给予关注,重视其教学上的想法,为其提供更多物质和精神上的保证,共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中,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不足、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教育观念过于极端以及教育竞争中的恶劣手段等方面,对此,国家政府必须根据这些影响因素选择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策略,推动农村学前教育整体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光蕊.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3,(12):168.

  [2]王达.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困难及其发展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6,(02):236-237.

  学前教育实践论文【四】

  摘要新疆学前教育的发展为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当前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然而,必须提到的一点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最终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幼儿教师。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及策略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本文以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对当前就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及策略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调查

  (一)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率

  为完成此次论文,笔者特意从学校那里获取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情况,2015年总毕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率为95.77%,在学校各专业就业排名第二。

  (二)毕业生的职业目标定位

  在笔者调研访谈中,有在“你今后想从事的职业”中,有大部分学生选择今后会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有少数学生想去外资企业工作,部分学生想去政府机关工作,个别学生倾向于去国企上班。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但是真正想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只有将近一半。

  (三)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实际流向差异分析

  在综合对比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情况,笔者发现尽管愿意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学生比例不高,但是在大学毕业后会从事幼儿教育的相关的工作依旧是占了较多的比重。从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从事和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编制招考限制

  就新疆地区而言,很多教育区都实行生源地限制,一些农村的学生根本无法在城市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同时,很多城市的民办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的时候,也会有严格的年龄限制,这让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都会认为幼儿园教师也是一个青春职业。这是一个极为可怕且影响十分恶劣的导向。

  (二)职业认识有偏差

  大学阶段是形成职业认同感的关键阶段,专业教育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而当临近毕业的时候,学生将会有更为明确的职业认同感;学前教育职业所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幼儿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均不高,使得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对幼儿教师职业并不认同。而且很多幼儿园更加倾向于聘任专业素养高且薪资要求“合理”的大专生,学前教育本科生在他们看来只是“好看但却不好用”。

  (三)就业决策有困难

  绝大多数的学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因为: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就业前景好;学前教育专业相比其他的专业无论是招考技能,还是文化课成绩都相对较低。这两个原因也使得很多高中阶段成绩中等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学前教育。而当这些学生来到大学,他们会发现自己根本对这个专业不了解,甚至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去接纳这个专业。当开始学习这个专业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想着以后能够自主创业当“园长”,或者为自己未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做准备。随着毕业脚步的'临近,存在他们心目中的美好幻想却被现实硬生生打碎了。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他们有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三、解决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就业观,一个社会成员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就是人们能够客观理性看待自己的就业目的和意义,决定着一个人在就业前针对就业环境所作出的就业抉择。据了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第二学期时会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四毕业时也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而在其他时候并没有开设就业相关课程,应该将就业观点的培养贯穿四年大学生活。同时,结合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让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应用,并从实际实习中感受到幼儿教育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出校园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培养良好的就业情感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就有明确教师职业情感的核心价值。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学前教育的忠诚和细心呵护幼儿是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假如一个幼儿教师将名利看得比自己的职业还要重要,做不到爱岗敬业,更谈不上对儿童的关爱,他也无法积极主动开展工作,那么他将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1]。因此,高校除了应当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当重视招收和接纳热爱学前教育的人才。

  (三)提高职业技术能力

  当前社会上有很多人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可度并不高,很多人甚至认为幼儿园教师是即使没有文凭也能做的的岗位,只要是能够唱儿歌和画个小动物,跳舞也只需要伸伸胳膊和打腿即可。我们无法左右人们的这种想法,但是假如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有这种想法,那么就十分可怕。

  (四)完善政策保障制度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如我们所熟知的“特岗”“三支一扶”等等,这些政策都是为了鼓励大学生发扬奉献精神,深入基层就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就明确提出会给予长期工作在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教师支持,从工资、职务职称以及津贴补贴标准等方面给予支持,以此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成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这也意味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最大程度落实政策,并用政策保障毕业生未来的发展。

  四、总结

  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问题是新疆高等教育发展孕育而生的新问题和新现象,应当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这个问题也具有很高的理论和现实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小鹤.对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现状及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平顶山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7:154-156。

  [2]刘利.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河南省X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4):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