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的技巧

学习方法 时间:2017-12-17 我要投稿

  看书的技巧,看书有好的技巧能让我们事半功倍,下面带来什么时间段看书最好相关文章,一起来学习下吧。

  看书的技巧【1】

  在留言里面有不少人问我的一个问题是:你读书怎么能够读得这么快?我和大家解释一下我读书的方法:我把读书分为悟读、精读和泛读。

  所谓悟读,就是认真领悟,一句一句认真理解和阅读,最后甚至通过反复阅读背诵出来。

  这样阅读的范围一定是顶级经典著作,是对人类文明和智慧带来重大价值的著作。

  这很像是古代的学习,要求学子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一样。

看书的技巧

  只不过对于那个时候的大部分人来说,背和悟是两张皮,很多人小时候还没有领悟能力的时候先死记硬背啃下来,等长大有了人生阅历,再像牛一样,把背过的东西慢慢反刍和领会。

  今天我们已经不一定非要把四书五经都背出来,但像《论语》《中庸》《孟子》这样的内容依然值得深度理解,并把极好的内容背下来。

  这一类著作有很多,像《老子》《庄子》《孙子兵法》,以及一些宗教经典,都可以列入这类。

  读这样的书,一天只要读一段就行,要反复咀嚼反复朗读,直到有所领悟方可罢休。

  拿起这样的书,先必须凝神屏息,心态保持宁静,不能有杂念和烦恼留在心里。

  所谓精读,就是碰到你特别喜爱的书,在文笔上、知识上、思想上、高度上都有启示的图书,就可以多读几遍。

  比如我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读了四到五遍,书中魔幻现实主义的描写、文笔的流畅、人物命运的描述,都让我有爱不释手的感觉。

  阿来的《尘埃落定》我也读了三遍,文笔铺陈上和《百年孤独》有类似的手法。

  岳南的《南渡北归》厚厚三本书百万字,我也阅读了两遍,对于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总是心有戚戚然,久久不能释怀,拿起了放下,放下了再拿起来。

  一个人一生,总应该有十本左右的书是反复阅读的,通过深度阅读,提升自己的情感度和智慧度。

  在我前面一个月介绍的几十本书里,《通向常识之路》就是值得大家读第二遍的书。

  所谓泛读,就是泛泛阅读。

  我认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书,泛泛阅读就可以了,主要是为了增加自己知识的广度和思维的宽度。

  在出版和信息泛滥的时代,很多书中的内容是重复的,甚至是无效的。

  当我拿到一本新书,一般都会先随意从中抽取几页阅读,如果读出点感觉,就会从头往后顺序翻阅,凡是觉得罗嗦不值得花时间的地方,眼睛就扫过去,凡是需要认真阅读的段落,就放慢速度仔细阅读。

  有的时候读到好的地方,也会用笔做标志,这样读完了可以把重点再读一遍。

  这样的阅读,我的速度大概每分钟一页左右,一半300页左右的书4个小时左右读完。

  这次读书活动我为大家介绍的书,大部分都在泛读之列。

  这也是为什么我能够每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书的原因。

  但泛泛阅读也不是读过就算,书中如果有给你灵感和思考的地方,依然要重点标注出来,或者扫描存档,以备以后学习和引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读书的方法和习惯,只要自己感到舒坦就好。

  每个人读书的偏好和喜欢的内容也不一样,所以读书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不要跟着别人亦步亦趋,别人的观点最多作为参考。

  一个人推荐的书,另外一个人常常读得惨不忍睹。

  但不管读什么书,最好要有一个适当的环境。

  一杯清茶、一缕阳光,窗外竹影摇曳,窗内书香浮动,应该是人生最惬意的享受吧。

  看书的技巧【2】

  01

  读书有窍门吗,也许有,也许没有。

  随着实体书店一家家的关门,关于读书这件事儿变得越来越稀罕。

  在惋惜纸质书存留空间减少的同时,也有许多人开始分享读书的心得,比如书单,比如推荐作者,比如读后感。

  初中的时候家里全是外公,父亲留下的书,大多都是世界名著,懵懵懂懂的囫囵吞了一些。

  小时候没那么多经历,都还不懂政治隐喻,人心险恶的。

  一本《水浒》读下来,最爱的还是背一百单八好汉的座次绰号和姓名。

  跟人论《水浒》,信手拈来显得特有面子,完全不懂农民起义、皇权政治和社会动荡的相关性。

  想的最多的还是,上山当大王,把校花和班花们全抢回来做压寨夫人。

  最喜欢跟同桌做着这样的白日梦,有时候还会煞有介事的在草稿本上把校花们的名字都写下来。

  看了李雪健老师领衔主演的水浒传之后才发现,我读的是白话译本的《水浒传》。

  在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之后就没了。

  后来在看了“新概念作文赛”里的一篇名为《水村山郭酒旗风》,论《水浒传》的文章,才发现我眼里那些“一言不合,纳头便拜”的江湖好汉的背后,蕴藏着这么深的社会矛盾。

  于是又找来完整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结合金圣叹点评又看了一遍,总算是明白它为什么跻身四大名著了。

  02

  读书其实是最难找捷径的一件事儿,除了高考前的那些教材,几乎我们读过的所有书都是我们自发去读的。

  杂志、小说、散文、诗歌,只要是在某个阶段,某个时间有了兴趣,读书这件事就变得自然起来。

  睡前的时候看一看散文,在睡眼朦胧中,将散文中的一字一句,一景一画统统在脑子里重新呈现一遍。

  于是,看不懂的时候就有助睡眠,看懂的时候也能平复心情。

  追女孩子的时候读一读诗,国内国外的,徐志摩、戴望舒、济慈,艾略特,波德莱尔。

  也有厉害的读诗经,只要是跟情爱有关的,统统摘下来拼接重写一下,肯定有奇效。

  坐长途车的时候最适合看杂志,图片多又没什么文字的,打发时间看一看,困了当枕头垫在桌子上还不心疼,不怕脏。

  不过我常看到的老外旅途中一般读小说,那密密麻麻的英文看着都挺难受的。

  当然这都不是绝对的,我见过睡前看小说的,一气看到天亮依然精神抖擞;也有上厕所看小说的,霸着厕所不出来让外面的人着急。

  有把李白的诗装到王勃身上的,也有把苏子瞻的词烂熟于心,出口成章的。

  由此看来,读书并不绝对。

  消化一本书的时间和地点,全凭自己喜欢。

  可以躺着看,可以坐着看,可以上厕所的时候看,也可以吃饭的时候看。

  至于读后感?那有什么重要的,感叹的事情感叹给自己看。

  迫不及待分享的就马上分享,读书要什么意义呢?

  03

  读书没有窍门,但是选书是有窍门的。

  互联网发达的现在,各种书单在网上是一搜一大把。

  不论是经典必读,还是冷门偏方。

  只要你想读一点你没读过的,想看一点新鲜东西,网上总能给你推荐到。

  见过太多人,也不论好坏,也不论看不看得懂,看不看得进,照单全收。

  土豪朋友想把妹,于是把家里书架上堆满了书。

  而且都是他搜来的冷门书籍。

  心理学、哲学、文学、美术无所不包,甚至连《洞玄子》这种“邪门偏方”都能堂而皇之的放在显眼的地方。

  其实读书最重要的是什么?兴趣!兴趣之外,就算是耐着性子熬一本书,最后也是看了后面忘前面。

  通常读书看看作者就知道自己喜不喜欢了,一般来说一本书的作者都会有采访或是小品文,读一读字里行间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气息”,就能知道自己是否能跟上作者的脚步与想象。

  我也曾买过一堆网络推荐书单,放在家里几层灰尘已看不清,还有不少连塑封都没有拆,就一直放在书架上摆着。

  浪费了不少钱,但也没陶冶到什么情操。

  除了能跟人显摆自己书架上的满满当当,他们几乎就没有出现在我的生活里过。

  所以说,读书,就要读感兴趣的书。

  网络书单的水分太大,除了百读不厌的经典,畅销书里许多注水成分,还是少接触为好。

  为了不走歪三观,也为了不被“套路”弄伤了眼睛。

  04

  选书的另一方面,在于功利性。

  这种功利性非常具象,比如我要考的好成绩,我要把工作做的更完美,我要能赚更多的钱。

  具体来说,要能赚大钱,那你就得把你本专业的书看个遍。

  有个跟我聊得来的粉丝,跟我要推荐书单。

  我问:你想看书之后有收获,还是看书打发时间,还是陶冶情操。

  他说:为了以后能赚大钱。

  我说:那你就看教材啊,还有教材相关内容的辅导书啊。

  对啊,就是专业内容相关啊。

  如果一个立志要做高收入的法学生,连基本法条和典型判例都不知道,那你这么不专业能吃法律这碗饭吗?

  一个外科医生,基本的病症常识没有,无法从临床表现进行诊断,那你还当什么医生啊,想发财去莆田啊。

  前两年做着一些经营相关的工作,经常会牵扯到要做表格,要把所有内容都囊括进一个表格,要简单简洁还要能让人一目了然。

  这就需要我去学习专门的表格设计知识,这样的知识是那些文学畅销书不能给的,只能去翻让人昏昏欲睡的教辅案例。

  现在的时代,全民创业,全民投资。

  最能激发起年轻人的活力,这是好事。

  但起码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

  赚钱并不是所谓的“人脉、机遇”能完全给的。

  教材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精华最浓缩的。

  他几乎能满足你想要一切的基础能力,是能向上发展的最好基石。

  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