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时间:2022-10-08 23:01:55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美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下面就来聊聊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吧!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1]

  美术欣赏是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一直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单独的欣赏课几乎没有。

  学前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大体上经过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等几个阶段,按照皮亚杰(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的观点,2—7岁儿童在美术活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情感表现性

  相对于科学发现而言,审美发现对儿童探索周围世界具有特殊的意义。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十一二岁的儿童尚未达到主客体相互独立的阶段。

  儿童对美的兴趣、情绪、情感和态度总是毫不掩饰的。

  2、情节虚构性

  在儿童审美活动中,手段总是为了表现一定审美内容及形式的。

  例如,孩子在沙堆上插上树叶,表示“绿化沙漠”,用彩泥捏出圆圈表示“点心”。

  3、行动受知觉支配

  儿童会被周围环境中某些有趣的、引人注目的特征所吸引,从而注意局部忽视整体,对能引起他强烈感官的事物会留下相当稳定而持久的印象。

  面向全体儿童的艺术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喜爱,丰富其感性神经,激发他们发现美的欲望和能力。

  前苏联学者托洛维奇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艺术的本质毕竟是审美的。”因此对儿童进行艺术知识、技能的教育,也需要一定审美能力为基础,否则艺术教育会因为没有“审美”而变成泛泛之谈。

  但在幼儿园的审美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幼儿教育审美教育可有可无

  大部分教师都认为低年级的孩子太小,不需要懂得如何审美,只要会画画就可以了。

  教师也只教一些简单的绘画技能。

  问题二:儿童审美素质教育只停留在课堂上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的正规活动。

  对教师来说,比较容易在计划工作中渗透审美活动的有关内容,但对于没有事先计划的幼儿教育,教师往往不能带领儿童进行。

  问题三:将儿童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等同起来

  这是一种把儿童美育局限于艺术教育的狭隘做法。

  艺术教育是儿童美育的一种途径,儿童美育作为与体、智、德并列的一个教育方面,它渗透于健康、科学、艺术、数学各个领域。

  在这样的情况下,审美教育对儿童的艺术教育便凸显出来了。

  儿童的艺术活动过程是不是一种审美发现的过程,这是判断其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准。

  其实在生活中、社会中、大自然中处处都有让孩子可欣赏的美的内容。

  我力图让孩子用眼睛、用心去感受一切美的事物,从而激发儿童对美的创造力。

  儿童审美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正如儿童的艺术活动一样。

  在儿童教育实践中,教师平时只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幼儿就会懂得欣赏美,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以审美力和科学发现相结合的过程来探索周围世界,将会更加有利于儿童的健康。

  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2]

  三种快手方法:

  第一种方法,和孩子一起玩泥巴,看似简单的办法其实蕴含了巨大的道理。

  如此简单的项目,就是一种陪伴。

  和孩子在一起学习事情,玩泥巴是最好的方式。

  我们想象一下,作为父母,我们每天看电脑,看电视,生活,太多的触摸感没有被满足和启发。

  父母应该不断和孩子一起玩泥巴。

  去触摸大自然,去触摸所有的东西,用手去感知。

  提高创造力有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就是用你的手,不断地去触摸。

  这里提一个具体的:和孩子经常一起玩泥巴。

  这个泥巴很便宜,从网上就可以买,不断去摸,你会感受,你的孩子也会感受,开始粗糙,慢慢精细,体会到他对泥巴,水多少,多大力气,多小力气,得到他想要东西的时候,慢慢的感受力就会越来越强。

  用手的触摸会刺激大脑的发育,会让他对外面微妙的感知越来越敏感,所以提高创造力,提高在家庭里面感受美的最好的办法,我认为就是一起玩泥巴。

  第二个推荐就是:感受大自然。

  每个星期,在休息的时候,让孩子感受下自然,感受下四季,感受色彩,感受公园的环境,气氛,或者温度。

  选取不同的材料,当你不断地去做某一样事情时,孩子也会跟着你做。

  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言传身教,你应该和他一起,而不是你把他带到自然中,他去玩,你在旁边玩手机,而应该陪伴,你和他一起。

  去感受自然的肌理,去发现然后表达出来。

  第三个方法就是你应该学会惊讶。

  当你面对自然的时候,当你看到大海、火焰、灯光的时候,这些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作为父母,你应该学会的是惊讶。

  在外界带来的突然性变化上造成的视觉、听觉体验,你应该用惊讶的方式表现出来。

  孩子有可能开始并不接受,不认可你的惊讶、你的表情,但潜移默化之中,他慢慢也会学会——学会自我感知。

  他会从了解你的角度,去丰富他很多可能。

  生活不仅仅是吃得好住的暖,考个好学校,应该追求内心的小愉悦,小品质。

  通过你不断地惊讶,给他带去一种不断地,独特的视角,你要启发他看待世界独特视角的可能,引导他不断理解这种视角的独特性。

  然后呢?体会自然。

  做泥巴的过程,会对匠心的感觉越来越明确。

  会享受做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做到微妙,带来的体验——这就是匠心。

  现代社会,我们最缺的就是这种匠心,匠心就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不断做匠心,会获得一种快乐体验,而这些所有的东西,能给孩子带来的就是幸福的人生。

  孩子的成长,必然需要陪伴。

  然而陪伴并不是指时间,而是质量。

  有些家长总说没时间没时间,其实父母任何一方,轮流的话,一天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总是可以有的,还有周末的时间怎么安排好。

  怎样提升孩子审美[3]

  1 捕捉提升审美力的教机

  感受力对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无论我们获得了什么样的生存条件都需要我们有良好的感受力去感受。

  良好的感受力使得人意识到自己还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工作机器或学习机器。

  但是有了感受力,就得关注这个感受力的品位是高还是低。

  这关系到一个人一辈子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人,将他的家布置成什么样,是将美好带给这个世界还是将丑陋带给这个世界。

  如果一个孩子有良好的审美,他就会按照良好的审美观去建构自己和发展自己,他会发现生活中那些不美的因素,去改变它或者避开它;如果他的生活不符合他的审美,他就会按照自己的审美去创造理想的生活。

  在与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有很多可以帮助孩子提升审美能力的机会。

  下面我们展示一节有关审美的课程。

  与大师约会去

  审美要从欣赏开始。

  对于小孩子,欣赏能力的培养最好的办法是从故事进入,因为孩子最爱听故事了,你要多讲大师的故事。

  大师一般都有非常有意思的经历和人格的魅力,很能感染人、打动人。

  孩子一旦被感染、被打动,就会对这位大师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想与他亲近,说起他就像说起自己的朋友一样。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旦崇敬某个大师,就会处处留心他的踪迹,就会产生强烈的与大师“约会”的愿望。

  于是,我们就给孩子展示这位画家的画。

  他们高兴得不得了。

  他们从听有趣的故事开始,再进入画,进入欣赏。

  尽管他们还不知道有“欣赏”这个词,但他们确实已经在欣赏了。

  比如凡•高,这个人最有意思,他的故事也最感人。

  我给孩子讲,凡•高这个人,以前不是画画的,是当牧师的。

  他觉得应该救穷人,就忍饥挨饿,到许许多多穷人家里去布道。

  这样过了好长时间,他发现,用这样的方式根本不能将那些人从苦难当中解救出来。

  他想:与其说这样的废话,还不如把自己的食物呀衣服呀送给他们,他就真的把这些东西送给人家了。

  没有了食物和衣服,他又饿又冷,冻得裹了块床单,睡在一个草堆上面。

  再后来,他觉得光送东西还不行,要拿出行动,去帮穷人干活。

  于是有一天,他披着那条破床单,哆哆嗦嗦地敲开了一个老太太家的门。

  站在门口说:我……帮……你……洗……衣……服……吧……老太太以为他有神经病,瞪了他一眼,突然一声大吼:滚出去!

  凡•高特别伤心,觉得特别不可思议。

  他想:我放弃了布道,送他们东西,后来又帮他们干活,但是帮助别人人家让他滚出去,把衣服送给别人只能解救几个人;当他对着刚从矿井里爬出来的、满脸黑灰、只有眼睛忽闪乱转的煤矿工人布道的时候,人家累得听都不要听。

  这些人依然还是那样贫穷那样苦难,我的作用在哪里呢?

  凡•高痛苦万分。

  本来,他是到这里解救别人的,但是现在他自己的痛苦也没有办法解脱了。

  为了减轻他心中的痛苦,他拿起笔和纸,开始画那些累弯了腰的矿工。

  画着画着,他就对画画上瘾了,见什么画什么。

  凡•高的大皮鞋、房间和大树

  有一天,凡•高发现在自己床底下还有一双又破又旧、变了形的大皮鞋,那是因为太破没有送出去的唯一的财产。

  这双鞋子上面带有明显的凡•高的气息——受苦受难,不能解决问题。

  他像是从这双皮鞋上面看见了自己,禁不住感慨万千。

  他被这双大皮鞋迷住了,使出全身的劲儿画了起来,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自己的痛苦……

  我拿出凡•高的画,说: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凡•高的大皮鞋!

  当我把画展示给孩子们看的时候,他们激动得不得了:噢——,老师,这样破的皮鞋他还穿不穿呀?我说他画完之后可能还要穿的,因为凡高太贫穷了。

  后来,我又拿起一幅画:你们看,这就是凡•高住的房子!

  他们说:噢——,老师,这房子也太破了,椅子都歪歪扭扭的。

  老师,凡•高怎么住的是我们幼儿园的小床呀?

  我说:你们不要只看他的房子有多么破,你们要从他的画里面体会出另外一种东西。

  孩子问:什么东西呀老师?我说你们不要说话,慢慢看,细细体会,这幅画上面有没有一种安静美好的感觉呀?沉默了一会儿,孩子们说,他们已经从这幅画上找到了那种感觉。

  对于这种年龄的孩子,只能提升到这样的层次,不能讲得太多。

  而且,对于那些画家的生平故事,老师在充分把握“有趣”、“大事不变”这两个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孩子年龄的不同讲述有所不同,可以做一些小小的改编。

  这样,通过长久地、日积月累地熏染,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发现他们的欣赏能力有了本质的提高。

  再后来,欣赏到凡•高的树、风景,还有他的向日葵。

  我问孩子:大家天天都能看见树,那些树也在扭动,但是有没有像凡•高的树扭动的这样厉害?他们说没有这样厉害。

  我又问:为什么他画的树要这样扭动呢?他们说不知道。

  我说:那是因为凡•高在看这些树的时候,他的情感被激荡起来了。

  因为被激荡起来了,他心里也就有了弯弯扭扭的感觉。

  于是,他把树也画成了这个样子,像火焰一样。

  后来呀,另外一个大画家去看凡•高。

  他说:凡•高,看了你的画,我的肠子都要扭到一起了。

  孩子们听了哈哈大笑。

  我说:今天,我们就按照凡•高画的样子,也来画了一幅大树扭动的风景怎么样?结果,孩子全都把树画得弯弯扭扭的,再也不是简笔画上的蘑菇了。

  过了一个星期,孩子又来上课,纷纷向我报告:老师,我发现大树真像凡•高画的那样是扭动着的……

  改造凡•高

  就这样,孩子们从模仿凡•高慢慢进入改造凡•高。

  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的鉴赏能力一步步提高,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便被充分地肉体化了。

  可以说,凡•高已经进入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血液里面去了。

  就这样,我带着孩子一个大师一个大师欣赏,那些大师也走进了他们心灵。

  凡•高有一幅画,名叫“走进阿尔的村夫”,我们要求孩子将画上的那个人替换掉,变成自己或者妈妈。

  在这样的替换的过程中,他就会用心去感受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悠闲自在的美好的感觉,同时也学到了技术。

  画的远处,有一座被画得歪歪扭扭的教堂,给人的感觉非常奇特。

  在他把画中人换成他自己或者他妈妈的时候,必须把这幅画画出来,在画出来的过程中,他就会细心地感知,通过这样的感知,就会认识到它的美。

  如果不是画,只用眼睛看,很难看出凡•高画中的美来。

  你费了好长的时间,孩子们还会停留在表象上面,无法用艺术的眼光审视那些画。

  不管你怎样使劲,他们仍然认为安格尔的“贵夫人”就是比凡•高的脸上疙疙瘩瘩的“少女像”画得要好。

  这样,孩子就进入了。

  一旦进入了,就得利用比较的方式使他们认知画家与画家之间不同的风格,以及这种风格与他们心灵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欣赏能力得到提升。

  比方从凡•高进入,认识了凡•高,通过比较,也就能认识其他的画家。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相关文章:

怎么样培养孩子办事果断的能力06-28

声乐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10-10

培养孩子自主能力方法10-26

学前教育中舞蹈审美能力培养研究论文10-09

艺术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论文10-08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信心10-05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自信10-26

怎么样培养孩子立志10-26

学生动手能力怎么样培养08-29

怎么样培养领导者的能力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