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怎么样塑造孩子的价值观

时间:2022-10-08 23:01:45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么样塑造孩子的价值观

  怎么样塑造孩子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的一种思维取向,在现在的大时代中,我们作为家长的怎么样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怎么样引导孩子呢?看看下面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怎么样塑造孩子的价值观

  我们在怎样塑造孩子的价值

  观价值观塑造是教育的重要目的和内容。

  无论古今中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想要一个美好的社会想要一个美好的国家,那就必须塑造代表社会和国家未来的青少年美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谓美好,其实就是公平、正义、自由、友善等。

  就拿公平来说,数千年来是全人类一直在奋斗的目标,但至今这个世界最缺的还是公平。

  有人会说,美国社会公平,因为他们是法治国家,一切按照法律办事。

  但美国对自己公平并不代表对他国公平,美国公民要求自己公平但不代表要求对其他国家公民也公平。

  比如,不少国家的战乱都是由这个号称世界最公平的美国引起的。

  所以,想要世界公平,不知道还需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

  说这些有点大了,还回到教育,回到我们自己的教育,回到学校和家庭教育,回到价值观的塑造。

  孩子价值观的形成有个过程,贯穿整个青少年时期。

  当然有个关键期,即儿童时期。

  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所以说价值观影响人的一生。

  我们是怎样塑造孩子的价值观呢?当然主要是通过教育,尤其是正规的学校教育,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

  我们非常重视正规教育,目的就是想通过教育得到一个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

  但我们却忽略了自身言行对孩子价值观的影响塑造,即我们一些无意识的言行可能会影响形成孩子的价值观。

  在笔者看来,孩子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来自于父母和跟他关系最近的人的影响。

  很多时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人和事的看法和处理对孩子价值观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我们却忽略了这一点,并没有考虑到自身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之所以说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或者说大人的影子,就是因为大人无声无息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比正规的学校课堂教育更重要。

  这里说一个例子,很小的一件事。

  笔者一个朋友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病,因为朋友认识这个医生,关系比较好。

  孩子是请假去看病的,看完之后还要马上去学校上课。

  为了不耽误孩子的时间,他没有排队,直接带着孩子就看病了。

  这时,在外面排队看病的有十几号人呢。

  从孩子上学的角度,为了节约时间,朋友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从培养孩子遵守规则坚持公平的价值观来说,朋友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他无意识的行为正好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反面的榜样,即有关系就是好,靠关系就是可以赚到便宜。

  事实胜于雄辩,课堂上老师教再多的遵守规则做人要有规矩的道理都是没有用的。

  这一次简单的经历,就可能教会孩子凭借关系不守规矩赚到好处的为人处世原则。

  谁说这不是价值观塑造?就这一个简单的小事,或许就形成了孩子做事靠关系的价值观。

  别人都在排队,因为你有关系,认识医生,就可以不排队就可以打破这个规则,这种教育是无声无息的,也是潜移默化的,对孩子影响也是巨大的。

  朋友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他只是想节约孩子缺课的时间,但却在无意中教会孩子靠关系投机取巧的做人方式。

  这样的事例这样的小事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发生,我们就是在无意识中形成和塑造着孩子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可以传递的,或者说迁移的。

  我们就是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件件小事和微不足道的言行把我们的价值观迁移到孩子的头脑中,并且不断强化最后固化下来。

  所以,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塑造一半以上是父母家人的影响,是跟孩子关系最近的成人伙伴的影响。

  这个影响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是不知不觉的,是悄无声息的,是看不见的。

  如果我们成人做事总是想着投机取巧一夜暴富不劳而获,你想让孩子遵守规则勤奋踏实吃苦耐劳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成人张口闭口都是这个社会如何糟糕总是一股怨气,你想让孩子有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成人天天嘴里都是房子车子票子帽子,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不拜金不物质不媚官的人是不可能的。

  我们成人就是在日常生活的不经意中形成和塑造着孩子的价值观。

  我们想要一个拥有美好价值观的孩子,那么我们成人首先要成为一个具有美好价值观的人,因为价值观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一言一行传递给孩子的。

  懂得这一点,孩子价值观的扭曲或错位应该从我们成人身上找问题。

  如何塑造宝宝的价值观

  当你的宝宝赋予你“世界上第一捣蛋宝宝的妈妈”的称号时,当你已经一岁的孩子仍然整夜吵得你不得安宁时.要执行这条原则真的很难。

  但是如果你以尊重世界上其他人的方式.不管是小孩还是成人,来尊重你的宝宝时,你的宝宝会产生信任感,并且作为对这种尊重的报答,他们会让学习之门敞开。

  你的宝宝还不会自己作出选择,你对穿纸尿裤的宝宝有巨大的影响。

  在幼儿时期,你的宝宝开始慢慢认识这个世界并寻找自己的位置。

  他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

  而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基于你的决定。

  所以在你作出决定时,你应该认真考虑。

  叠记住你现在所做的事情为穿尿不湿的孩子的将来设置了标准宝宝做了某件事后.你对他的反应将会影响他将来的行为。

  他第一次从故事书上撕下一页纸.他把食物从高脚椅上扔下来。

  或是攻击他的同伴时,他都会观察你的反应。

  这种记忆会成为他头脑中的一个信息文件.指导他自己将来的行为。

  宝宝的长时记忆还不够完善.直到他能根据过去的经验作出正确的选择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你所有尝试为他上的课.实际上都刻在了他的记忆里。

  当你的宝宝做了什么事情干扰了你时.首先要想到的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暂时把自己当成你的宝宝,并审视一下这个行为背后的理由。

  例如,如果你的宝宝把很多撕碎的纸屑塞进你的DVD里.停顿一下想想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当你这么做时.你会想到他可能是看到你把DVD盘放进DVD的播放器里.所以他只是模仿你的动作——当然,也并不真正理解DVD的工作原理。

  如何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

  时下,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何在? 笔者认为,是没有完全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所致。

  由于忽略了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些家长朋友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教育的误区。

  所以,只有按教窗的规律办事,才能辜半功倍。

  为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家长们做了种种努力。

  他们常用的方法有:

  比较法。

  这是家长信手拈来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你看,李叔叔家的明明多懂事.从来不乱要东西。”可是孩子常常不买账,依然我行我素。

  “贿赂”法。

  用钱和礼物来刺激孩子:“你要是听话,我出差回来给你带小礼物。”这种方法不需费脑筋、费口舌,用起来省时省力,短时期内又十分见效。

  可是,不知家长是否考虑过.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是否会受到误导?如果下一次激励达不到孩子的期望,他是否还会努力?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做好孩子的良好愿望,他们希望以自己的良好行为赢得别人的关注和认同。

  这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

  家长只有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赢得孩子的合作,才能培养起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心和独立的人格。

  可惜家长往往“小看”了孩子,不信任孩子。

  “贿赂”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使用“贿赂”法激励孩子,等于告诉孩子,他是不值得信任的.只有在奖励的刺激下,他才会表现出合作的态度。

  依此类推,“请帮妈妈扫扫地”的说法也是不适宜的。

  孩子不仅有做家务的能力.还应有做家务的义务和责任。

  “你长大了,都能扫地做家务事情了“--这才能真正鼓励起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其责任感。

  惩罚法。

  当以上两种方法失效后,家长往往转而求助于惩罚法。

  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都早已证明了惩罚法的低效性甚至是无效性,因此,惩罚法肯定是下下策。

  上述三种方法之所以失败.是它们违反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尊重孩子和相信孩子。

  比较法只能使孩子感到自己的无能、不足和失败;贿赂法会让孩子感到在父母眼里自己只有低层次的物质需要;惩罚法更是置孩子的尊严于不顾,只求短期效应。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呢?

  鼓励法。

  鼓励法使用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鼓励不是简单地一表扬一下,也不仅仅是在人气馁时给予的精神上的支持。

  在美国留学定居多年的克劳蒂娅在《美国人的家庭教育一一自信陪伴孩子成长》一书中写道:”其实鼓励就是给孩子一个机会锻炼及表现自己的能力,向自己证明他是环境中的一个有效分子,他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发展各种能力,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比如,当孩子做一件看起来是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不要轻易地对孩子说:”你还太小,做不了……-而是要说“你想做这件事情真好,我们一起做,好吗?”在成人的隐性帮助下,孩子成功地完成了一件事情,体验到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了自信心。

  这就是鼓励法。

  处理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除了惩罚法,难道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暂时隔离法”。

  如果孩子一味重复不良的行为而不听家长的劝阻.家长可以把其拉离现场,到别的地方bLtn另一个房间,使其被迫停止不良行为,这就是“暂时隔离法”。

  使用暂时隔离法.要注意两点。

  第一,在把孩子拉离现场时,态度坚决而不专制,动作坚定而不粗暴。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孩子感到,家长行为的重点在于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不是针对孩子。

  第二.事后要向孩子解释你这样做的原因,与孩子讨论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及其意义。

  这两点都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免遭伤害.以赢得孩子的积极合作,改正其不良行为。

  “自然结果体验法”。

  这就是让孩子自然地去体会其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比如,不穿足够的衣服会冷.不吃饭会饿等等.而家长不做任何干涉。

  这种方法避免了数落、惩罚带给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使其在反面经验的体验后,心悦诚服地克服不良行为。

【怎么样塑造孩子的价值观】相关文章: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信心10-05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自信10-26

怎么样培养孩子立志10-26

塑造自己作文02-26

怎么样教育孩子尊重别人10-05

怎么样培养会思考孩子10-26

孩子数学思维怎么样锻炼10-05

怎么样给孩子写家长寄语04-24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高效率10-05

怎么样提高孩子头脑的灵活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