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方法 时间:2017-12-21 我要投稿

  怎样提高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更多的信息与书籍会让你增长更多人的见识,下面带来怎样提高阅读能力相关文章,一起来阅读下。

  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英语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阅读能力又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

  特别是新课改后,英语教学对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主要表现在:生词数增多,文章中需要猜测词义的词增多,强调分析能力。

  那么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及解题能力?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首位,对他们的阅读技能进行有效的训练。

  具体可以围绕以下几点来做:

  一、积累常见、常用词汇,打好阅读基础众所周知,一篇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而段落又是由单词组成的。

  所以,积累词汇量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而言是一个重要环节。

  而初中的单词是整个英语词汇体系里最常用的、常见的单词,在文段阅读里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单词。

  鉴于此,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记住课本里出现的所有单词。

  当然,单词的记忆要讲究技巧。

  根据记忆的规律,第一天记过的东西,若第二天重复记忆就可记住70%;但第二天如果不重复,而是到第三天才去重复则会忘掉70%。

  所以第二天的复习是很关键的,我们应该督促学生主动复习。

怎样提高阅读能力

  另外,记忆的时候要专心,应当耳、目、口、心并用,也就是眼里看着、嘴里读着、耳里听着、心里记着,同时可以用所记的单词造个句子。

  二、阅读型课文的课堂教学步骤

  1. 复习导读。

  为学习新课,教师可先让学生复习一些与新课有关的词汇,简单介绍本课内容,创建适合学习本课内容的语境,这样有利于导入新课。

  当然如果本课有生词,需先清除这些生词,否则学生无法理解文章大意。

  2. 速读。

  教师可通过背景介绍或要点提问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阅读目的,且提出的问题要求在学生读完全文后就能回答。

  学生只要能答出来,就达到了快速阅读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快速阅读应当是默读,因为朗读会影响阅读的速度。

  3. 细读。

  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第二遍阅读,并对其中的生词意思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

  这次阅读,教师可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具体细节的了解。

  4. 通读。

  教师对课文进行快速讲解,并将授课重点放在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上,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准确理解。

  如生词可用英语解释,句型可用其它用法替换,对词组也可适当讲解,但讲解面不宜过大、过细,不过分扩展其用法,仅限于课文所涉及的范围,对语言点只需要做简单的处理即可。

  教师在梳理课文时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会他们替换用法、英语释义、猜测词义,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5. 朗读。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课文的声音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情感。

  通过朗读,学生还能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为听说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而初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普遍较慢,往往无法独立弄懂阅读材料的内容。

  所以,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单就阅读的方式而言,主要有声读、心读和看读等,但从信息传输的角度看,读和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看读的速度要快于声读的速度。

  很多学生普遍存在着声读、心读、指读等直接影响阅读速度的不良习惯。

  在阅读时他们习惯于读出每个单词的音,有的学生发音器官虽然没有活动,但在心里还是自言自语地读,这些都是声读的现象。

  声读当然有助于增强语感,但是如果阅读活动仅停留在声读阶段,将会严重影响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

  因此,我们要及时纠正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从声读过渡到看读,培养起直接理解文字意义的阅读能力。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上述几点不仅运用了基本的教学手段,注意了学生的知识发展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巩固和锻炼,从而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2】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

  平时,老师应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老师应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

  老师还可以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

  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氛。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

  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

  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

  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

  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在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

  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绍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

  但光一遍一遍的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

  班级可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

  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3.赛。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老师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故事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

  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另外,我们赞同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质疑、交流、提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