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知识领域

时间:2021-02-13 11:20:44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知识领域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知识领域

  人格心理学 人性的知识领域【1】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

  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

  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

  准确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

  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

  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大事的影响。

  人格心理学理论【2】

  人格的形成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发展出不同的分析理论,包括心理精神分析论、社会认知论、人本主义及生物学派等。

  精神分析论

  根据心理动力学(Psychodynamics),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指出人格可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及潜意识,他并提出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来解释以上三个层次。

  社会认知论

  社会认知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班都拉(Albert Bandura),他指出人的行为不但受个人控制,亦受环境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即相互决定论。

  他提出个人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的高低会影响他适应生活及克服障碍的能力,而根据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个人的观察学习能力亦对性格形成和发展有所影响。

  人本主义观点

  以马斯洛(Abraham Maslow)为首的人本主义(Humanistic)认为个人有五种天生的需求层次,而满足这些需求的行为就是从学习得来的。

  人格受先天、后天学习、遗传等各种因素互相影响。

  生物学观点

  生物学派(Biological)认为人格的特质会透过遗传影响子女,亦关乎脑袋的生理构造,并非只受个人经验影响。

  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认为人格可分为三大维度,即外向与内向(Extraversion-introversion)、神经过敏症倾向 (Neuroricism)和精神症状倾向(Psychoticism)。

  人格心理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人格心理学曾经有过光辉的过去,各大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理论等都曾在人格心理学的园地中争奇斗妍,但现在的人格心理学却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甚至有分化瓦解的危险。

  那么它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McClelland以TAT研究成就动机闻名于世的人格心理学家,认为当前的人格心理学有四个特征:第一,人格大体上仍然是对自我印象的研究。

  这是针对人格研究方法而言。

  目前它仍以自我报告为主;第二,当前的人格研究仍然基本上只涉及意识的或认知的变量;第三,人格研究远未成为一门日益积累的科学,而只是众多分散工作的总称。

  他说每个人似乎更醉心于提出一个新途径。

  第四,与心理学的其他很多研究一样,人格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过程上,而不是内容。

  心理学还是一门研究“ing”的科学。

  刘兆永在谈到人格心理学的理论现状时也认为,当前传统的人格理论并未死去,而又产生了更多的新的人格理论,但又缺乏能整合前人资料、进一步指导研究的人格理论。

  Epstain认为人格心理学衰落的原因不在于它太狭隘,而是它没有一个大的人格理论可以有效地与经典理论竞争。

  很多人格心理学家都认为当前的人格心理学缺少一个大理论(a grand theory)来指导和统一研究,因而大家都发出了对大理论的呼唤。

  而Funder.DC却严肃地提出了三个问题:这样的大理论可能吗?它真的'可取吗?它是否已经存在?Funder自己对几个问题作了概括的回答。

  首先人格研究太广泛而不能被一个(即使是一个大理论)所完全囊括。

  经典的人格理论流派一般都只能较好地解释某一方面的问题。

  第二,他认为现存的几大理论已经让人格心理学显得宽泛、多元化而且开放,而一个大理论反而会削弱这一点。

  他还用借喻的手法警告呼吁大理论的人们:“一个昆虫学家在路上发现了一只臭虫,他不知道该把它归入哪一类,于是上前一脚把它踩死了。

  第三,由于前两个问题已经作出了否定回答,所以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能是否定的。

  但Funder认为象“大五”、社会学习理论、进化生物学等这样的理论即使能算上所谓的“大一”理论(A Big One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那么心甘情愿地接受别人的框架。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的人格心理学看上去生气勃勃、百花齐放,但在理论上却少有建树。

  而研究不能结晶为理论就毫无意义。

  因此人们呼唤一个大理论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这样一个大理论究竟有没有诞生呢?我们可以来看看两个例子。

  “大五”模型【3】

  人格特征(trait)可解作特定的人格元素,用以描述一个人的感觉、思考及表现方式。

  人格特征可从行为中推论出来,具有相当的统合性与持久性。

  从古至今,心理学家对于人格分类都有着不同的见解,而近期一些心理学家们就组织了一套广泛被使用的人格大五模型(Big Five model)。

  此模型例出了五种普遍的人格特征,包括外向性(extraversion)、情绪不稳定性(neuroticism)、和善性 (agreeableness)、严谨自律性(conscientiousness) ,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大五”是当代人格心理学的新型特质理论。

  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和完善,其理论和研究模式已经由初具规模趋向成熟。

  主要做法是这样:首先把某一语系的所有描写人的词汇挑选出来,然后进行筛选、比较和匹配,根据语义将词分入不同的范畴组,制成词表,用这个词表让被试对自我或他人进行描述,最后对各个范畴求出相关,形成相关矩阵,再作因素分析。

  结果得到几个因素,取前几个载荷量大的因子作为人格的基本因素。

  近年来许多这方面的研究表明,不论是用英语词汇还是用中文词汇,不论是让被试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描述,不论采用什么因素抽取和旋转法,结果都是得到了五个主要因素,它们是:E:外向、有活力、热情;A:愉快、利他、有感染力;C:公正、拘谨、克制;N:神经质、消极情绪、神经过敏;O:直率、创造性、思路开阔。

  这五个因素的字母缩写为OCEAN,意味着“大五”系统的广泛代表性。

  “大五”提出以后,与任何新生理论一样都遭到了毁誉参半的待遇。

  其中主要的异议有:FFM (Five-Factor Model )这种外部观察不足以理解人格和构建人格模型;FFM支持者对于这个模型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莫衷一是;FFM假设人们在填写词表时会激活自我概念,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是不准确的;FFM对于人格过程没有任何贡献,而只是对于这些过程的结果提供了一些标签; FFM所依赖的因素分析技术也是值得怀疑的……

  针对这些攻击, FFM的代表人物之一, McAdams积极地捍卫自己的理论。

  他首先承认人格不等于特质,但特质研究是有价值的,而且它可以进一步深化。

  为此他提出了人格研究的三部曲。

  第一步:找到先天性的特质(dispositional traits);第二步:把人格特质置入时间、地点、角色的情景中去(contextulizing);第三步:整合生活故事(life stories),从这方面去挖掘人格。

  从目前来看,大多数人格心理学家都认为“大五”是有其贡献和价值的,但它却很难承担一个大理论的责任,从本质上说人格不可能简单归结为几个因素就了事。

  如果为了追求经济、简明的大理论而对人格的复杂性视而不见,这将使人格研究蒙受重大的损失。

  FFM的实证研究只能说明人格中存在这样一些因子,但人格决不仅仅是这些因子,更何况FFM远未揭示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解答它们如何与情景交互作用,如何决定行为表现等关键问题。

  FFM充分体现了人格的静态性,然而人格最富魅力的动态过程却毫无涉及。

  还有因素分析的使用也有些纯技巧嫌疑,它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FFM的说服力。

【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知识领域】相关文章:

关于人性的自我觉醒01-29

浅谈人性的自我觉醒01-13

中班健康领域的教案02-17

有关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障机制的完善的论文03-17

基于人性技术化与技术人性化的哲学思考论文12-03

人性的光辉读后感03-30

对“人性本善”的证明01-24

《人性的优点》读后感02-09

浅析《边城》人性美02-15

政治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论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