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3)

时间:2022-10-05 20:56:44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特殊能力包括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等。它是顺利完成某一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

  (2).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再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创造能力则指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一切已有的信息,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个人价值或社

  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储存、加工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纵自己的肢体去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

  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2、智力 概念:是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

  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以思维力为核心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智力包括一般因素,特殊因素

  (2)瑟斯顿的群因素论,智力由原始的心理能力组成

  (3)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智力因素共有150种

  (4)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智利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5)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七种智力

  (6)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论,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景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3.能力测试 -----(法国)比纳和西蒙,1905

  IQ=智龄/实龄*100

  智力测验的标准 (1)信度: 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

  (2)效度: 只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3)标准化: 心理测验最基本的要求

  影响智力因素 (1) 遗传与营养 (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 (3)学校教育 (4)社会实践 (5) 主观努力

  4、能力培养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三、人格

  1、人格 概念: 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

  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即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

  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

  2、人格结构:

  (1)性格 概念:人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结构特征:态度特征(核心意义);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良好性格培养:(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气质 概念: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联系: 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相互渗透,彼此制约,相互影响。

  区别: 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

  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3)自我调控系统概念:人格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4)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

  本我: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遵循快

  乐原则,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

  自我:处于中层,起调节作用,遵循实现原则

  超我:最高层,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

  原则有三: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3、人格理论

  (1)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人格认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以特质概念为基础,用因素分析的方法

  四层模型: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制特质和环境特质,

  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塔佩斯的大五人格论(人格海洋)----求新性、尽责性、外向性、随和性和神经质--OCEAN

  (2)类型理论 1气质类型学说

  胆汁类,采用直截了当方式,但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

  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和豪情、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

  多血质,采用多种教育方式,要定时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

  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机会,培养足智多谋的优点

  粘液质,采取耐心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作出反应的时间,培养起生气蓬勃的精神

  抑郁质,采取委婉暗示的方法,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在公共场合指责,培养其亲切

  友好、善于交往富于自信精神,和敏感、机智、高自尊的优点

  2内--外向人格----(瑞士)荣格提出

  3霍兰德的人格理论----6种: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

  4斯普兰格的人格伦--价值成分: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利型,社会型

  4、人格测验--对人格进行测量,测量一个人在一定环境下,经常表现出来的典型行为

  (1)自陈式人格测验: MMPI(哈茨韦和麦金莱),EPPS(爱德华),16PF(卡特尔)

  (2)投射式人格测验: RIBT(罗夏克),TAT(莫瑞和摩尔根),SCT

  5、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遗传决定可能,环境决定现实性)

  (1). 生物遗传因素 (2). 社会文化因素 (4) 学校教育因素 (5) 个人主观因素

  (3) 家庭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

  第五章 社会心理与行为

  一、社会态度与社会知觉

  1、社会态度 概念: 人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

  成分:(1)认知成分----人们作为态度主题,对于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客体的知识、观念、

  意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倾向性的思维方式

  (2)情感成分----个人对于一定态度对象的体验

  (3)行为倾向成分----1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准备和反映倾向,一经产生就必定对人们

  与该态度对象有关的行为产生影响

  2态度具有特定的意动效应

  功能:适应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识或理解功能

  2、社会知觉 含义: 个人对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过程:是根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进行的

  社会认知必须通过认知者的思维活动,包括信息加工、推理、分类与归纳

  影响因素:(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 (建凯利) 包括 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

  (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

  二、印象形成

  概念:指对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意义,使自个体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即个体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的旧经验为基础进行理解,

  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形成有关他人或事物概念的过程。

  效应:(1)社会刻板现象--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的每

  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2)晕轮 (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

  (3)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4)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5)投射效应--指与人交往是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态度、性

  格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欢迎的特征

  二、人际关系 概念: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的需要有三类-- (美)舒茨: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感情需要

  中小学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四、群体心理

  1、概念:是普遍存在于群体成员的头脑中,反映群体社会状况的共同或不同的心理状态与倾向。

  2、社会助长: 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社会抑制/干扰: 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从事某项工作时而使个体效率下降的现象

  社会惰化: 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

  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

  3、利他行为

  概念:指不期盼任何回报、出于自觉自愿的助人行为,是一种把帮助他人当作唯一目的的行为

  特征:(1)自愿性;(2)利他性;(3)无偿性;(4)损失性

  责任分散效应:指伴着旁观人数的增多,理他行为有减少的趋势

  或者说他人在场对个体利他行为所产省的抑制作用

  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的行为

  中小学出现的侵犯行为如何控制:

  (1)宣泄法

  (2)惩罚法

  (3)移情法

  (4)认知干预

  (5)榜样作用和大众媒体的宣传

  四、社会影响

  1、从众 概念: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象。

  类型: 真从众;权宜从众;不从众

  影响因素: 个体的特点;群体因素;刺激物因素

  2、服从 概念: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

  影响因素: 命令发出者;命令的执行者;情境因素

  个体产生服从原因: 合法权利; 责任转移

【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相关文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重点10-26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10-26

大一基础心理学重点10-26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重点10-26

基础心理学知识11-15

常见的心理学知识12-23

基础心理学第二版重点10-26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0-04

和心理学有关的知识03-16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