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音乐的问答题

时间:2021-02-15 09:18:51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关于音乐的问答题

  关于音乐的问答题【1】

关于音乐的问答题

  1. 三大安魂曲是指哪三首呢

  三大安魂曲是指莫札特的D小调安魂曲、威尔第的安魂曲和佛瑞的安魂曲

  2. 三大神剧是指哪三首呢

  三大神剧是指韩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天地创造和孟德尔颂的伊利亚

  3. 中国乐器有哪几类呢

  中国乐器依八音分类法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

  4. 中国传统音乐如何分类呢

  国传统音乐分为器乐、民歌、曲艺及戏曲四类

  5. 西方乐器如何分类呢

  西方乐器总括分为擦弦、木管、铜管及敲击四大类

  6. 五大纲琴协奏曲是指哪几首呢

  贝多芬的第五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皇帝”、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二号C小调钢琴协奏曲、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和李斯特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合称为“五大纲琴协奏曲”

  7. 六大交响曲是指哪几首呢

  六大交响曲包含了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德佛札克的新世界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和白辽士的幻想交响曲

  8.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是哪几首呢

  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孟德尔颂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9. 什么是自然音呢

  指的是自然音阶上的音,包括(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上的音!

  10. 什么是声音的基本要素呢

  声音的基本要素包括了音高、音量、音长与音色

  11. 音乐史上的3B(4B)是指哪些人呢

  布拉姆斯(Brahms, Johannes)、巴哈(Bach, Johann Sebastian)与贝多芬(Beethoven, Ludwig van)三人并称为音乐史上的3B,若是4B就要另加巴尔托克(Bartok, Bela)

  12. 音乐的要素有哪些呢

  音乐的精髓透过音乐的要素来传达与表现,而音乐的要素包含了节奏、旋律与合声

  13. 音乐的新旧约是指什么呢

  在音乐史上,通常我们会把巴哈的十二平均律比喻为旧约圣经,且把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比喻为新约圣经

  14. 绝对音感与相对音感是指什么呢

  能瞬间听出某个音音高的能力称为绝对音感;相对于绝对音感而言,在某音的比较下才能听出音高的能力称为相对音感

  15. 圆舞曲之父是谁呢

  圆舞曲之父指的是大约翰史特劳斯(Strauss,Johann(Vater))

  16. 圆舞曲之王是谁呢

  圆舞曲之王指的是小约翰史特劳斯(Strauss,Johann(Sohn))

  17. 谁是歌曲之王呢

  奥地利的舒伯特(Schubert, Franz (Peter))因为留有超过六百首的歌曲而被称为歌曲之王

  18. 什么是标准音高呢

  伦敦国际会议(1939)决定“标准A”音高为440,现今国际上普遍使用此规则

  19. 音乐理论中的“乐音”与“噪音”如何定义呢

  有人定义音乐作品中所使用的音称为乐音(musical tone)其余皆称为噪音(noise);也有人定义钢琴键盘上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十二个键为“乐音”,其余为“噪音”;也有不少书籍定义“乐音”为震动有规则的音响,“噪音”为震动无规则的音响

  20. 什么是乐谱呢

  凡是使用符号或文字来记载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速度、表情、演奏法….即可称为乐谱

  21.谁是“交响曲之父”呢?

  “交响曲之父”指的是海顿(Haydn, Franz Joseph)。

  由于当时的人们总把音乐会当作打瞌睡的场所,海顿创作了在漫长的宁静之后突然钟鼓齐鸣的“惊愕”交响曲。

  有关中国流行音乐的几个问题【2】

  ——有关中国流行音乐的几个问题

  在探讨中国流行音乐史之前,有些问题必须预先阐明一下,否则可能会令人不解或产生误会。

  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对了解中国流行音乐,尤其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部分,我想可能会有一些帮助。

  一、 通俗音乐与流行音乐

  我国歌坛上有一件怪事,那就是非把流行歌曲叫做“通俗歌曲”不可。

  其实这是错的,起码也是意义不确切。

  音乐的大分类只有两种: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

  还有一些具体以音乐特点和功能为依据的小分类,决不能与这两大类相提并论。

  它们不是同一层次和流派的。

  如艺术歌曲、抒情歌曲、校园歌曲、队列歌曲等。

  通俗音乐是相对于严肃音乐而言的一个大范围,大概包括轻音乐、轻歌剧、民间音乐、民歌、群众歌曲、进行曲、舞曲,美国首先流行的爵士、布鲁斯、摇滚、迪斯科、另类(非主流)、乡村歌曲等。

  还有一大支,就是世界各国均有的流行歌曲。

  由此可见,流行歌曲是通俗音乐中的一种,这涵盖在通俗音乐之内,而不能代表全部通俗音乐。

  打个不一定完全正确的比方,它们是父子关系而不是兄弟关系,更不是一回事。

  现今歌唱比赛中分成“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历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一直沿袭了这种叫法。

  依上述的分类,民歌也属于通俗音乐范畴的,那么顺理成章民族唱法也可以叫做“通俗唱法”喽!这样岂不乱了套?

  音乐界有那么多专家,难道他们不晓得这个道理?原来这件事在当年有个特定的历史背景。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那个发展高潮的流行歌曲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黄色歌曲”,1949年以后都转到香港去发展了,所以1949-1979三十年,内地是没有流行歌曲的。

  有人形容流行音乐被扫地出门了。

  但它在港台却没有停止发展,形成与上海时期一脉相承。

  粉碎了“四人帮”后,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政策,流行歌曲又转回了娘家。

  以前一段经历年轻听众不甚了解;粉碎了“四人帮”后的情况还应记忆犹新。

  邓丽君的录音带最早传入内地,几次被明令禁止播放。

  李谷一基于歌唱家的敏锐,首先在演唱电视片《三峡的传说》插曲《乡恋》中,应用了气声技巧,结果引起轩然大波,批判之声不绝于耳。

  实际上,她只是位民歌手,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手。

  真正应用流行唱法的`程琳,曾经历三次沉浮。

  连苏小明演唱的“军港之夜”也受到批判。

  当时发生这些事并不奇怪,因为计划经济是不会允许具有明显商业特征的流行音乐存在的。

  这是作为经济基础对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要求。

  但不应动辄就提到政治高度,流行音乐没那么坏!对流行音乐的态度,反映出当时不同经济体制的较量。

  在1983年的全国轻音乐会议上,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对流行音乐不能硬性禁止,应允许其存在而因势利导,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但对于称呼,为了避免使人联想到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就定了“通俗歌曲”这个名字。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不是现在,毕竟那是1983年啊。

  但从此,流行音乐有了合法身份,与西洋传统唱法歌曲、民歌形成鼎足三分之势,却一直沿用了“通俗歌曲”这个意义不确切的名字。

  还有业内人士提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歌坛开始出现一批抒情歌曲,如李谷一演唱的《乡恋》,朱逢博演唱的《美丽的心灵》,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苏小明演唱的《军港之夜》等。

  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而是同属通俗音乐范畴的其他类作品。

  似乎这也是把流行歌曲叫做“通俗歌曲”的根据之一。

  其实这些歌曲只是我国歌坛向流行音乐跨越的过渡性作品。

  如果在今天歌唱比赛的流行唱法组,再用当年的唱法演唱这些曲目,评委都不会承认的。

  如今已过去二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得有声有色,作为文化上层建筑的流行音乐也发展得蓬蓬勃勃。

  不应再沿用1983年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下,所不得不用的这个意义不确切的名字,应当实事求是。

  “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件事还要靠音乐专家和文化管理部门共同来完成,把恰如其分的名字还给流行音乐。

  二、什么是华语流行歌曲

  上面已论述了通俗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以说明把流行歌曲称为“通俗歌曲”意义不确切。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现今歌坛常常出现“华语流行歌曲”一词,“华语流行歌曲”又是什么?它与中国流行歌曲是什么关系?

  我国历史悠久,有高度的文明,文化底蕴深厚。

  仅就流行音乐而言,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其中有光辉灿烂的篇章;也有不可替代的发展高潮。

  其影响深广,具有明显的国际性。

  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这种流行歌曲。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南亚就传播中国流行歌曲。

  那时他们尚不能自己创作,而是直接传唱中国流行歌曲。

  这个问题从中国流行音乐第三发展阶段——台湾时期以后,逐渐更加明显,到今天已经非常突出。

  在中国本土(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外的国家,尤其是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在唱这种流行歌曲,并且都有很好的歌曲创作和音乐制作。

  大家都知道,潘秀琼、林竹筠、陈芬兰、黄露仪(黄莺莺)、韩宝仪、许美静、孙燕姿、岳雷、秦咏、李思松、黎拂挥是新加坡籍;华怡保、张小英、蓝英、刘秋仪、柯以敏、罗宾、庄学思、巫启贤、巫奇是马来西亚籍;善唱《成吉思汗》的艾慧那是印尼籍;翁倩玉、陈美玲、璐璐是日本籍;洛城三兄弟是美国籍。

  他们虽都是炎黄子孙,便行政国籍不是中国,只是所演唱的这些流行歌曲,运用的语种都是华语,与中国流行歌曲是一样的。

  但因有国籍的区别,称华语流行歌曲,意义更为准确。

  华语流行歌曲传播的范围很广。

  当然,我们中国流行歌曲也是属于华语流行歌曲范畴的。

  三、1949-1979三十年内地没有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是通俗音乐中的一种。

  可以说是产生于城市,有着鲜明的朝代性,易于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发展中趋向于国际化,又有着明显商业特征的一类音乐。

  艺术上也有很多不同于其他音乐的特点。

  仅从其作曲特点上,便可以看出它与其他音乐的区别。

  中国早期流行歌曲,特别是第二发展阶段前半部上海时期,以周璇为代表的风格。

  曲中装饰音、上下滑音多,有长切分音,高音段落和低音段落的明显对比,加上具有特色的演唱风格,形成了婉转、轻柔、松弛、甜美的格调。

  现今第四发展阶段的新城市流行歌曲,远离了传统,风格又与上面的明显不同。

  曲中长、短切分音附点切分音多,加上小节内外每拍千丝万缕的连接,使歌词排列也随着旋律有意闪躲节奏律动。

  歌词白话长句字数多,排列紧凑形成短音符号。

  还有多种多样的起头,无穷动的结尾,有规律的反复。

  再加上轻声、气声、泣声、叹声、哑音、哭腔、延时处理等多种技巧处理,使歌曲表现出俏丽、新巧、抒情、有力的风格特点。

  感情起伏波动大,低徊处如絮耳语,高亢处如海浪奔腾。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逐步禁唱流行歌曲,认为属于“靡靡之音”。

  从此,在内地被扫地出门,后来都转移到大陆以外的香港去发展了。

  有人说:“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音乐。”还可以接上两句,那就是“哪里有城市,哪里就有流行歌曲。”人民需要它,又不准唱,就找来了代替品。

  有当时的群众歌曲、民歌、外国歌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