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时间:2021-08-27 15:00:03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大全

  历史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并加深对祖历史与文化的理解!那么大家知道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有哪些吗?同学们,这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大全,欢迎参考!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大全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1

  一、学好世界历史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我们从小到大一定看过许多如“拿破仑”、“珍珠港事件”等关于世界历史题材的书籍和影视制品,然而,这些历史题材的作品是历史的本貌吗?真正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学好世界历史对我们中学生的成长究竟有哪些帮助?

  1.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并加深对祖历史与文化的理解

  如果我们把世界历史比喻成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么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各家的历史就是汇入长河中的涓涓溪流。

  世界历史并不是各分散而孤立历史的简单罗列,而是相互联系、浑然一体的历史集结。

  在世界范围内,任何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外界隔绝,而且人类文明越发达,际交往就越密切。

  中自古以来就同世界上许多家和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许多挥之不去的情结,比如汉代有张骞出使西域和甘英出使大秦,唐朝有玄奘天竺求取真经和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明朝有郑和七次下西洋等;而近现代的中更是与世界各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因此,同学们学习世界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而且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祖历史文化的理解,从而使我们更深刻感受到东西方文明是在不断交流碰撞中才得以形成今天如此的辉煌和繁荣。

  2.有助于我们吸纳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进而增长我们的才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从古至今,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求索中尽显无穷的智慧,创造出许多令世人叹为观止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这些无价之宝不仅属于其所在的民族和家,更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遗产。

  同学们如果能从中吸纳精华,为己所用,一定会增长我们的才智。

  比如日本在古代向中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

  我唐朝采取开放策,而清朝却闭关自守。

  我们从日中两发展的运势中可以得出如下历史结论:改革开放则运昌盛,闭关自守则运衰败。

  一个家要想谋求发展和强盛,不能妄自尊大,故步自封,应善于学习和借鉴他的文明成果为己所用。

  这些启迪是我们通过世界历史的学习就能汲取的历史智慧。

  3.有助于我们感同身受无数爱优良传统,进一步提升我们的修养品行

  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无数名垂千古的爱志士仿若片片浪花,使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流光溢彩。

  如19世纪法科学家也是微生物之父——巴斯德就曾写下如此豪迈的爱感言:“科学虽没有界,但科学家却有他自己的祖”,其爱之情不知感召了多少世人!我许多科学家在满目疮痍的新中成立之初能够毅然回到祖,报效家,足见爱精神的巨大魅力!如果我们在学习中深切体会他们高尚的爱情怀,自然会提升我们的修养品行,并使我们受益终生。

  二、学好世界历史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1世纪是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新世纪,联合教科文组织在其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妙语──“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论语》中也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警句,其中的“利器”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就是指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们在学习历史时拥有了它,就等于获取了打开历史宝藏之门的金钥匙,就一定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

  那么,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我们学好世界历史呢

  1.提纲挈领、关键入手

  《荀子·劝学》中有言:“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成语“提纲挈领”也做了如下的解释:“纲”,指渔网的总绳;“挈”,指提起;“领”,指衣领。

  含义是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

  我们从中可以悟出一个哲理,那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抓住要领,简明扼要,这样才能掌控全局。

  同学们现在使用的历史教材是我们学好历史的基本素材和必备工具。

  书前面的“目录”就是全书的纲和领,我们通过仔细研读,认真领会其内涵,就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线索以及历史内容的学习要点。

  我们以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古代史学习板块为例,世界古代史讲述的是人类从蒙昧野蛮及彼此分散隔绝的状态逐渐建立种种联系而步入文明并进而走向整体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对这段历史,教材共划分了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若干课组成,目录上列得清清楚楚。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和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分别从时序性的角度介绍了原始、奴隶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时期的历史;单元下面的每一课从不同侧面来讲述所处历史时期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重要内容。

  如第一单元下设的3课中,分别从早期人类的形成和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社会概况,进入奴隶社会时期出现的大河流域文明以及西方的文明概况等角度来体现世界古代历史的发展演变历程和所处时代的典型特征。

  第三单元从目录上就可以看出,古代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将三个单元内容融会贯通起来,就是世界古代历史多元、共容文明的总体概貌。

  所以,熟悉目录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和历史的学习要点。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时间、地域、人物、事件等构成了历史的关键要素。

  我们之所以探究它,真正意义在于从历史感悟中得出历史结论,并汲取历史智慧,以便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现实与未来生活。

  所以,从时间、地域、人物、事件和史论等关键点入手去了解历史史实,就能够帮助我们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我们仍然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版块为例,如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8课中“世界三大宗教”一目的学习,同学们从三大宗教的时间、出现的地点、创始人、基本的教义主张、传播及对当时与未来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入手,可以对世界三大宗教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概要的认识。

  在此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同学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宗教产生的.根源以及宗教虽然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今天依然被众多信徒信奉并被社会所承认的原因,来深刻体会宗教作为一种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从而形成如下历史结论──对那些体现人类的慈爱以及对人类命运关怀的宗教我们应该尊重。

  而对那些危害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邪教,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和铲除。

  这样的历史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宗教。

  2.织网串珠、梳理架构

  世界历史就像一张纵横交错的网,它以对当时及后来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为丝,以对人类自身和未来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为珠,并通过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之间千丝万缕的纵横联系,进而形成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

  如果我们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归纳梳理,将大量零散的历史信息经过选择织网串珠有效运用,就能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一定会有助于我们建构起相对完整的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的总体架构,进而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

  我们以本学期学习的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板块为例:世界近代史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萌生、确立、发展和演变(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演变)的历史。

  在新航路开辟、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近20多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丝线上,就串有达·芬奇、哥伦布、瓦特、马克思、林肯和达尔文等约30多颗交相辉映的明珠。

  而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涉及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

  3.易思善疑、观察联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古希腊著名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勤于思考,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

  而疑是思维的开端,更是创造的基础。

  因此,同学们在历史学习中,只要真正的有所思、有所疑,就会不断生成新问题,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

  比如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一目时,我们可以思考下列问题来活跃自己的历史思维:新航路指的是什么?是由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开辟出来的?哪些条件使新航路的开辟成为可能?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重大的影响?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便会对新航路的开辟史实有一个概要的了解。

  然后同学们可以接着提出下列质疑:当时如果没有这些条件,新航路能开辟出来吗?新航路的开辟缩短了世界之间的距离,密切了东西方的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有没有消极的影响?

  哥伦布和麦哲伦是伟大的航海家还是殖民者?我早在新航路开辟前的半个多世纪,就有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史上的壮举,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认识?既然郑和下西洋较之哥伦布等的航海冒险活动有着“时间早”、“规模大”、“航程远”这样三个特点。

  那么为什么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反而没有新航路开辟的地位显要呢?这样的质疑可以增强我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但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处理好思和疑的关系,疑而不思,势必疑而不解。

  只有三思而后疑,才能豁然开朗。

  历史教材中历史信息的承载方式主要有文字、图表等。

  文字通过阅读可以让我们“思接千载”,而图表这种形象化的文字却能让我们“视通万里”。

  图表是文字的补充和拓展,它和文字一样都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学科的特色之一。

  图表虽是无言之文,但我们观察其细微之处和整体面貌,就可以获得有价值的连文字都无法表述得到的知识信息。

  如我们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一目时,书中有这样一幅图片《明治初期的小学课堂》,同学们可在下列方面进行观察──时间、地点、人物、服饰打扮、主题等,这样可从中获得如下历史信息:此幅图画再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对教育的重视和改革的情境——建立了新式学校,有统一的学制,老师服饰打扮西化,体现当时政府提倡学习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这些信息充分说明当时的日本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历史事件之间都有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和承前启后的关系。

  因此,寻找历史事物之间的纵横联系,把两个或多个相近的历史事件放在特定条件下加以联系比较,在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非常重要。

  如:“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成功了,而中的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了?从二者的不同结局中你会悟出哪些道理?”;“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下的欧美各,为什么德和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为什么前者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成为之战的策源地,后者却以改革寻求出路?”“美立至今不过200多年,为什么发展飞速,短期内跃进到今天的霸主地位?这样的联系比较可以使我们从时空角度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4.神入历史,理解巧记

  所谓“神入”,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已深入其中,达到物我交融的境地。

  把这种方法借用到我们的历史学习之中,可以使我们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就像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体验历史人物当时的心境,进而更深入的去感悟、理解和认知历史。

  例如:如果我是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为什么要发明电灯?我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我是怎样成功的?我除了给人类带来光明之外,我还能给世人带来什么?我为什么在别人说我是天才时要感慨地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等等。

同学们在穿过“时空隧道”神入历史情境的体验中,可以更好的体味爱迪生的创新求索精神以及给人类带来光明时的幸福与快乐。

  并获得学习情趣,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

  历史本身就是一种人类的记忆。

  所以,历史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由感知到积累并理解历史的过程。

  记忆历史是我们学好历史的前提条件。

  可我发现大多数同学们对记忆历史知识往往比较头疼,大多在死记硬背中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老师认为,学会和掌握一些历史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是很必要的,它可以让我们在灵活巧记中轻松达到学习的目标,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世界历史学习建议

  同学们从我上述的介绍中,应该充分认识了世界历史学习的重要价值,也一定掌握了一些历史学科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这些定会有助于我们今后更好的学习历史。

  但历史学科作为中考的必考科目越来越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特别是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不仅从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方位对同学们进行考察,而且试题选题也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试题命制不仅具有探究开放、综合创新等特点,而且题型更加灵活新颖多样,考试范围也不断扩大,不仅局限于我们九年级学习的世界历史内容,还包括我们七、八年学习的中历史范畴。

  这些变化无形当中增加了我们初三阶段历史学习的难度。

  而以往同学们在备考中,也出现一些如对历史知识积累不够,缺乏活学活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缺乏关注,在审题、书写、语言表述、历史术语等学科基本应试能力方面的一些问题。

  那么,我们在历史学习和备考中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吃透教材,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重点,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在记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努力做到“课本在手,知识牢记于心”。

  切记不要考什么就记什么。

  2.历史教材只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中介,我们还应该通过课外读物、影视媒体、当地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多方途径涉猎、选择和运用有效历史信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学和与同学们的互助合作探究学习体验过程来丰富我们的历史阅历,拓宽我们的历史思维和眼界。

  3.从历史、综合、人文、开放等视角审视历史,并尊重和欣赏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遗产。

  能理解、解释和处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历史现象和社会问题,从历史已有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历史智慧,并活学活用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之中,以此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增强我们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学习着力点:关注教材中的导入框,特别需要理解其中的重要词语和观点。

  如人类早期文明、文明的矛盾与碰撞等;关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特别要关注文中观点引发的认识和思考。

  如亚非地区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文明可以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认识;关注历史与现实社会的结合点,如文明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以人为本的观点,文艺复兴、科技革命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各改革对教育的重视,之战的后果及残酷性,对一些有影响家的重视,中俄友好年等;关注教材中的“动脑筋”、“练一练”和“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加强中外史实的联系,认识中是世界的一部分,如我的甲骨文字与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巴比伦的楔型文字的对比,我的儒家、道家学说与世界三大宗教对比,中日改革对比,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对比等。

  5.掌握一定的审题、解题等应试技巧。

  如何审题?概括的说就是细心阅读,深刻理解,开拓思路,反复推敲。

  重点放在审题型、审范围、审重点及审字词标点等。

  如何解题?我们可以采取分析法、筛选法、头尾判断法等。

  比如材料解析题的解题要求:

  第一步,认真阅读,正确理解。

  通过阅读史料,找到折射的教材内容,字斟句酌,正确理解。

  第二步,注意关键词语,确定时间地点。

  根据史料总体和关键词语找出史料所反映的时间、地点。

  确定时间和地点是解题的先决条件。

  第三步,归纳概括,精练准确。

  解答史料题,我们应该用简明的学科语言归纳和概括出一个基本观点出来。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2

  记数记忆法就是通过记住数字,运用联想,从而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

  这里所谓的数字并非书本中的数字,而是经过学习和归纳后发现的数字,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运用得法,可以大大减轻记忆的难度。

  【例1】关于戊戌变法的内容,可以这样记忆:四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十五点:四个方面分别有3、4、5、3个要点。

  其中经济方面的内容可这样记忆:

  “三局”: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设置邮政局。

  “两算”:改革财政,编制家预算决算。

  “一奖”:奖励创造发明。

  【例2】关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内容可以这样记忆:

  五次重大的帝主义侵华之战:x之战、第二次x之战、中法之战、甲午中日之战、八联军侵华之战。

  四次重大的人民革命运动:太平天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三次中社会性质的重大变化:x之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两个阶级的诞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一个中的命运:不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这“五、四、三、二、一”就基本上概括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内容。

  【例3】抗日之战初期抗日的情况:

  两个不同的党派:x党和共产党。

  两个不同的战场:x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两条不同的路线:x党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两种不同的结果:x党溃败,丢失大片域;共产党开辟大片抗日根据地,威胁着敌人后方。

  【例4】关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况,可以这样记忆:

  五个年头:1789~1794年。

  四个资产阶级派别: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

  三个阶段:1789~1792年;1792~1793年;1793~1794年。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3

  1.“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

  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

  二要由易到难。

  三要量力而行。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

  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去质疑问难。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4.“博约结合”──就是要根据广搏和精研的辩证关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

  坚持博约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

  二是精读。

  5.“知行统一”──就是要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

  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

  因此,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

  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大全】相关文章:

10-14

12-29

12-14

11-26

01-06

01-13

01-28

11-29

01-29

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