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区时计算

时间:2022-10-06 00:16:03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地理区时计算

  高中地理的区时如何计算?小编来教你几个计算高中地理时区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区时计算

  高中地理区时的计算方法:公式法

  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的钥匙”,时时管用。

  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

  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

  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

  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

  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

  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

  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

  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

  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第四步是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由此可见,利用公式计算,不必绘制时区图,但学生要理解并掌握公式的使用情况。

  即根据题干的信息,确定应该用哪一个公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更为简便的公式。

  这个公式不用管两地在哪一个时区。

  只需要先假设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中时区用“0”表示。

  就可以根据题意求区时,其公式是: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未知时区代号-已知时区代号)×1小时+路程时间

  利用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因为结果可能出现负数。

  如果出现负数,就要再用24小时换算。

  高中地理区时的计算方法:直线法

  所谓直线法,也可叫数数法,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份,标注出24个时区。

  在图中标注出已知地点所在的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的时区。

  根据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一个一个地往前数。

  如已知北京(东八区)为上午10时,求东二区的区时。

  就可以从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开始向西数时间10、9、8、7、6、5、4,一直数到东二区,正好是4时,那么东二区的区时就是上午4时。

  这种通过数数的方法最好避开日界线。

  即将中时区放在中间,而把东西十二区分开。

  如果计算中确实要经过日界线,在直线上可以把东西十二区直接标成十二区,以免把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数成两个时区而出现错误。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虽然显得有些笨拙,但结果非常可靠。

  所以这种笨方法可以为同学们挣得3~4分,甚至更多。

  不过这种方法有时也许会很烦而且不管用,特别是涉及到地方时计算时。

  高中地理区时计算的巧妙方法示例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时区和区时是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和应用。

  因而,如何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里快速、准确的掌握不同时区的区时计算,成为该节的重点和难点之处。

  本人根据教学中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对该节内容的理解程度认为,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一般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地点要比西边的地点的时刻早。

  2、地球作为一个近似的球体(360度)每24小时自转一周。

  即1小时转过经度15度,那么每隔15度就划1个时区。

  国际上规定,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度到东经7.5度,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

  3、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一个小时。

  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4、分清一天24小时的时间表示方法:

  凌晨、上午用0:00~12:00点表示,

  下午、晚上用13:00~24:00点表示。

  5、区时计算用东”加”西”减”法。

  当学生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后,不同时区的区时计算就可以参照以下方法进行:

  (一)知道“西”求“东”,用西的时间“加”上东和西相隔的时区即可,但有两种情况:

  1.如果两数之和在0:00~24:00之间,那么该数即为所求地的时间,并且日期不变。

  例如:

  已知:A:东四区为 3月24日,下午15:00点;

  求:B:东九区的区时。

  (3月24日晚上20: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5个时区,即两地相差5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东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15:00)“+”相隔时区(5),即15:00+5=20:00点。

  由于两数相加之和(20:00)在(0:00~24:00)间,故B地的日期不变,同样为3月24日。

  2.如果两数之和大于24:00,那么所求地的日期首先增加一天,时间为:两数之和减去24的差。

  例如:

  已知:A:西九区为3月24日,上午9:00点;

  求:B:东八区的区时。

  (3月25日凌晨2: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17个时区,即两地相差17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东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9:00)“+”相隔时区(17),即9:00+17=26:00点。

  由于两数相加之和(26:00)大于(24:00),故B地的日期首先增加一天,即为3月25日;时间为:26:00-24:00=2:00,即凌晨2:00。

  (二)知道“东”求“西”,用东的时间“减”去东和西相隔的时区即可,同样有两种情况:

  1.如果两数之差在0:00~24:00之间,那么该数即为所求地的时间,并且日期不变。

  例如:

  已知:A:东三区为3月5日,晚上19:00点;

  求:B:西四区的区时。

  (3月5日上午12: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7个时区,即两地相差7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西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19:00)“-”相隔时区(5),即19:00-7=12:00点。

  由于两数之差(12:00)在(0:00~24:00)间,故B地的日期不变,同样为3月5日。

  3.如果两数之差为一个负数,那么所求地的日期首先减少一天,时间应为:两数之差加24的和。

  例如:

  已知:A:东八区为3月5日,下午13:00点;

  求:B:西十区的区时。

  (3月4日晚上19: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18个时区,即两地相差18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西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13:00)“-”相邻时区(18),即13:00-18=-5:00点,由于两数之差(-5:00)为一个负数,故B地的日期首先减少一天,即为3月4日;时间为:-5:00+24:00=19:00,即晚上19:00。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所求区时稍有难度的是:两数之和大于24:00和两数之差为一个负数的情况,但在教学中只要举例让学生多练习,学生便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应用。

  高中地理区时计算问题

  1、确定太阳高度:

  (一)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

  (1)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即地方时12点时。

  (2)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最小值出现在子夜,即地方时0点时。

  (3)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等于零。

  (二)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直射那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

  (2)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这两条纬线分布在直射纬线的两侧,与直射纬线的纬差相等。

  (3)某一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纬线与直射纬线的纬差。

  (三)二分二至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1)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2)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3)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4)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南回归线南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2、确定日期分界线:

  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该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另一条日期分界线为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该线即是前一日的24点,也是后一日的0点。

  (1)0点经线向东到日界线日期早一天;0点经线向西到日界线日期迟一天。

  (2)当太阳直射点在东经度上,0点则在西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大半。

  (3)当太阳直射点在西经度上,0点则在东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小半。

  (4)当太阳直射点在0°经线上,0点则在180°上,即日界线上,全球上为同一天。

  (5)当太阳直射点在180°上,0点在0°经线,全球早一天和晚一天范围相等。此时,北京时间为8点。

  3、确定日出日落时刻:

  (1)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2)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

  (3)某地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4)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1日。

  (5)春分或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

  (6)赤道上全年昼夜平方,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高中地理区时计算】相关文章:

区妇联主席在市调研指导时的汇报10-30

高中地理教案12-06

高中地理教育随笔05-16

高中地理教学随笔07-27

高中地理校本研修总结11-18

区*述职报告02-08

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计划02-27

高中地理教育随笔3篇05-16

高中地理教学的工作总结05-19

高中地理新课改学习总结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