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如何有效的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时间:2020-12-07 09:52:53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如何有效的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众所周知,一节课有45分钟,而这45分钟时间价值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呈现出一种动量状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有效的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希望对你有用!

如何有效的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如何有效的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起始时区:5分钟。

  角色进入时区。

  这5分钟的意义,犹如一部乐章的序曲,教师必须有导演的功夫,促使学生的兴奋点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

  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来,并且尽可能缩短这一时区,以延长兴奋时区。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有两个误区:一是仓促入题,学生的情绪尚处于躁动之中,即匆忙切入正题,

  这无异于一个人睡眼惺忪时即向他唠叨大道理,弄不好会造成整节课的混沌;二是久不入题。

  罗哩罗唆,不着边际,非但不能收心,反倒涣散了思维。

  兴奋时区:15分钟。

  第一黄金时区。

  在这个时区内,学生的兴奋点已经转移到课题上来,生理心理进入最高波峰,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佳境界,

  并尽可能延长兴奋时间,教学的密度、力度,都应达到最大限度,重点、难点都尽可能得到解决,使之成为开花之春天、日出之清晨的黄金时区。

  调试时区:5分钟。

  心理过渡时区。

  教学时间已过去将近一半,学生的兴奋过程开始转为抑制过程,会出现一个疲劳波谷。

  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是体能消耗与恢复相交替的机能正常活动。

  课堂教学20分钟以后的疲劳是一种适度疲劳,这种适度疲劳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教师必须进行调适,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波谷区。

  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三个误区:其一,张而无弛。

  教学的频率、节奏始终处于高强度状态,不管学生是否疲劳,即使昏昏欲睡,也只管“灌”下去,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根据心理学原理,人在注意某些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而其它区域便处于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

  优势兴奋中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大脑内部或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转移的。

  这就启示我们,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状态,实际上是工作和休息两种状态,它们是交替进行、互相转换的,应该张弛有度,作息有致。

  因此,在一节课的中间,应当让学生的优势兴奋中心得到适度转移,从而得到休息,消除其疲劳,然后再诱导第二次兴奋过程。

  这就是我把45分钟分为前20分、后20分、中5分的道理。

  其二,强制兴奋。

  学生疲劳了,必然会有种种表现,教师或令其站立听课,或劈头盖脑训斥一顿,非但不能消除疲劳,反倒会增加其心理反感。

  这好比人在入睡时被吵醒而百般气恼一样。

  这课中5分钟,犹如一首歌曲的过门,亦如人在旅途中的小憩,可以安排一分种的幽默,或一分钟的笑话,或一分钟的轻音乐,或一分钟的课中操,亦可变换教学方式,如练习、朗读、实验等等。

  通过这样的调适,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主要学习上来,使生理心理进入再兴奋状态。

  回归时区:15分钟。

  第二次黄金时区。

  经过5分钟的调适过渡,学生的生理、心理出现第二次波峰状态,因此,称为回归时区。

  教师应当因势利导,再次把教学推向新的高潮。

  如果说第一黄金时区是以新课教学为主,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的话,那么第二黄金时区则应当以巩固新课和能力训练为主,当然也不可过于拘泥。

  终极时区:5分钟。

  总结回应时区。

  这时候,学生趋于疲劳状态,注意力渐次分散,进入尾声。

  教师应当加大信息量,加快语速,强化情绪,总结新课,圆满完成任务。

  终极的最佳境界应当是:教学计划完成,到下课时,学生还回味无穷。

【如何有效的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相关文章:

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学习11-03

如何利用好一分钟学习10-13

如何在课堂上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11-06

如何利用个人简历的附件01-09

该如何有效率的学习11-07

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10-26

如何利用睡眠进行学习10-21

如何利用光盘学习10-20

怎样有效利用计算机学习10-15

如何制作有效简历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