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语文阅读的常见问题及解答方式

时间:2023-12-16 13:25:01 炜玲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阅读的常见问题及解答方式

  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是潇洒走一回,或者是千山独行,皆须是自己想走的路,虽然,有的人并不是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道路,不过,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阅读的常见问题及解答方式,欢迎参考!

语文阅读的常见问题及解答方式

  语文阅读的常见问题及解答方式

  一、三大文体中考阅读材料从体裁上来看,一般分为文学作品、说明文和议论文三大体裁。

  其中文学作品阅读又包括记叙文、散文和小说三种具体的文体。

  在现有的考试形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体知识。

  因为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其题目设置的侧重点也不同。

  二、中考阅读的常见考点

  1、对文章内容的概况和主旨的把握;

  2、根据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对句子的推敲、品味和赏析

  3、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评价;

  4、结合文章内容,对表达技巧、表达手法的判断和分析;

  5、拓展延伸等试题的开放性训练等

  三、中学语文的考查点很多,很多同学会觉得理不清思路,难以把握。

  其实,仔细分析,我们把它大体上归纳为以下三类:

  (一)筛选信息类筛选信息,从文章中找出符合要求的词语或句子。

  首先将提干代入原文,找到这句话所在的段落,联系上下文,顺藤摸瓜,向上或向下检索并提取出相关内容即可。

  例如08年广州中考题中的两道说明文阅读就是这类的题型。

  (二)深层含义类对文中字、词、句、段、篇的主旨的理解都属于深层含义类题目。

  1、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阅读任何文章,我们都要注意其标题,因为标题往往是行文的线索,抓住这条线索,注意文章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就能准确把握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主要形式:

  a、强烈感叹句的抒情句子;

  b、对人对事作出评判的议论句子;

  c、主人公在关键情节中自我感悟的句子;

  d、人物之间触及人生哲理的对话;

  e、文章的标题;

  f、点明文章时代背景的句子。

  首先迅速找到哪些语句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其次提取出相关的词句,然后将其加工、整理成答案。

  另外,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性字眼,如“结合社会现实或自身经历”,“不少于多少字”等。

  这类题目一般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按照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3、如何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首先找到词句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词句所在的段落表达的含义,再从形象化到抽象化的角度换位思考,即可得出答案。

  (三)审美鉴赏类标题、词句段的作用或表达效果,以及文中人物形象分析等都属于审美鉴赏类题目。

  1、如何理解文中标题的作用?1全文的线索《背影》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白杨礼赞》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最后一课》4反映作者的情感《幽径悲剧》

  2、下列词语、句子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从用词角度有以下几种答题套路:

  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某人或物的情状,或特点形容词细致地描摹出某人或某物的特点,或心理叠词营造一种节奏感强的音乐效果拟声词让声音再现,

  让人身临其境地体会如:《背影》中蹒跚、探身、攀着等动词就生动地表现出父亲对我的挚爱。

  1、有关人物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等语句的表达效果:

  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

  ◎烘托气氛

  ◎造成悬念

  ◎引起读者的兴趣

  ◎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最后的一课》中“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普法战争。

  2、句子(段落)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句子在文章开头: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句子在两个情节中间:过渡、承上启下句子在结尾附近:深化中心、点明主旨句子在文章前半部分:

  打下伏笔、作铺垫句子在文章后半部分:

  前后呼应如《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的作用即为深化中心、点明主旨。

  3、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谁,怎么样的)(哪些)感情。

  拟人使(什么形象)更加鲜明,表达了(谁,怎么样的)(哪些)感情。

  借代用(什么)代(什么),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夸张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什么形象)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排比使句式更加整齐,气势更加强烈,强调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感情。

  设问引起了对(什么问题)的关注,给人以启迪,突出了(中心思想)。

  反问鲜明强烈地写出来(什么观点、态度、情感)。

  4、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中心。

  衬托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要人物的品质。

  或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象征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令主题更加鲜明。

  如高尔基的《海燕》主要运用象征作用是含蓄、深刻地表现出革命者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5、文中的______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简要分析文中的这一人物形象)

  首先将题目代入原文,检索哪些句段是对有关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对这些段落逐一概括,提取其中的有关词句,舍去相同性格,罗列不同性格,最后将提取出思维词句加工、概况成答案即可。

  如《故乡》中的杨二嫂:通过语言、行为、心理尖刻、爱占小便宜。

  结语: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有的一席之地足以影响整个中考语文的成绩,所以是重中之重。

  请家长和学生一定认真解读考点,完善不足。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答题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5、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9、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2、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23、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段意的归纳

  1.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

  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

  1. 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 叙述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4. 记叙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

  (2)以事件为线索

  (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5. 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

  6. 记叙文的详略: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7.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

  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③深化主题

  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⑤感染读者

  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⑦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8. 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1)过渡作用:承上启下

  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

  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

  (2)照应分析文章的照应,要做到四看:

  ①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

  ②看开头与结尾照应

  ③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

  ④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

  9. 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语语的含义。

  (2)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

  (3)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

  10. 理解句子的含义

  (1) 文章开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 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2) 文章结尾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

  (3) 文章中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以上三种题型回答时格式为:在内容上,起到---------的作用;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

  11.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①象征;

  ②对比;

  ③衬托(人物);

  ④烘托(气氛);

  ⑤伏笔/铺垫;

  ⑥照应/呼应;

  ⑦扬抑(欲……先……);

  ⑧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⑨悬念;

  ⑩巧合。

  12. 概括记叙文的各段段意 :

  (1)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2)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3)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概括一件事的框架(方法)是:谁(一般是文章的主人公)干了什么。

  13. 归纳记叙文的中心:

  (1)从分析标题入手。

  (2)从分析材料入手。

  (3)从分析段首入手。

  (4)从分析篇末入手。

  (5)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入手。

  (6)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14、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2)从侧面描写入手

  (3)从细节描写入手

  (4)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15 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除了注意体裁的特点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文章的取材方面看

  (2)从文章结构布局方面看

  (3)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

  (4)从文章的语言运用方面看

  16. 标点符号:

  (1)引号的五种用法:

  ①表引用;

  ②表特定称谓;

  ③、表强调/表着重指出;

  ④表特殊含义;

  ⑤表讽刺或否定。

  (2)破折号的五种用法:

  ①表解释说明;

  ②表声音的中断或延长;

  ③表插说;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递进。

  (3)省略号的六种用法:

  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语文阅读的常见问题及解答方式】相关文章: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02-07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11-13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教案11-08

面试常见问题07-2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笔07-1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5-11

电话面试的常见问题03-07

小学语文阅读活动方案(精选26篇)03-10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01-29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教案 7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