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怎样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时间:2022-09-30 21:58:17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样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或批评、或肯定、或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那怎样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呢?一起了看看下面吧!

  (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作者记述了十六年前父亲牺牲前后的几件难忘的事情:

  局势紧张,父亲提前整理一些重要的书籍和资料;父亲被捕经过;法庭上,父女的最后一面;父亲英勇就义,一家人悲痛万分。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

  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例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作者在写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就连行进在期间的男女老幼也返朴归真,”野”性十足后,

  赞叹道:“于是,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

  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

  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

  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

  例如,《荔枝》一课中,作者写母亲剥荔枝时的动作:“(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

  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

  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

  细致的描写突出了母亲一生的勤俭、辛劳。

  联系母亲临去世前舍不得吃一颗荔枝的举动,母亲对儿孙深深的疼爱之情着实令人感动。

  (4)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效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方法。

  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

  小学生要通过朗读和诵读理解作品,同时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

  此外,有的文章的开头、结尾或点题的句子直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结尾一段,为了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还有的文章标题本身就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

  例如《可爱的草塘》、《我爱故乡的杨梅》等,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地体会这种感情。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过去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中改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概括”需要理性的判断,注重的是结果,强调的是规范、统一;“体会”则是感情的把握,注重的是过程,重在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中心思想”仅仅是就文章的主旨而言,而“思想感情”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阐释,后者的外延比前者要大得多。

【怎样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关文章:

荷塘月色教案思想感情10-08

求职简历怎样通过文字来表达更好10-08

检验工作者心得体会04-28

怎样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学前教育论文10-09

护理工作者的心得体会03-06

新闻工作者心得体会06-14

怎样分享销售心得体会10-05

怎样写心得体会07-24

社区工作者培训心得体会04-06

医务工作者的心得体会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