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漏屋找对英语的学习方法

时间:2020-12-10 12:38:38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漏屋找对英语的学习方法

  学习英语,要讲究方法,下面是关于漏屋老师的找对英语的学习方法内容,供大家参考!

漏屋找对英语的学习方法

  漏屋找对英语的学习方法 【1】

  我们普遍对学外语学习方法的认识是:

  1.要有语言环境, 多跟外国人交流,最好是能出国,不久自然就能会说了。

  2.学习外语要多记多背,也就是说是用记忆学语言。

  3.想纠正发音,一定要专听和模仿纯正的发音,比如BBC或VOA那种。

  4.要学习外语语法,如果语法熟练,说句子就正确了。

  5.要有词一定词汇量,要大量背单词。

  但背英语单词很难。

  6.以前学的是书面语或过时的英语,和现在口语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口语不好。

  7.学外语必须非常刻苦,长时间反复练习。

  “全错!而且不但错,事实正好相反!

  您没看错,我说的正是:“以上这些结论不但是错误的,而且基本上与事实是正好相反的。

  大家对外语学习的误解之深,范围之广,达到了另人惊叹的程度。

  尽管科技发展到了今天,人们对语言获得过程的误解仍相当普遍,尤其是咱们中国人。

  中国人对语 言学习的误解深来源于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以及单一民族和单一语言。

  我帮大家逐一进行分析和提供分析依据,大家可以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怎么会错呢?难道学外语不是在语言环境下最好吗?难道想纠正口音不是要听标准的发音吗?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咳,天下有多少事都是看似理所当然,而事实正好相反呢。

  我们先找一个最简单的分析。

  就先说第3条,“纠正发音吧。

  大家一定都认为,要想学好发音,或纠正自己不标准的发音,当然要去听纯正的,标准的发音啦,最好是地道的英国音或美国音了,这还能错?不幸的是,刚好错 了,而且正好相反。

  语音专家发现,成年人要想纠正自己的发音,不能只听标准发音,而是要听大量的 “非标准发音,也就是说,带口音的发音。

  比如德国口音的英语,法国口音,意大利口音,印度口音,中国口音等,而且种类越多越好。

  这是怎么回事?这个结论 的来源,要从当年哈佛大学的语音专家们,在做口音研究时,用日本人做试验讲起。

  各位知道为什么做语音实验会用日本人吗?大家普遍会答是因为日本人 发音说英语很难听。

  接着问,那为什么日本人发音难听?每次问到这里,听众中总有些笑声,很多人答曰日本人舌头硬。

  其实日本人跟大家一样,舌头并不特殊,发 音不准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日语造成的。

  大家都知道英语有大约44个发音(元音加辅音),而日语只有大约30个。

  不是听说日语有50音图吗?很遗憾,日语的 五十音图很多是重复的。

  比如第一行元音:“啊依呜唉喔,确实是不同,但第二行“喀七库开阔(近似的汉语表示啊,大家别太较真),却是只多了一个辅音 K,其他是借第一行元音拼出来的(Ka, Ki, Ku, Kai, Ko),所以并没有50个音。

  于是日本人在说英文时,很多音是发不出来的。

  比如“日 r的音,日语中不存在(没有ra,yi ru,rai ro),所以不会说。

  很常用的read and write,日本人只能说成 lead and light,用“l代替“r,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于是当时哈佛大学就找了在美国的成年后才到美的日本人做实验。

  首先问这些被实验者,read 和lead两个音,大家听得明白吗?大家一致答听的出区别。

  再问那为什么会说错,这些日本人有的说“我们的口腔结构不同。

  有的说“我们发音部位很你们不 同,我们的靠前,你们靠后。

  也有人说“我们舌头硬,老美舌头软。

  接下做了实验,让这些日本人听许多“r或“l打头的词(不给看拼写),二选一的答 案,做完了测试,发现大家的正确率是50%。

  各位已经发现问题了,二选一能答对一半,实际就是根本不会,纯粹瞎懵,命中率当然是一半。

  当看到这一结果时, 测者和被测者全傻了。

  因为要是全对了,那分析和调整一下舌头位置或口型就可以解决;如果全错也不要紧,掉个个儿就成了。

  但对一半就美救了。

  大家想,根本听 不出两个音的差别,怎么可能区分清楚发音和正确发音。

  但结论已经出来了:发音不准的主要原因不是嘴的问题,而是耳朵的问题。

  其实发音不准主要是因 为耳朵听不准这件事,大家是有实际观察经验的。

  比如有人唱歌走调,是什么原因呀?是不是嗓子不好?不是,主要是耳朵听不准,所以唱歌走调的人唱完了觉得自 己唱得挺对的,你们怎么都说我走调呢?原因是他们的耳朵听不准音,自己听不出走调了。

  (如果您唱歌不走调,自己堵上耳朵唱一个试试,别人保证说您走调 了)。

  那么这些被做实验的日本人都在美国生活了一段了,天天听标准音,为什么改不了口音?原因是:成年人的耳朵听音不准,分辨能力低,听不准一个不在

  自己 母语语音范围内的新标准发音,也听不出自己和标准音的区别(可能自己觉得有些区别,但具体也说不明白),以为自己已经发到标准了,其实还有差距。

  日本人母 语缺音太多,所以最吃亏。

  (大家在网上可以找到日本人用来测试“r- l分辨率还剩多少的测试网站,大家可以试试,很好玩儿。

  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同学或普通话标准的同学会得分很高的)。

  科学实验告诉我们,只有小孩子的耳朵对各种语言有高分辨率,才可以听准任何语言的发音而模仿到位,成年人不行了。

  具体说,大多数人到十二岁以上就不行了, 这个能力失去了。

  这就导致了成年人为了纠正外语发音时或提高发音准确度,单纯听和模仿标准外语发音不行,因为做不到,所以如何纠正成年人的发音的最重要环 节就是提高成年人的听音准确度。

  而实践经验证明,多听各种非标准音,有助于成年人提高听力敏感度和分辨力,从而达到定准和自然纠正自己发音的效果。

  (什么 是各种非标准音?比如英文 “very interesting, 法国口音是 “vehi intehisting,日本口音是 “veli indelisding,中国口音是“外瑞-因踹斯停)。

  当经过一段时间仔细听和分辨各种口音的适应训练后(当然不是仅听非标准音,要和该句的标准音 以及自己的模仿发音进行对同时比训练),听者的听音敏感度提高了,甚至能准确分辨带口音的人来自哪个国家,发音就自然进步了。

  这是成年人纠正发音的科学方 法,跟大家想当然的结论正好相反。

  讲到这里,大家不应该会此结论还存有疑问吧?其实中国同学最容易理解这个结论。

  因为中国话的口音变化很大,比 英语明显,英国音与美国音之间的区别,还赶不上普通话与天津话的区别(离北京才120公里)。

  所以中国同学对口音比较敏感。

  有意思的是,中国有个标准音叫 做“普通话,而英语国家没有。

  在美国并不以任何城市的口音做标准,英国也如此,伦敦话并非标准,而且其他英国人有时觉得很怪。

  (大家知道伦敦人常省略 “h 和“t音吗?比如 “head 被说成 “ed, “better说成“be-r)所以在这些英语国家,并没有严格的绝对标准。

  而中国人都应该说准普通话。

  但同样道理,如果小时候(十二岁以前)没有说 准,成年后就会有口音,尤其南方同学最吃亏,因为缺音。

  那应该如何纠正发音呢?如果按理所当然的推论,大家天天听标准音就行,那大家天天看新闻联播和听广 播就能纠正发音吗?结果不行。

  到北京住几年口音就改好了吗?结果还不行(还是小孩子行。

  )那找个说标准普通话的人一起生活还帮助纠正行吗?大家就笑了。

  很 多人帮父母纠正了多少年的口音了,也没见有效呀。

  那怎么办?原理是一样的:多听各地人的口音,并进行比对训练,耳朵敏感度越来越高,口音就越来越小。

  这是 成年人科学的纠正发音的方法。

  (在有些电影学院在纠正成年外地演员时会采用类似方法。

  )跟大家当初想的正好相反吧,但现在大家都明白了。

  遗憾的是,很多英 语老师也不明白这一点,所以总建议大家听一个标准音或追一个某国人交流。

  现在这一误区应该纠正了。

  漏屋找对英语的学习方法【2】

  第一章 爱之愈深、误之愈切

  讲解大家在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误区

  一、标准发音

  发音不准的主要原因不是嘴的问题,而是耳朵的问题,听不准自然就说不准。

  感知磁石效应:成年人学习外语时,在听到外语发音后,大脑首先会在自己熟悉的母语发音中寻找对应发音的现象。

  解释:内部原因是在大脑中建立的“声音概念神经图(而且他们下一次再听到这个外语发音时,都会再强化一次大脑中那个初次建立的对应母语发音的印象,导致分辨能力下降甚至消失。

  夸张训练:为了提高成年人的听音准确度和分辨能力,通过与对某一外语发音相近的各种过渡发音进行极端的对比分辨练习的方法。

  方法比如:1,找发音标准的中国同学提供长期帮助(让他很夸张地模仿你的错误发音,让你听出区别来。

  )2,多听各种非标准音。

  (同时把某一个词或者句的非标准音、标准音以及自己模仿的发音进行对比进行训练,以提高听音敏感度。

  二、外语环境

  国外的真实语言环境由于难度太高,提供的多半是“无效的输入,想自然学会英语是不可能的。

  因为“说是个输出过程,只能输出脑子里原本存在的内容。

  偶发性学习:在真实的外语语言环境中,交流过程中偶尔会出现超过现有外语知识水平的新收获,这多半和语言交流本身无关,而是由于一些特殊条件促成的。

  交流中最有可能偶然收获的新知识是一些与事件最相关的名词和短语。

  这些偶然的收获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把这些有效的因素有意识地植入到教程里,汇集内容并集中学习就会成为非常有效的偶发性学习。

  三、谁被歧视

  外语水平的高低程度,跟最在开始接触外语环境的年龄有直接的关系。

  即“外语学习的关键期是存在的。

  儿童的语言环境和成人的语言环境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语言交流的内容和场景不同。

  儿童多是“此情此景。

  成年人在跟儿童交涉时使用的是根据儿童语言能力而调整过的简单而精确的语言(在语言学中被称为‘保姆式的语言’),而成年人一开始听到的就是复杂的。

  成人在外语环境中的外语学习非常符合‘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多余;凡没有的,连他现有的也要夺走。

  马太福音)。

  本身水平低的人‘因为不懂,所以不懂’,无法通过猜测等方式去理解。

  结论是:在国内先把外语基础打好了的人,在国外的语言环境下马太效应会让他学习得更轻松更好。

  对成人外语学习者来说,如果能跟语言帮助者interactivist在一起学习,那外语会提高很快。

  外语native speaker。

  能够根据对方的的理解程度来调整、改变自己的语言难度,变化说法,同义重复,确认信息等工作。

  (提供保姆式的语言)而实际上native speaker没有那么多的耐心。

  他们会把自己的语言简化成一种‘外国人说话的方式’,而这无利反有害。

  四、言早必失

  石化现象:外语能力很低的学习者为了同native speaker实现交流的目的,常尝试使用自创的,简单的,东拼西凑出来的中介语(指外语学习者在学外语的过程中,自己的外语是处在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系统)。

  而这会扼杀了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沉默期’,导致自己的英语能力固话在一个低水平上。

  在交流过程中听标准外语一定是好的吗?

  不一定。

  实际上,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只关注听到的内容和含义,而根本不会注意到正确的结构和语法。

  我们只是‘左耳进右耳出’罢了。

  ‘纠正错误’的做法对改正语言中的错误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因为外语中错误的产生,不是‘使用’时出的错误,而是说外语的人头脑中思维的反射。

  真正减少错误靠的是多输入正确的形式。

  U型现象:儿童在刚学语言的时候,通过模仿说的不规则动词都是对的,而当他们语言能力增长以后开始自己总结语言规律之后,不规则动词开始说错。

  而当他们语言能力继续提高后,又变得会说正确形式了。

  更正性反馈:跟比自己低外语水平的人交流,反而比跟外语水平高过自己的人交流,更能让自己的外语进步快。

  因为此时自己不紧张且容易注意到对方的错误,自己在表达的时候就会注意不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