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有哪些方法

时间:2022-11-02 13:44:24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课前预习有哪些方法

  课前预习是一个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这样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就能有所侧重的把握,对于学习来说就能比较好的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说,做好课前预习的好处以及如何做好课前预习。那么课前预习有哪些方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前预习有哪些方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好课前预习的四大好处:

  (1)提高听课效率。

  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

  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更好地做课堂笔记。

  如果课前不预习,上课,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盲目地记笔记而顾不上听课。

  经过预习,记笔记时就有了针对性,选择那些书本上没有的,老师另外补充的内容以及自己预习时没能理解的部分去记。

  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听课时思考问题。

  (3)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本身相当于一种学习。

  预习时,要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4)预习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学生在预习时,对知识已经做了独立思考,听课时就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就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知识的记忆效果好。

  如何做好课前预习

  1、选择好预习的时间

  预习的时间一般要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的剩余时间,并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

  如果剩余时间多,可以多预习几科,预习时钻研得深入一些;反之,把时间用于薄弱学科的预习。

  2、迅速浏览一遍即将学习的新教材

  这时要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有读懂的。

  3、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第二遍

  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在第二次阅读时,头脑里始终要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这时的阅读速度可以适当放慢一些,遇到困难,可以停下来,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或者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点攻克,把问题解决,把没读懂的地方读懂。

  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问题,也不必勉强去解决,这样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可以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留待课堂上听课时去解决。

  4、边预习边做好预习笔记

  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做在书上,一种是做在笔记本上。

  在书上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教材上圈点勾划为主。

  所圈点勾划的应是教材的段落层次,每部分的要点,以及一些生僻的字句。

  同时,也可以在书面的空白处,做眉批。

  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

  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做整理。

  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本节课讲授的几个主要问题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逻辑关系,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是什么,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查阅了哪些参考书或工具书,所查阅的资料中有价值的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

  5、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预习策略

  预习也不能搞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抓住预习的重点,选择不同的预习方法。

  例如,语文课首先要扣除生字、生词障碍,再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及写作风格、手法;而数学课则要把重点放在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掌握上。

  总的来说,根据预习的科目和内容不同,具体做出安排。

  比如预习的内容是一个新的概念就一定要想一想: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想不通没关系,做好记号);如果预习的是一个新的规律就要想一想:这个规律自己是否能推导出来(试试看,有时候自己能推导出来的,而且自己能推导出来是很有成就感的)。

  扩展资料:

  事半功倍的预习方法

  课前预习

  预习,就是先把上课前的内容浏览通读一遍。容易理解的知识,通过预习就可以掌握。即使在预习巾还不能理解那些较难的部分,也要做到心中有数,知道难点在哪里。这样自然会产生解决难点的欲望,听课时就会注意力集中,也就容易听懂了。预习又是很好的自我实践,久而久之,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自然会提高。预习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认真并结合做练习题反思,加深对知识更新的理解,力求少留疑点,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

  单元预习

  在某一单元的学习之前,用比较完整的时间预先从整体上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的目标和重点,思考如何有效学习的方法。

  如果对某科已进行了全册预习,则可在完成全册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熟悉单元内容、明确单元目标和任务;探索单元间的相互联系、消化理解重点知识;通过试做课后习题巩固预习效果、做好单元预习笔记。

  学期预习

  开学前,利用假期对下一学期学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并联系以往的经验教训,摸清自己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制订学期学习计划。

  学期预习的做法一般为全册预习,从整体卜了解和熟悉全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首先通读教材,清楚教材的章节、题目,然后明确教材的目的、任务、要求、重点和难点等,同时做好预习笔记,搜集参考用书,试做有关练习,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

  介绍

  预习这么重要,可我们不会预习

  老师在课堂上讲,同学们听,常常顾得上听课却顾不上记笔记;顾得上记笔记就顾不上思考。平时很努力,可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这就要在老师讲新课前,一定要预习。有的同学一听说要预习,就把老师将要讲的内容仔仔细细地学习一遍,该记的记,不会的就去查去问,这样不仅占用了大量课余时问,还会产生不良效果。这种不良的效果就成为很多人认为预习不好的'原因:因为在课下把老师要讲的内容都弄明白了,在课堂上听讲的时候就不会认真听,这样做不仅占用了课余时间,又错失了在课堂上从老师那儿获得知识的最佳时机。

  预习时,不要求把教材全部弄懂。因为这样的想法不客观,只要求用心去做,发现一些问题或疑难点就可以了。而这些疑难点,又会刺激我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听课,精力自然就会集中到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上。听课时,目的就会明确、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就会主动。再经过老师的讲解、指点与启发,对知识的领会便可以进入更高的层次。

  有一位同学在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时说:有了预习这一环节做保障,课堂上我很轻松,思维活跃,不局限于老师讲的或书本上的思路。我力求找出问题,想出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预习的目的

  预习的目的要做到清除听课障碍,明确听课目标就可以了,在预习时将老师要讲的新课浏览一遍,找出以下三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找漏洞

  这类问题是以前学过的,掌握得不太好或已经忘记的概念、定理、定律和公式等内容,找出来后标上△符号。这类问题应该在老师讲课前解决。这部分属于前面所说的听课障碍,要在听课前清除。有的同学对有些科目感到吃力,总觉得讲得快,思路跟不上,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所致。

  第二类问题:找难点

  这类问题大多来自于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是自己通过预习之后难以理解的知识,找出来后标上符号。在听课时应该集中精力解决这一部分。

  第三类问题:找重点

  在没有难点的章节,也要找出本节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找出来后标上*符号。此处应当听完老师的讲解后,认真核对自己预习过程中的理解是否有误,这样可以巩固加深印象、增强学习效果。

  集体的授课方式,对于听课的学生来讲,听课的目标是听完课后没有疑点。只要找出来这三类问题就达到了预习的目的,明确了听课的目标。

【课前预习有哪些方法】相关文章:

课前预习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2-07

课前预习的方法12-07

英语的课前预习方法12-06

课前预习方法大全12-06

课前预习的策略和方法12-06

初中数学的课前预习方法08-19

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方法02-21

有效课前预习的常用方法12-04

课前预习的好处和方法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