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初三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和学习方法介绍

时间:2021-05-22 11:08:22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初三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和学习方法介绍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物理学是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三物理总复习重点之重要知识点梳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和学习方法介绍

  一、压强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1)有的和重力有关;如:水平面:F=G(2)有的和重力无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pa,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增大压强:(1)S不变 初中学习方法,F增大;;(2)F不变,S减小;(3)同时把F增大,S减小。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三、大气压强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原理:二力平衡F=大气压p=F/s)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pa。

  大气压的变化: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10.3m高。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F浮=G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下沉;(2)<上浮;(3)=悬浮。(不会漂浮)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六、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初中物理音调和响度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

  了解音调高低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和响度大小与声源振幅的关系。

  【仪器和器材】

  发音齿轮(齿数为40、50、60、80),转台,硬纸片,音叉(附共鸣箱),音叉槌,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

  【实验】

  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把发音齿轮固定在转台上,摇动转台,使齿轮匀速转动。再拿一块硬纸片接触其中一个齿轮的锯齿,如图1.55-1所示 初中化学。纸片就振动起来,发出声音。改变转台的转速,可以听到纸片发出的声音音调也随着改变。转速越大,音调越高。 保持齿轮的转速不变,用硬纸片接触不同的齿轮,纸片就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齿轮的齿数越多,硬纸片和它接触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实验表明:声音的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将音叉插在共鸣箱上,将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贴近音叉的一叉股。用音叉槌轻敲一下音叉,小球被推开的幅度不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小;重敲一下音叉,小球被推开的幅度增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增大。表明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注意事项】

  发音齿轮轴上的螺帽必须拧紧,以防齿轮打滑,影响实验效果或被甩出伤人、损坏齿轮。

  【参考】

  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还可用验音盘来演示。把验音盘固定在转台的轴上,用橡皮管把吹气管和皮唧连接起来,并把吹气嘴固定在支架上,对准某一列小孔。转动转台,使验音盘匀速转动,然后踏动皮唧,用吹气嘴对准验音盘上的小孔吹气(用口吹也可以),空气柱振动发声。把吹气嘴从验音盘边缘向中心移动(不用最里面一列不均匀小孔),保持转速不变,得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还可用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直接演示。办法是在每个音叉的叉股上固定—根细钢针,另备一块被烟熏黑的玻璃板。用音叉槌敲击音叉,使两音叉振动发声,并同时匀速地在玻璃板上移动。移动时必须注意要使两音叉的钢针尖恰好与玻璃板接触,在玻璃板上得到两条曲线。比较两条曲线,得出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3.用上述的一个音叉和熏黑的玻璃板,在音叉槌轻击和重击两种情况下,在玻璃板上得到如图1.55-4所示的两条曲线。比较两条曲线,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初中物理物体的惯性实验

  观察与思考

  1.画A棋子叠成一摞,用尺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被打的棋子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上面的两个棋子为什么落在正下方?这现象说明了什么?

  3.静止的小车突然向前起动时,车上的木块为什么向后倒?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4.当车和木块一起向前运动时,小车遇阻突然停下,此时木块倒向前方(图B的图2),为什么?如何解释这现象 初中英语?

  实验原理

  1.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2.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图A

  图B

  实验结论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运动的物体,其惯性表现为让物体保持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其惯性表现为让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实验考点

  本实验在时常常会让我们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往往以说理题、填空题等形式出现。

  经典考题

  1. 投掷出去的篮球在空中能够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篮球________;篮球在飞行中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这是因为篮球_______。(不计空气阻力)

  2. 如图所示,在光滑桌面上铺有薄桌布,桌布上放置盛有水的两个杯子。当猛地将桌布从桌面沿水平方向拉走时,桌布上的杯子_____随之运动(选填“会”或“不会”),这表明杯子__________。

  举一反三

  1.人在行走的时候,为什么脚被石头绊了会向前倒,可不小心踩着一块冰块却向后倒?

  2.杂技演员表演顶竿时,把四个鸡蛋放在光滑的板上,用长棒对板猛击一下,板被击走,鸡蛋却掉进板下的杯中,该怎样用惯性来解释?

  3.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为什么两车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4.轿车驾驶员和前座乘客为什么必须系上安全带?安全带起什么作用?

  5.锤子的锤头松了,常采用把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的,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初中物理基本公式

  序号公式适用范围各物理量及单位1G = m g求物体的重力和质量G重力

  Nm 质量

  kgg

  9.8N/kg2F浮=ρg v求受到的浮力液体密度、体积F浮 浮力

  N ρ液体密度

  kg/m3v 排开(浸在)液体体积 m33P =ρg h求液体的压强、密度和深度P压强

  Paρ液体密度

  kg/m3h 深度

  m4P = F / S求物体的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 压强

  PaF压力

  NS 受力面积

  m25W = F S求机械做功的多少、力和距离W 功

  JF做功的力

  NS 做功的距离

  m6η=W有/W总求机械和有用功、总功η 机械效率W有有用功

  JW总 总功

  J7I = U / R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I 电流

  AU电压

  VR 电阻

  Ω8P = U I求电功率、电压和电流P电功率

  WU电压

  VI 电流

  A9Q=I2Rt求电路产生的电热Q 电热

  JI电流

  AR 电阻

  &Omega 初中历史;t 时间

  s10Q = m q求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燃料质量、热值Q 热量

  Jm 质量

  kgq 热值

  J/kg (J/ m3)11Q = cmΔt求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量Q 热量

  Jc 比热容

  J/(kg ℃)m 质量

  kgΔt 温度差

  ℃12F1L1=F2L2求作用在杠杆的力和力臂F1F2 动力和阻力

  NL1L2动力臂和阻力臂

  m

  初中物理导体与绝缘体知识点总结

  【导体与绝缘体总结】,同学们不管学什么科目,会总结知识点是很重要的哦,想要学好物理,就更要总结好物理的知识点,小编给大家总结归纳了下物理的知识点。快来看看吧。

  物理导体与绝缘体

  说明1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异同。

  说明2 本知识点的难点是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

  说明3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两者的区别,知道二者并无绝对界限。

  说明4 本知识点的预备知识点是电流的形成。

  说明5 本知识点主要讲述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异同,它是研究电学重要的知识点。

  核心知识

  规则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都是绝缘体。

  规则2:导体和绝缘体的用途

  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电线芯线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是导体,容易导电;电线芯线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它们是绝缘体,能够防止漏电

  规则3: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

  表示各种物体的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可见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导电。例如,玻璃是相当好的绝缘体,但如果给玻璃加热,使它达到红炽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

  规则4:导体和绝缘体的机理

  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束缚在原子的范围之内,不能自由移动,也就是说,电荷不能从绝缘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的地方 初中语文,所以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相反,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的地方,所以导体容易导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电流与电压

  1、电流:定向移动成电流,电流方向有规定;电源外部正到负;自由电子是倒流

  单位:电流强度是描写电流强、弱的量,简称电流,符号为I,常用的单位有:安培(A)、毫安(mA)、微安(μA)。1安=1000毫安,1毫安=1000微安。

  2、电压的作用与单位: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的常用单位是伏。有时,为了较方便地描述高电压或低电压,也用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等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千伏=1000伏 1伏=10-3千伏

  1毫伏=10-3伏 1伏=1000毫伏

  1微伏=10-6伏 1伏=106微伏

  3、用电流表测电流:

  (1)接入电路前

  ① 一定要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指针在零刻度线偏右处,使用后测量出的数据会比真实值偏大。因此,若发现指针设有指零刻度,一定要进行调整后再使用。

  ② 估测待测电路的电流强度。若小于0.6安培,选0—0.6安培量程。若在0.6安培—3安培之间,选0—3安培量程。在不能预先估计被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拿电路的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较大量程的一个接线柱,如指针偏转很小,则可换较小的量程;如指针偏转较大且在量程之内,则可接较大的量程;如指针迅速偏转且超过量程,则所用的电流表不能测量。

  (2)联入电路时

  ① 必须把安培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② 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安培表,从“-”接线柱流出安培表。

  ③ 严禁将安培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联入电路后:电路接完后,在正式接通电源前必须先试触,同时观看安培表的指针偏转情况:

  ① 指针不偏转:可能电路有断开的.地方。

  ② 指针偏转过激,超过满刻度又被弹回,说明量程选小了。

  ③ 指针偏转很小,说明量程选大了。

  ④ 指针反向偏转,接线柱接反了。

  (4)读数

  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再看中点,然后读数”。如图1所示的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指针相邻两个标度值分别为0和0.2A,其中点值为0.1A,指针所指的值是0.1A过两小格,每小格为0.02A,电流表示数为0.14A。这种为“中点助读”,可有效地防止读错数据。

  4、用电压表测电压:

  (1)将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路(或某部分)两端。这是因为电压表测出的是电压表两端的电压,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两端电压,等于电压表两端的电压。

  (2)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压表,或者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如果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约数值,应选用量程较大的电压表预测,或者用试触法判断被测电压是否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怎样学好初中物理的方法总结

  “难,难于上青天”。一些生有这样的感慨。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飞船载人,上天有门;物理难学,也有办法。如果同学们物理时能从基本做起,就能提高和质量。

  学习物理要做到:

  一.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法拉第曾经说过:初中学习方法;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才能所学的物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的理解不断深化。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我们不要视而不见,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观察水杯,从不同角度看,杯底深浅不同;杯中的茶叶大小不同,杯上的花大小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观察马路上的汽车,为什么挡风玻璃呈斜面?为什么夜间行车时车内不开灯?为什么载重汽车的车轮粗大而且数量多?为什么轮胎制有花纹?

  留心处处是学问,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不断地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二.勇于实际,乐于探究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目标和方法,天籁只惠实践人。所以,应该勇于实验,乐于探究。我们要积极参与实验,做演示实验时,我们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走进实验室做实验时,要自觉地培养自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此外,还要把整个世界当作我们的课本,看看利用身边物品,可以做哪些实验。多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搞一些小发明,写一写小,养成勇于实验、乐于探索的好习惯。

  自然界中存在着无穷的奥妙,科学家是通过科学探究去认识它们的。科学探究不仅对科学家研究问题是需要的,对于我们学习物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是需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也应该像科学家那样,要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进行猜想假设。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或制定一个计划,进行实验探究,收集证据,经过分析论证,从而得到结论。

  三.联系实验,联系社会

  物理是一门跟实际非常密切的学科,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还要应用到实际中去。学习物理知识就是为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说明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解决生活、生产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当然,对于初中生来说,联系实际,首先是要联系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

  要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不但关心身边的物理,还要关心物理与社会的关系,不但要学习科学,更要关注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用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注意分类,理顺条理

  当学习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去帮助和理解。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愿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特点,稳扎稳打。

【初三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和学习方法介绍】相关文章:

高三物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0-24

数学学习方法归纳12-31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10-16

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06-24

初二学习方法归纳总结06-22

关于Linux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介绍01-15

浮力知识点归纳总结10-23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论文12-05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总结10-09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归纳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