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探讨自主学习方法研究

时间:2022-10-08 15:03:47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探讨自主学习方法研究

  对于学习方法,大家有深处的探讨或者研究吗?以下是关于探讨自主学习方法研究,欢迎阅读。

关于探讨自主学习方法研究

  关于探讨自主学习方法【1】

  “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是市教科所于20xx年10月立项的市级研究课题,在市教科所、县教研室的专业指导、引领下,在县教育局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一年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就课题开展的情况做一个总结。我相信通过总结与反思,一定能够更好地促进下一阶段课题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是顺应时代需要,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实验的总体目标在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探索出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适合于学习环境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有: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提升合作学习能力,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3、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

  4、处理好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关系,建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5、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提升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课标为依据。《语文课程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式。”

  2、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该创设一种鼓励学习者自我建构知识的环境。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环境中,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教师——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根据问题收集事实、证据。

  3、分析和处理信息,形成解释并对信息的可靠性作出评估。

  4、表达与交流、修正与完善解释。

  五、实验的组织管理

  1.、认真学习相关理论。

  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和教育报刊杂志的有关理论文章,并及时推荐优秀文章汇编成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从中了解相关的前沿信息,借鉴他人经验。每位实验员还认真作好读书笔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反思、总结,从而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验能力。

  2.、提供实验空间,加强教学研讨与交流,有序推进实验工作。

  每次活动都能着重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的能力。所有的研讨课教师都要交一篇案例和教学反思,并进行阶段性小结。教研组及时组织评课研讨,在评议中更加明确课题的研讨目标及措施。通过评议加深对课题的认识,自觉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当然只有这些集体活动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题组成员还要充分利用课外、节假日时间,点点滴滴地积累,研究方能高效。课题组重视课题研究资料的记录、收集、整理、归档和反馈。

  3.、与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及时反思并总结经验。课题组的老师们已达成共识,研究不能只局限于一节的公开课,应该与平时的教学紧密结合,将研究落实到平时的课堂中,让每一节课都成为研究课,并及时反思与总结。

  六、实验研究的主要策略。

  1、处理好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关系。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这三种学习方式存在着一种相互补充、互为支持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努力地处理好三者的关系。首先,教师能够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然后,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充分质疑,引导学生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在个体无法解决问题,就组织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究学习,直至把问题解决。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强化自主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没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无法进一步开展合作及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方法之一。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但是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合作学习过程留于形式”,“合作学习成果内容与汇报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采用以下策略来加以解决。

  (1)解决“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合作学习目标,有时由教师提出,有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有时由学生提出。不论以什么样的形式提出目标,均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同时还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而定。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解决“合作学习过程留于形式”的问题

  要让学生真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就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扎扎实实地将合作学习落于实处。我们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第一,保证合作的时间。第二,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第三,寻找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第四,弹性小组的科学配置。第五,科学合理地分工。第六,指导学生学会交流的方法,包括如何倾听与发表意见。第七,科学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3)解决“合作学习成果汇报内容与形式单一”的问题。

  合作学习中的成果汇报这一环节是提升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汇报的内容仅仅局限于成果的展示。其实不然,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通过合作解决某个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学会合作,善于合作,提升合作的能力。因此,合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汇报如下内容:小组怎样合作?合作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合作带给你的最大帮助是什么???通过以上问题的引导,其实是要求教师将关注的目光由合作的结果引向合作的过程,这恰恰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汇报形式也避免单一性,可采用口头汇报,也可采用书面反馈,可小组成员共同汇报,也可派代表进行汇报。

  4、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策略。探究学习的只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采用各种激励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

  (2)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与人合作、亲自实践,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的过程中培养探究精神。

  (3)关注学生探究学习情感、态度及参与过程。

  (4)倡导学生个性化的结论与见解。

  七、实验的主要成效。

  短短一年的课题实验,我们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实验促进了三个方面的转变,一个方面的提高。

  (一)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参加课题实验后,实验组的老师们通过边实验边学习,不断总结与反思,提升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并树立了以“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新型教育教学观念。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精心创设的良好的教学氛围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探索、勇于创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实验班的课题研究带动了全校老师的课题意识及研究。一年来每位课题组教师均完成了1—2篇的实验论文、案例分析及教学设计,并汇编成册。同时,教师们撰写的论文在县、市、级的各种论文评选中获奖或发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有数篇,收入县级论文汇编的有5篇。课题研究不仅提升了实验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且培养了他们更高的职业品质,加深了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升华了教育理想。他们更加敬业爱岗,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了先导作用,成绩更加突出。他们的工作受到领导和同行的肯定,课题组教师及她们所带的班级也受到市、县、校的表彰。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正在由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转变,由老师教转变为我能学,由师生间的单向性活动转变为双向性互动、多边性互动,增大了课堂信息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小组合作、乐于探究,他们发扬团队精神,团队之间互相竞争、优势互补,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课前,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预习课文收集有关资料,阅读有关书籍文章。课堂上,学生能够热烈地交流预习所得,主动学习感悟课文内容,他们小组合作学习,大胆质疑,乐于探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参与面广,讨论热烈而且有序。课后,能自觉温习知识,深化学习,拓展延伸,广泛阅读,积累优美词、句、段、文,做好读书笔记,并加以运用。绝大部分学生善于表达,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有较强的探究精神,能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并能够多方收集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

  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他们乐学,善学,学有所成。随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已多个学习层面辐射,辐射到其它学科、班级管理、文体活动等方面。实验班班风好,学风浓,学生对所有科目的学习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全面发展。

  (三)促进课堂教学格局的转变。

  实验班的课堂教学在课改理念的体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师生角色的转换,三维目标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课堂氛围的营造等方面都优于非实验班。课堂上呈现出和谐、宽松、愉悦的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格局。

  (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实验教师为保证实验的顺利实施,自己不断加压,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水平,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两年来实验班取得了可喜的

  成绩。在历次的考试中,每个实验班的成绩都比普通班的成绩好,在年段也是各列前茅,获得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学生家长的好评。

  九、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如何面向每一个学生,开展差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有所发展?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家境差距大,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怎样帮助学习能力较低、学习资料相对匮乏的学生适应探究性学习,当前我们还拿不出有效的办法。

  2、在我们目前的教学环境中,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使课堂有序又有效,真正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如何把握、关注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信心,需要进一步探究。

  3、如何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落实“知识目标”之间的矛盾?

  4、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中的各种资源?

  5、小组学习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水平急需提高。

  课题研究一年多来,确实给我们和学生带来许多的收获,同时也引发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思考。在今后课题研究中,我们将坚定“以科研带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的教育理念,不断努力,继续研究探索,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养,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作出贡献。

  探究学习方法【2】

  探究学习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以提出(发现)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以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认识作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以事实和证据作为科学解释的依据;以合作学习作为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以全方位的开放作为探究学习的前提;以探究的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

  因此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具体到每一节课可概括为六步: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3.制定方案4.实施探究;5.展示交流;6.拓展创新。其中实施探究又可分为搜集整理信息;观察、实验、制作、考察、调查、参观、采访、搜集、种养等;思考与结论。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每一步如何去实施。

  第一步: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为什么”,是孩子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

  这一步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观察、思考,并在观察、思考中引发问题,为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操作要领: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机结合学生生活中熟知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

  刚才我们提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又以问题解决为重点,问题是科学学习的关键。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我觉得在科学课上,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就成功了一半。怎样让学生有感而发,自然提出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们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然发现问题,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启发他们强烈的追根求原的欲望,使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究。问题情境的创设形式多种多样,如小游戏、

  故事、生活现象、多媒体展示、观察、实验、课外实践等。刚才宿老师《水变咸了》从 “夏天出汗需补充盐”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观察盐放到水里后出现的现象,从而引发学生问题“盐到哪里去了”。再如《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一课,有的教师让学生观察实验“小纸片在酒精灯上方飘动”使学生产生“为什么酒精灯上方的小纸片会不断的飘动?”“是什么使小纸片飘动的”等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1、情境引入与要研究的问题能够对应起来;2、情境引入最好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注意3、情境引入要能产生问题,活动要难易适度,要能制造一定的认知困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开放度不能太大,避免产生太多无法研究的问题;4、情境引入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不能离他们的生活太远。

  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样性问题的提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板书问题,问题较多的,要进行梳理,把同类的或意思相近的合并成一个问题,探究时可以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教师要注意调控,(木头)也可以选择一个获几个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

  第二步:猜想和假设:学生提出问题后,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假设与猜测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假设与猜测的过程不但能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的方向,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所可能发生的种种现象及结果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

  操作要领:以小组或以全班为单位,针对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畅所欲言。

  如《水变咸了》这课,学生提出问题:“盐到哪里去了”后,可让学生猜想一下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一环节在“解暗箱”课中体现最为突出。如三年级《灯泡亮了》一课,学生提出“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问题后,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猜想,交流,然后让学生把手电筒拆开看一看,验证自己的猜想。四年级《地球内部有什么》、五年级《人体内部有什么》等都应先让学生猜想,再通过图片,课件等揭示答案。

  这一环节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给学生假设与猜测的方法。

  假设与猜测一般有如下方法,教学中,老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意会:

  1、依靠生活经验进行假设。如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推测浅色衣服和深色衣服那种热得快。

  2、依靠逻辑原理进行假设。如预测热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水温的变化规律,只要按逻辑推论将水温的变化规律划分为“先快后慢地下降”、“先慢后快地下降”、“匀速下降”、“无规律下降”四种可能。

  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假设。如推测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应根据自己看到的有关风的现象进行推测。

  4、通过直觉作出假设。当一个人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要先想一想,可能是怎么回事?可能的原因在哪?可能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并没有充足的根据,但是直觉告诉他,可能是这么个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1、要合理。猜想不是胡猜乱想,要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合理地猜想与假设。2、要开放。对问题的认识不同,因此会提出不同的猜想与假设。3、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假设预测”与“结论”的不同,知道假设预测要靠充分的证据证明才能成为结论。

  第三步:制订计划。学生对问题进行了猜想和假设之后,就要想办法进行验证,这就进入第三步制订计划。制订计划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制定计划的条理性、完整性、可行性、方向性直接影响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和成败。然而,事实上,我们的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围绕猜想假设,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为科学验证做好铺垫。(实验预想)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验证之前知道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需要那些器材,应该注意些什么。

  操作要领:在具体操作中,一般要采取分组活动的方式,让各小组针对本组要研究的问题,制定自已的计划或方案。在本步要注意发挥教师引导、指导、点拔的作用。

  一个较合理、详细的研究方案,应反映下列项目:

  要研究的问题的题目

  研究的目的

  研究小组的成员组成

  需要准备的材料和用具

  研究的过程或方法

  制定计划的方式有:

  1、“口头计划”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制定计划”的内容标准之一,也就是学生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在三年级起始阶段,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科学,让他们自主制订计划还存在相当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多帮助,让学生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分几步做?这中间需要注意些什么?形成口头的解决问题或验证猜测的方法与大致思路。

  2、书面计划

  《课程标准》中关于“制定计划”又要求:“能自己或小组抽出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书面计划”是最主要的“计划”形式。四年

  级可利用表格辅助学生制订计划。基本过程是先出示表格,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围绕问题依据表格制订计划。这也是我们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到了五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制订计划的能力后,可以考虑完全由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制订计划。在学生自主制订计划的过程中,教师最大的支持就是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包括时间和空间)和丰富的环境(氛围、场所、资料、材料等)。例如,选择自由研究的内容。

  学生制定计划的能力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不能奢望学生一开始就能制定出很好的探究计划。我们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在交流研讨中逐步学会制订计划。

  第四步:实施探究。计划制定好之后,进入第四步实施探究。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依据研究计划或方案开展探究活动,验证猜想假设,得出科学结论。

  操作要领:依据方案开展观察、实验、制作、考察、调查、参观、采访、搜集、种养等探究活动,来验证猜想假设。在活动中要注重小组合作,让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活动起来。

  探究的过程分为四步:

  一是数据及信息的收集。是指能利用多种途径,采用简单的设备和工具收集数据,对物体进行观察、实验、测量,并做好记录。在科学课堂的探究中,这一过程十分重要,它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的关键所在。教师要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观察实验的自主权和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基础上,真正让思维动起来,做到动手又动脑,必须让学生明确“动手做”任务,动手之时,要及时进行信息的搜集与记录,动手之后,与同伴交流动手做的收获与体会。

  二是数据的整理。学生获得的感性事实是零乱的,缺乏条理性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各自搜集到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并且必须教给学

【探讨自主学习方法研究】相关文章:

中学生学习方法探讨10-11

个人学习方法总结和探讨11-23

小学语文中的自主学习方法10-12

物理学习方法探讨论文10-12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方法10-10

浅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探讨与研究10-26

论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探讨10-26

关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研究与探讨10-26

浅析对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的探讨与研究10-26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方法探讨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