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情感因素与学习方法关系的调查论文

时间:2022-10-12 10:38:04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情感因素与学习方法关系的调查论文

  摘要:高效持久的英语学习离不开情感因素和学习方法两大因素的积极影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情感因素和学习方法两个角度对我院05级部分专业高职新生进行调查研究,并从教师、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构建学生个性化英语学习系统的启示。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情感因素与学习方法关系的调查论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方法;情感因素;个性化学习;调查研究

  英语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自主的学习过程。学习者不是纯粹的“装纳知识的容器”,他们既有认知和思维调控能力,也有与思维发生联系的情感需求。伴随着英语教学从研究教师如何教向学生如何学的转变,对英语学习的关注焦点愈发集中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潜能的发挥上。笔者历时一年,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教授的两个班开展了一项关于高职学生情感因素与英语学习方法的调查实验,旨在探讨如何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借以提高学习效率。

  研究的对象、内容及方法

  笔者将自己所教授的两个班,共计91人列为研究对象。调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发放《英语学习情感因素和学能情况调查表1》,意在调查高职新生的初始情况,并做出分类;第二阶段是在第一学期期末,笔者在运用讲座式的方法辅导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学习行为、提升方法和策略意识后,为了跟踪学生的学习方法掌握情况,要求学生按照提示的问题,每人完成一份书面报告;第三阶段是在第二学期期末,该阶段侧重对教材教学内容顺序的重构,即按照《高职高专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二册各单元内容的相关性和各语言点集中训练的原则,对教学内容和复习备考做集中式讲授和功能式训练,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他们对复习的焦虑程度,用教学活动的跳跃性创造学习活动的挑战性环境,强化学生学方法、用方法的意识和行为。随后,发放《英语学习情感因素和学能情况调查表2》,对历时一年的教学实验和调查进行总结。其间,回收有效问卷和报告均在88份以上,总有效率达97%以上。

  鉴于高职新生英语水平差异很大,在历时一年的研究中,我按照新生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进行排位,把学生分为前1/3、中1/3、和后1/3三类,辅以班级平均分,分别从部分群体和整体的角度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排名在前2/3的学生学习情感因素差异不大,与学习方法的相关度接近,并且学习态度总体趋向积极,我把此类称之为上进生,其余1/3学生因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因而称为后进生。我分别对这两类学生进行了教学实验和调查分析。

  学习方法、情感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致力于外语学习策略和方法研究的教学法专家Ute Rampillon认为,学习方法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由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来准备、调控和检测外语学习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国内外许多学者,如Chamot、Oxford、文秋芳等在研究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时,都把学习方法从微观角度归纳为为了解决某个学习问题或为了使学习过程更有效而采取的具体做法和手段。学习方法具有主体性、工具性和阶段性三个特点。情感因素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制约行为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和体验等。如果说学习方法是学习者认知和情感相互作用、主观能动地创造和运用的产物,那么情感因素作为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影响并反映学习者的态度和情感体验水平,具有独特的调节、信号和感染三个功能。

  可见,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与其情感因素是一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学习活动本身是对安全感的放弃,学习者在对学习内容做出种种假设的同时,伴随着焦虑、抑制、怀疑等负面情绪,或者动机、自信、移情等心理状态。学习方法作为学习者建立假设过程中的一种算法(algorithm),一方面影响改变学习者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因为受到学习者个性、学习风格等个人差异性心理因素的影响而被选择或改变。

  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统计数据表明,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整体情况仍有待提高。在调查的第一阶段,分别有高达80%和82%的学生未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虽然在第二阶段,这种情况有所改善,有76%和84%的学生养成了“早读课文”和“定期复习单词”的习惯,但仍有近78%的学生“教师测验前才整理复习笔记”,69%的学生从未运用包括字典在内的课外读物或工具书学习英语,73%和64%的学生承认自己“上课做笔记抓不到重点”、“课后作业遇到问题不与老师或同学讨论”。在接受调查的27名后进生中,88%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英语时自卑感很强,72%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英语学习有抑制,100%的学生承认未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第一阶段的期中考试中,认为自己英语学习情感负面体验大且学习方法不到位的学生人数占不及格学生总人数的96%。可见,在高职新生的英语学习当中,严重依赖教师、依赖教材,没有摆脱中学阶段不良英语学习习惯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和对学习情感的体验情况与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英语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相关度,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高职学生对自己情感需求的不了解影响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选择。英语学习是一个意识性很强的参与过程,不但要求学习者情感上有正面积极的投入,还需要学习者对自己、对语言学习有良好的认知,否则就会产生知、情、意不协调的情况。高职英语学习要求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相结合。这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认知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认识并整合自己的方法优势和情感优势,自觉延伸课内活动,配合教师开展“协作式”、“发现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优化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但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新生在调查的初期出现了学习意识、情感和行为失调的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学生原有的不良学习习惯或学习方法无法适应学生的情感需要。另一方面,高职新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不了解或调整不到位,影响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如在调查的第一阶段,有6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动机是融合性动机,74%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很强的交际欲望,但65%的学生上英语课却是“几乎不发言”或“教师点名才回答些简单的问题”。7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尊心和成就感都较强,有48%和52%的学生选择“课后作业遇到困难,就抄别人的作业”和“英语纠错后只抄正确答案”。造成这些矛盾现象的原因很多,根本一条就是中学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方式方法与高职阶段不同,学生没有联系过去的学习经历,并结合现实的学习需要,分析自我状况,以致出现了过高的期望值或过分的抑制抵触情绪,影响了他们对自身学习方法的再认识和改造,造成了英语学习上的普遍的不适应。

  第二,高职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因情感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英语学习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随着高职学生在认知能力和基础水平方面的提高,学习情感会出现某些“固化”或“变通”的现象,这将影响学生学习方法的再形成,并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分化重组”现象。如在调查的中后期,对英语学习感到焦虑的学生比例下降了67%,重视语法归纳的学生人数上升了65%;抑制英语学习的学生比例下降了60%,希望教师结合备考复习开展交际活动的学生人数上升了67%。结合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可以把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这些变化理解为学生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和自我调适后,对内在学习情感模式的再认识和外在学习行为习惯再肯定的结果。如在第三阶段,42%的“内向”学生逐渐完善了内在的自我影像(self-image),其中80%的人认为“多参与课堂交际活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当然,学习方法的形成是阶段性的产物,不排除由于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临近等外在因素而产生的催化作用和影响,如在复习备考期间,选择“工具性动机”和“内部动机”的人数比例分别较第一阶段上升了83%和70%,对学习方法的重视和积极运用的人数比例也显著提高。可见,学习者的情感态度渐趋积极和稳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自我界定自身内在情感模式和衡量学习任务的目标,在形成更高层次的分析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发展良好的移情因素,在参加合作学习的交流中,更有效地利用已有的资源。

  调查带来的启示

  第一,学生在校学习的前期,应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针对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方法针对性不强,对自己、对语言学习情感体验复杂等情况,以及刚入学新生新的动机,对课堂学习充满新的期待等特点,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发挥自身对学生学习方法形成和使用的直接影响。可采取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包括个性、认知风格等情感因素作出诊断,为培训群体的划分,选择需要训练的学习方法及训练方式提供依据。依照笔者的经验,讲座式和教材渗透式相结合,是教学初期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调整心态,积极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任务,不致影响教学计划,为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打下基础。研究结果证明,笔者的两个实验班在第三阶段的调查反馈中,无论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还是善于利用资源,包括勤查字典,主动请教老师等方面,较第一阶段都有较大的改善。

  第二,学生在校学习的后期,应突出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和教学任务的指向性,丰富学生的主体色彩。针对高职学生在前一阶段掌握了一定学习方法、对英语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归纳、分析和分类等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的情况,结合学生渴望交流、想进一步了解外国文化或备考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需要,通过渗透模式的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其自信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这一阶段应间接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伙伴式的小组学习互相纠错,教师对学生在交际中所犯的错误坚持宽容和“点到为止”的纠错原则,维护学生在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他人方法过程中的自发性和冒险性情感因素。

  第三,进一步加强高职英语课程建设,优化语言输入途径,为构建符合高职学生个性化需要的学习策略体系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撑和有效的评价反馈手段。首先,要确立针对培养高职新生英语学习方法的阶段性诊断程序。分为开学前、学期中和学习结束若干阶段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情感状况的调查分析,建立学生档案,为教师及时诊断、有效监控和反思教学提供依据。其次,要建立科学完备的评价反馈机制。把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结合起来,一改以往“教什么就考什么”、教考不分的状况;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情感与认知的协调发展;把师生的教学互评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再次,要把课堂学习活动延伸至课外。贯彻“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精神,创新合作式学习活动形式,发挥选修课和学生社团在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当中的影响力,丰富学习文化,活跃学习气氛。教师可以采取“分类不分班”的形式,定期举办集中学习式的“语言学习方法训练研讨班”等主题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最后,要加大对教材的科研力度,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笔者的实验显示,通过教师合理地调整课文讲授顺序,整合其中的知识点和技能训练,加强其关联度,有78%的学生能领会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84%的学生认为教学新颖,有挑战性。与第一阶段的调查相比,自觉运用“定期回忆”、“分类归纳知识点”、“在阅读中猜测词义”等方法的学生增加了20%以上,各班平均分提升幅度均在5%~10%。如果教材本身已经体现或包括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效果将会更加理想。

  高效的语言学习和有效的语言习得离不开学习者高昂的学习热情、持久的学习意志力和灵活协调的学习意识与行为,这一切又可通过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和学习方法及习惯的关系反映出来。本文涉及的调查结果可能因为参与调查的学生数目偏少,学生性别和专业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和学习方法相关性进行的研究调查,意义显而易见。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活力,增强责任感,还有助于激发教师对教学艺术的创造力,丰富教学经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潜能并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Rampillon Ute.Lernen Lei cheter macher——Deutsch als Fremdsprache[M].Max Hueber Verlag Ismaning,1995:114.

  [2]Jane Am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北京:外语教研出版社,2000:19.

  [3]崔奇.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1,(12):74.

  [4]Pinker S.Language Acquisition[J].In D.N.1990:86.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情感因素与学习方法关系的调查论文】相关文章: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与语用因素研究论文10-13

小学生英语学习方法05-15

英语学习方法06-13

英语学习方法[经典]12-12

英语学习方法10-26

英语的学习方法11-15

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研讨论文10-13

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报告12-06

英语学习方法总结03-22

小学英语的学习方法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