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

时间:2022-07-03 23:58:28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每个阶段都有需要学习的内容,不过,学习也是讲究方法的,那么,怎样学习才能更高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掌握听、说、读、写多种技能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得知识的主人。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以往那各学生在学习中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以优化的方法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技能,做学习的主人。

  一、改变提问方式,调动积极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必要手段。传统的教法,总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虽然,老师力求提高问题的质量,但仍有一种过于严密“监护”学生的感觉。学生也产生了听从老师指令的依赖感。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求我们必须实破传统的“师传生受”的观念,改变提问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这两年,我试着以“自问自答”的提问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已提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教学《穷人》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根据文章层次,提出相应问题:桑娜一家生活怎样?桑娜怎样对待西蒙的两个孩子?渔夫又是怎样对待西蒙的孩子?等等。在他们对文章有了整体了概念和层次的概念之后,再引导学生就课文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质疑,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对桑娜抱回西蒙两个孩子后的那段复杂矛盾的心理描述,我引疑发问:“你读了桑娜的内心活动之后,觉得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经过思考,学生提出了“桑娜想到什么?”“她忐忑不安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在学生对上述问题作了回答之后,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这段话进行分解,根据桑娜想到了具体的人和事继续提问题,以达到对桑娜的内心世界作进一步了解的目的。在充分的酝酿之后,学生又提出:桑娜都想到了谁?考虑到这些人的什么问题?这说明什么?读了这段话我们了解到桑娜是一个怎样了人?接着我又让他们对题作答。学生回答是:桑娜想到渔夫,考虑到“够他受的了”,说明桑娜对丈夫的体贴;想到孤儿考虑到只有抱回她们,说明桑娜对孩子的怜爱;想到自己,考虑到会挨揍,那也心甘情愿。说明桑娜是一个纯朴、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学生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把这段话作了剖析,研讨,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也深刻多了。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自问自答,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锻炼他们,自行探索问题的能力。

  二、科学评价,着眼创造性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优秀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从不轻易使用“不对”、“错”这些字眼。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评价会打击学生积极性,滋长怯懦畏惧的心理。心理学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判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离开了勇敢,实际上就陷进了平庸,就取消了求异思维,取消了想象,取消了独创。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科学性。另外,要鼓励学生勇敢地争论,不但对同学,对老师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建议。对学生的独立见解,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提出来的,哪怕有几百分之一的正确成分,教师都应抱百分之百的欢迎态度,给予肯定。这样才能增强他们信心,使他们勇敢地去探索知识。

  记得一次我上《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有位学生提出《草船借箭》这课题应该改为《草船骗箭》。我觉得这个学生的意见很有探讨价值,于是我说:“这位同学的意见提得不错,一个‘借’一个‘骗’,哪个好,我们来讨论一下。”结果赞同“骗”的学生认为诸葛亮是用欺骗的手段从曹操那里骗到箭的,用“骗”确切;而赞同“借”的学生则认为“骗”字带有贬义,不符合文章赞扬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感情色彩,同时“借”字给人的想象空间大,蕴含的意义也深,还是“借”好。最后大家还是倾向于“借”,但对那位同学的大胆想法十分佩服。我也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这位学生十分高兴。从那以后,,每次上课总会有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比如:教学《凡卡》一课时,有学生认为凡卡九岁就当了三个月的学徒,可见凡卡没上过学。即使上学也不过是二年级,根本不可能写这么长的信。这是作者考虑不周等等。诸如此类的事例很多。看到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方面迈出的可喜一步,我体会到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是学生勇敢探索的精神支柱。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评价的科学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健康发展。

  三、改革练习方式,培养自主性

  要在教学中真正形成“人自为学”的生动局面,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跟随老师的主导而登堂入室,进而自身“修行”进取,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才会有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培养这种自主性,就要改革练习方式。

  “布置练习”这是一句常用的教学用语。这个“布置”,带有指令性质,能不能来点儿“弹性”,让学生有自主的余地呢?比如造句,采用“自由造句”,即用教材的某些规定的词语造句,也鼓励学生另造,学会什么词语,就用什么词语造句。句式不限,数量不限。再如,“抄写词语”,可以由他们根据自己对课文中字、词、句的掌握情况去决定抄什么,抄多少,不搞一刀切。这种做法是让学生体现自主意志,给他们松绑,让他们自已去研究,自己去创造,学生也会凭着自己的意志和良好的习惯主动地学习。

  四、化静为动,强化感受性

  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这是一种十分必要的做法,可是长期以来,“动手操作”多出现于数学或其他技能课堂,语文课堂上学生动手机会少。其实语文课让学生动手也是相当必要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动手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二是“做”。至于“写”,老师们大都重视起来了,而“做”却被忽略了。笔者认为语文课上让学生动手“做”,可把语文课本中的抽象事物、概念通过学生动手,进行充分感知建立表象,使他们摆脱感性知识材料一束缚。将感性活动与操作活动相结合,顺利形成概念。

  比如教学〈詹天佑〉这课时,可先让学生动手画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再让学生用泥土做居庸关、八达岭隧道模型,然后分别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凿隧道模型,来体会詹天佑采用这两种办法的实际操作过程。最后,让学生制作“人字形线路”来体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行驶路线。这样操作可以使学生亲身感知。强化感受,化静为动,以动促思,培养学生动脑又动手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使学生在知识的大海中自由畅游,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相关文章: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11-25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论文(精选7篇)06-15

工商管理改革浅析论文11-04

工商管理改革浅析论文(10篇)11-05

工商管理改革浅析论文10篇11-05

成为聪明女人要学习的说话技巧08-03

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论文(精选10篇)09-17

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心得体会12-22

教师教学方法学习的心得体会11-08

简析企业行政管理的现状与改革论文(精选15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