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巧

初中说明文答题技巧

时间:2022-10-08 23:03:41 学习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说明文答题技巧

  初中说明文答题技巧,做说明文阅读的时候有什么技巧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初中说明文答题技巧吧!

初中说明文答题技巧

  初中说明文答题技巧【1】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题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引起下文

  文章末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首尾呼应、篇末点题

  2、概括某段大意

  (1)要准确地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中每一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

  没有中心句的,要在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

  (2)摘句法,即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例如《我的老师》中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

  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筒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

  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使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的……变得……

  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

  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

  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句、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

  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段意或课文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课文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课后作业的提示中得到启示入手。

  其主要方法有:(1)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

  从中找出中心思想,

  (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2】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ü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

  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

  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ü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中考现代文说明文阅读5大技巧【3】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 次、原因——— 结果、现象——— 本质、特征——— 用途、一般——— 个别(特殊)、概括——— 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考点之四: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初中说明文答题技巧】相关文章:

初中政治答题技巧11-13

说明文阅读阅读答题技巧11-15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10-08

初中数学考试答题技巧11-13

初中生考场答题技巧10-26

初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11-13

面试的答题技巧10-05

化学答题技巧09-30

考试答题技巧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