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巧

巴赫作品的讲析和演奏指导

时间:2022-10-05 22:28:05 学习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巴赫作品的讲析和演奏指导

  BACH在写作品时,很少或几乎不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任何的力度、速度和指法的标记。那么大家知道应该如何弹奏巴赫作品吗?以下是巴赫作品的讲析和演奏指导,欢迎大家学习!

  巴赫作品的讲析和演奏指导【1】
 

  BACH在写作品时,很少或几乎不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任何的力度、速度和指法的标记。

  这样做是为了赋予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让我们自己去处理演奏上的种种问题,这包括对风格的理解。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讨论究竟什么是真正的BACH,怎样弹才算是BACH,应该能够按照BARPQUE的音乐风格自由地诠释和演奏BACH的作品。

  巴赫作品的讲析和演奏指导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弹BACH。

  不论它有多么自由,但每一部作品的感情基调都是固定的。

  打个比方,《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PRELUDE No.12,首先它的调性(in f minor)就已经决定了——这是一首伤感的作品,乍一听只不过是一句句的分解和弦,但可以听到从背景里传来的满溢悲愁的哀歌。

  所以,我们首先得能够知道,要放慢速度,要平心静气,以非常均匀的、清晰的声音来演奏它——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好的效果。

  如果我们只把它当作一首普通的指法练习曲,那算是毁了它了。

  所以要求我们,不论学习还是演奏,都要抓住作品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愉悦的,还是讽刺的、赞赏的?

  可以这么讲,世界上所有的钢琴音乐作品,恐怕要数BACH的最难以学习和演奏了!BEETHOVEN刚到维也纳时,为人们演奏了BACH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立刻,他就被誉为“键盘乐器大师”了。

  可见BACH的作品在钢琴音乐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初学BACH时,很多人都会误以为BACH是很简单的,不过是一些简单的音符,而且速度又何等的慢。

  我想,这些人原先没有接触过复调作品,才会有这种感觉的。

  他们可能早已把BACH当成了一个优秀的主调音乐作曲家。

  最先接触的可能是他的《二、三声部创意曲集》,这可能是BACH最简单最基础的复调作品了。

  首先从二声部创意曲开始学起,这时我们就要开始注意到它已经与主调音乐有所不同了。

  要懂得什么是主题(主句)、对题(对句)和答题(答句),并能够很好地区分它们。

  然后才开始学习并演奏它们。

  这时,你就要注意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了。

  其实,在你认识复调作品之后,这些技术问题就已经存在了。

  BACH作品的技术性问题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 手指触键一定要干净,要有好听的“金属声”,一定要铿锵有力。

  2 - 要能够很好地做到连奏(legato),均匀地、清晰地弹出每一乐句。

  3 - 让句子唱起来!你在心里唱,它在琴上唱。

  使乐句赋有歌唱性。

  4 - 每一声部清晰地体现!

  我想,这是每一个学习BACH的人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然后才谈得上演奏,才谈得上风格问题。

  不过至于第2点,我本来不打算把这一点加进去的——很多人认为,BACH是为古钢琴写音乐的,所以根据古钢琴声音的特性,一定要用legato才行——确实,我承认用legato是为了在现代钢琴上体现古钢琴的某种特性,但是使用绝对的legato就很难以体现那种铿锵有力的声音了。

  我知道,很多人一定反对这种说法。

  他们见到我这种说法肯定会忍不住破口大骂的。

  我有时也在矛盾当中——究竟用legato,还是不用?我想,这就涉及到个人的理解问题上来了。

  GOULD在演奏《平均律》第一卷FUGUE No.1时,几乎全部都是non legato的,这样演奏的效果是: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每一个单音——即使它是四声部的,可以感受到键盘乐器特有的“力量”,甚至有在听古钢琴演奏时的感觉——音质的清晰、铿锵、悦耳。

  再去欣赏RICHTER版本时,就会是另外一番不同的感受:可以体验到古钢琴特有的性质——由于没有制音器的“干扰”,每一个单音都可以持续很长时间,所以会给人一种很“连续”的感觉。

  总之,很难说,legato或non legato是对还是 错。

  所以说,见仁见智,不要人云亦云,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做,不要怕别人怎么评价你。

  BACH的作品难以演奏,这主要是说如何使每一声部清晰地体现。

  即便是二声部创意曲,它也要比一些主调作品复杂得多,这要求你的两手的协调性很好,不能去做撇脚先生,不能仅仅注意到左手或右手。

  每一声部进入乐曲时都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样使得每一声部错落有致地结合在一起,互不发生冲突。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是相当的难!二声部作品还好说,要是三声部怎么办?四声部呢?有时甚至还有五声部FUGUE。

  而我们只有两只手,而且是演奏一件乐器,要做到每个声部都听的清楚,实在是太难了。

  在这样的多声部作品中,双音或和弦是少不了的,但通常情况下,绝不可以让双音或和弦中的每一个音都具有相同的音色、音量— —每一个音都是一个独立的声部,要有声部的体现,给人以立体感!所以,要多多练习相关的练习曲,或针对单独的复调作品直接进行练习——耳朵一定要好使,会听,要有极其敏锐的声音分辨能力才行,把速度降到能够弹好为止。

  当然,我还是建议大家去练一些枯燥乏味的和弦练习,让和弦中的每一个音有互不相同的音量。

  我很想把一些练习的乐谱加到文章里来,以便能更好地说明练习的方法。

  可是时间有限,以后再说吧。

  我觉得,演奏BACH像是在盖房子,或是一座高大的建筑。

  每一句话就是一块砖,主题出现了,还没有走,对题又出现了......就这样,一句叠着一句,总能给人一种建筑的美感。

  不仅有横向的东西,还有纵向的东西。

  在听BACH时,我们就不仅仅能看到一条缓缓流动着的溪水,还能看到溪两边宏伟的建筑,这也正是BACH作品的、也是复调音乐的艺术魅力。

  要学会让钢琴“歌唱”,这是学习任何作品的一个基本宗旨。

  不懂得让钢琴怎么歌唱,你就无法演奏它,弹出来的东西就不成句子,不成段落,更谈不上能给人以整体感。

  所以,要先学会用嘴把这首曲子唱出来,然后才开始弹,弹的时候也要在心里唱,甚至可以继续唱出声音来,为的就是能够调动手的积极性,让它们“听从”你的指挥,让钢琴发出“歌声”!

  另外,我想说一下BACH中的断奏(staccato)。

  可以很肯定地说,在BARPQUE的作品里,绝没有像现在这样清脆悦耳的staccato。

  由于过去的琴没有制音器,弹下去一个音,即便很快地抬起手来(弹奏手法和现在的

  staccato一样),也不可能听到那种斩钉截铁的声音,声音往往要有一段时间的持续,才会逐渐地消失。

  所以在现代钢琴上演奏BACH,就绝对不能像弹现代作品时那样弹奏staccato,而要主动地在钢琴上持续一下,才抬起手来。

  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BACH时期的Allegro在现代相当与什么速度?那Presto呢?在HANDEL的 Organ Concerto No.5 in F Major Op.4.5中,第四乐章是Presto,而事实上,以现在的速度来与它比较,它的速度还不够现在的Allegro。

  不仅仅是这首作品,其它的同期作品也有这样的“问题”。

  所以,我想:BARPQUE作品标记的速度比现在有同样标记的速度要慢一些。

  究竟是为什么会这样,我不得而知。

  可能是因为当时乐器的缘故,也很可能是当时社会的文化所造成的——很抱歉,我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BACH的音乐没有答案。

  我们想学好它,就一定得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还得能够说服众人——即便他们仍持有自己的观点,但也不否认你的观点。

  如果真要找一部所谓“权威”版本的话,我想:倒不如去找找那位弹古钢琴的老太太——Wanda Landowska演绎的版本。

  毕竟,她是用古钢琴弹的,总比现代钢琴更能充分有说服力地表现BACH。

  安排指法的基本规律有哪些?【2】
 

  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的钢琴曲,常常有不同的指法用法,因此也难概括。

  我们初学钢琴的学生,如遇到了“指法问题”,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尽量减少手部的移位。

  五个手指对准五个音,是手的原位。

  假如一个曲调只有五度内的五个音,原则上就不要移位,只用原位指法。

  当旋律音超出五度范围时,就要移位。

  移位的原则是移动一次后能在新的位置(新的原位)上稳定一段时间,或者说移动一次能“多管用些”,避免不断地移位。

  这就要瞻前顾后,自己计算,究竟从哪个音开始转移、转移多远最为有利。

  (2)、移位有两种。

  一种是手指伸张开(首先是大指与其他指间的伸张)完成的移位。

  另一种是大指从其他指的下面或其他指从大指上面的越过完成的移位。

  这两种移位,原则上能用“伸张”方式的,就不用“越过”方式的。

  (3)、与上两点相关,不要回避“不听使唤”的手指,但也不是故意多用不听使唤的手指,而是要用该用的手指。

  (4)、上述原则,既适用于连奏,也适用于非连奏和跳音。

  (5)、两个超出八度以外的远距离音的连续,原则上(而非任何情况下)都要用1、5指。

  这是遵循“缩短路程、节约时间”的原则。

  试验一下就会发现,任何两个相距两个八度的音,用张开手的1、5指去弹和都用3指弹相比,前者手的移动距离明显小于后者。

  将这五条归纳起来就是,尽量保持手位的稳定和手指工作的秩序。

  不过,乐曲的具体情形实在四变化无穷,良好的音乐边县还涉及其他因素,这五条也只能是参照而已。

  学钢琴要养成正确运指的习惯【3】
 

  a.学生实例

  “我们想让孩子养成练钢琴的必趣,请多关照。

  ”孩子的母亲特别叮嘱。

  我当时也想仪仪是兴趣而已,所以也就没有对运指不止确的一个女学生住子的读谱严格要求,现在想起来这是多么的漫小经心

  佳子大概也养成了“忽视运指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坏习惯。

  “读谱当然也包含着指法的读取”,这是很重要的,如果反复练习养成习惯的话,就决不会出现下面的可怜局面:

  尽管说是兴趣,但是佳子还是不断在进步,在“再提高一下”的想法驱使下,开始了巴赫的小创意曲。

  就在这时,我和佳子同时陷入困境。

  巴赫的小创意曲的内容不仅深并且音高、读谱非常难,“音可以找得着,但运指无法正确把握的佳子无论怎样努力却无法将小创意曲弹奏好”,就这样在这地方碰了壁。

  当然,不仅是这一方面的原因,但最后佳子还是停止了练了多年的钢琴。

  否则,她今后本来是可以弹奏好多象样的钢琴曲的。

  有了这次失败的教训,以后不管别人怎样说“只是兴趣”,父母的期待多么小,为了不使孩子和我将来留下遗憾,我都非常重视在初学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指习惯。

  b.为什么必须遵守正确的运指法(说给学生的话)

  “反正不都一样的音吗,也未免太过于细了。

  ”有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这样想。

  有一次,我在春天的家庭音乐会上,等大家都到齐了,在进入演奏后的愉快氛围之前,我讲了一些很死板的话:“为什么必须遵守正确的运指法呢”?

  这是因为谱面上的运指法是最容易弹奏的,因为作曲家的演奏都比较好,所以在作曲时都考虑到我们这此同样有五个手指的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指法弹奏更好。

  尽管只有简单的从1到5,但这一点非常重要,按照正确的运指法弹奏时通常都会在1结束。

  5指弹黑键也没有什么太难的,并日.也有怎样弹奏才能弹出最美的音的问题。

  找一下容易堵塞的地方,就会发现运指错误了,就会出现不自然的 弹奏。

  慢着弹奏时,用自己的弹法也可能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不过.想再快一点、再漂亮一点时,最自然的指法是必要的。

  养成随便弹奏的毛病后,长大了在马上可以弹奏优秀曲子时,往往因为运指问题而造成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并且自己随意弹奏下去.特别是4指不经常使用,不仅不便弹奏,它也会比其他手指渐渐弱下去。

  五个手指中有一个弱或不能自由使用便会产生很大困难。

  为了将曲子弹奏好,尤其是那些好的大部曲了,五个手指如果不全部活跃起来是不会弹奏好的。

  我不知道大家对我的话究竟明白了多少,但以后的钢琴课中,那些“又来了,又在谈运指”的学生的确减少了。

  c.指导时应注意的问题

  “有好多人没有正确运指,如果能注意的话,是可以掌握运指方法的。

  最初就反复叮嘱使孩子有一种“不掌握好就不行”的觉悟。

  分析孩子不能遵守运指法的原冈,不外是不重视或“说不定老师会放过我”的错误期待居多。

  有时会认为“手指不够用时不好办”于是随意将1指潜入。

  这时应该告诉学生“没有指法符号的写入时要按手指的顺序弹奏”。

【巴赫作品的讲析和演奏指导】相关文章:

简析长笛的演奏姿势和重要性分析论文10-09

《小溪巴赫》教案教学10-08

演奏时的钢琴演奏技巧10-08

竖琴的演奏技巧10-07

中西文化差异与中西小提琴作品演奏风格论文10-09

简历制作设计和指导10-07

倍数的特征教案指导和感悟10-06

琵琶演奏串词03-09

古筝颤音的演奏方法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