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巧

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

时间:2022-11-15 13:54:55 学习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

  在文学欣赏中,欣赏者初读只能感受表层意义,而表层意义往往是共性的、情感性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欢迎阅读转发。

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

  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 1

  相对应用文体和其他艺术门类而言,文学作品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因此,只有了解了文学作品的一般规律,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好地体会文学的美。

  文学作品是形像思维的产物,因此多数是由形像语言构成的,即所谓的文学语言,比一般论文、科普等作品中的语言更有形像性、描摹性和动作性,通过想像、联想便能在大脑中再造出各种形像,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从表达方式看,普通应用文体多为比较直观的逻辑性陈述,把事情说清即可,而文学作品则属于比较间接、比较微妙、比较含蓄并带有丰厚的感情色彩的表达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通过用形像语言间接地描绘画面、塑造人物、讲述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诉求,由于塑造形像的.间接性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自由的联想空间,从而导致对形像内在意蕴的模糊性和多义性,给读者带来丰富的审美享受。

  其次,文学作品还可以凭借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联想能力,将笔触伸到人类思维可以到达的任何地方,包括人类的内心世界,都可以进行细致微妙的展示,具有非常大的广泛性、丰富性和自由性。

  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 2

  文学作品欣赏的过程

  文学作品的欣赏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审美感知阶段,即充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验,发挥想象和联想,使作品中的形像、生活画面逐渐定格、完整并鲜活起来,进入作品所构建的艺术氛围和形像世界;二是在艺术形像得以复制、再现并获得一定感染和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或有所侧重的分析、评价,并进行审美判断,理解艺术形像包含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但对作品局部的评价不能离开整体艺术形像的基础,以避免断章取义;最后是通过反复吟诵、品味和细心感悟,领略文学作品的思想、意境、哲理以及作品的韵味等艺术真谛,使自己的思想得以升华、感情得到陶冶。

  内容因素欣赏法

  文学作品的内容因素,指是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包括主题、题材、情节和环境等多方面内容。

  内容因素的欣赏,主要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剖析来探究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该和作者站在同一个角度,把自己融化为作品的一部分,才能读懂作者创作的意图,真正感受到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而不是置身事外,走马观花地去看热闹。

  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它编织的故事不仅是作者自己或某个其他人的故事,除了具有鲜明的个性外,还具有非常强的共性,也就是说,它的故事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故事,甚至还可以找到你自己的影子,因此,认真阅读文学作品,将会对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形式因素欣赏法

  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主要包括作品的.结构、技巧、手法、语言、体裁等内容,细致深入地剖析的形式因素,是对作品更加深入地渗透和理解,是对文学审美更高层次的享受,不仅可以提高读书者的鉴赏能力,甚至可以使读者自己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即便是学不会写作,也可以阅读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快乐。

  就语言来说,文学语言是世界是最美的语言,尤其是诗歌则属于音乐化语言,或抑扬顿挫,或婉转轻柔,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仅可以使人充分享受文学语言的美感,还可以熏陶人的思想,提高人的境界,让你谈吐文雅,气质非凡。

  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 篇3

  文学理论告诉我们,文学的意义有表层的意义和深层得意义,文学是情与理的有机结合。

  在文学欣赏中,欣赏者初读只能感受表层意义,而表层意义往往是共性的、情感性的。

  当然这不是欣赏的目的,欣赏的目的在于感悟文学所富有的个性化的深层意义,使文学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而“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不但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

  一、“入乎其内”

  《文艺美学》在解析接受美学的观点时指出,阅读是一场作品和读者的对话,阅读中的对话,不是传统认识论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而是你与我的平等关系。

  要理解作品,获得应有的欣赏目标,走进作品是前提条件。

  1、进入作品,凝视观照

  中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艺美学告诉我们,审美依靠的是形象与情感,在艺术欣赏中,形象的获得与情感的'产生,只有读者亲自体验才能获得,“门外汉总是难以知道厅堂的精彩。”

  因此,在文学作品欣赏中,读者只有亲自接受作品,全身投入进去,将作品中的“此情此景”变成“我情我景”,进入“他我同一”、“无情交融”的艺术境界中,凝视观照,手持虚静,才能缩短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艺术的“陌生化”变为“熟悉化”。

  这样,欣赏才可能进行,欣赏的目的才得以实现。

  2、注重形象,体验情感

  进入作品接触作品内容仅仅是缩短读者与作品间的距离,这是进行欣赏的第一步。

  《古诗鉴赏理论》指出:“读者鉴赏诗歌,就是对其文本的玩味、想象来领悟其生活底蕴和艺术境界。”文学是语言艺术,其文学形象具有非直观性。

  “玩味文本”就是要首先掌握语言义,再借助于联想和想象,才能形成相应的形象,从而感受作品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比如,欣赏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欣赏者首先接触作品,阅读文字,感知作品内容,在想象和联想中跟随鲁迅的脚步,看到睡姿如“大”字的阿长,听那要我“初一起床先说‘恭喜’的话”,听讲“长毛的故事”,看见阿长把《山海经》交给作者等等。

  一个鲜活的形象展示出来,欣赏者随着作者对主人公阿长的较为深入了解,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由“不大佩服”到“空前敬意”,再到“特别的敬意”等,感受到“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此时,读者“观文辞而动情”,逐渐被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情感所感动,并达到融合,产生情感的共鸣。

  二、“出乎其外”

  “情感不是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而是主体和对象间某种关系,是主体对对象的一定主观态度的反映。”

  因此,欣赏文学艺术,不仅要进得去,还要走出来,在审美情感基础上进行理解、思考,把握作品的意义和内涵,从而实现文学艺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1、理解艺术,提高能力

  在中外文学史上由于未能“出乎其外”造成悲剧或险些造成悲剧的不乏其例。

  例如,在国外,一位军官观看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时,当演到奥赛罗听信伊阿古的阴谋,用双手掐死了他美丽善良的妻子苔丝德蒙娜时,军人拔出枪,打死了扮演伊阿古的演员威廉·巴支。

  军官醒悟后,当场自杀。

  事后,人们把他们埋在一起,立下一座墓碑,上面刻着“最好的演员与最好的观众”。

  这一事件说明什么?军官把艺术与现实混淆,没有走出艺术世界。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而文学是作家以全部的情感投入,以自己的审美经验为基础,充分调动艺术想象、联想等心理能力,与生活对象进行情感交流和思想对话的结果。

  由于作者调动了主观因素和审美理想,其中不乏艺术虚构,这样的文学艺术形象就更为丰富、生命力更强,反映社会生活更深刻,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学艺术的载道、求仁、批判、益智、游戏和审美等价值。

  如果把文学艺术等同于生活,就失去应有的价值。

  2、拉开距离,获得美感

  “艺术欣赏贵在深入。”但“入乎其内”还是处在情感层面。

  因此,在欣赏中,总不能入而忘返,要必须获得相应的理性认识,必须“进得来”,更要“出得去”,要有距离。

  我国文学家王蒙说过:“文学既是一个热情投入的方式,又是一个拉开了距离的方式,保持某种客观的心态。”相应的有外国美学中所说的“距离产生美”的思想。

  “距离”包括时空和心理的距离。

  因为,有了“距离”,功利消失;有了距离,欣赏者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回到理性思考中。

  从创作来说,比如,鲁迅得知刘和珍等牺牲的消息,内心十分悲痛,感情浓烈,难以用言语表达。

  事隔一年,冷静思考,才写出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这一年”,就是“距离”,这实际上给人一个理性的思考,是由情入理的过程。

  从欣赏来说,如果沉浸在情感中,难以自拔,被情所困,无法冷静思考,就无法抓住文学艺术中的思想,也就是说,只有“距离”,审美认识才能形成,作品的社会价值才得以实现。

  如,欣赏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关键点就在于“为什么”上。

  读者从理性角度引导学生进入深层理解、思考,这不但让读者逐渐认识到在阿长身上所体现出的劳动妇女的为人善良、质朴、乐于助人的品质,认识到一个在封建社会中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妇女所表现出来的落后与愚昧的思想,而且让欣赏者认识到作者在作品中所寄予的“我爱刑天”的不屈的决心等等。

  这样,不但读者能真正把握住作品的深层意蕴,感受到作品的情理交融之美,而且实现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总之,“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不但是一个文学欣赏的过程,也是一种欣赏的方法。

  欣赏者从表层到深层,从情感到理性,逐层深入,理解形象感悟作品的深层意蕴,实现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相关文章:

英美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阅读审美10-08

2017文学作品阅读10-05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11-13

郎咸平语录阅读欣赏10-06

张丰毅语录阅读欣赏10-06

作文《撒谎》欣赏阅读10-09

经典语录阅读欣赏参考10-06

陈乔恩经典语录阅读欣赏10-06

曹颖经典语录阅读欣赏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