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巧

公文材料写作技巧

时间:2022-10-26 08:00:24 学习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公文材料写作技巧

  写经验材料也就成为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公文材料写作技巧吧!

公文材料写作技巧

  公文材料的写作技巧【1】

  一、布局

  布局有四种:

  一是纵向布局。

  从时间顺序上来说,一步一步顺下来。

  这是一个什么事情,什么时间提出来的,从哪一年开始做的,各阶段的发展情况,现在处于什么状况。

  这是从时间上来安排。

  还有另一种,是按照事情的逻辑关系来安排。

  重要文件和领导的讲话,先谈事情的重要性、重要意义、重要认识,再谈面临的形势,遇到的新情况、新挑战,下面再讲有什么艰巨任务,应该采取什么办法。

  纵向布局的文章非常多。

  二是横向布局。

  这种布局的文章也比较多,主要是看文章主题涉及哪几个方面。

  一旦定下来,这几个方面都应是并列关系,没有时间上的排序。

  三是交叉布局。

  大多数的领导讲话、文件,都是交叉布局。

  比如,前头讲历史、讲形势、讲任务,是纵向结构,接着讲到现在的状况,下半部分一条条地讲怎么做,是横向结构。

  四是混搭布局。

  把一些联系较远的事放在一块儿说,现实的、历史的,国家的、个人的,天上的、地下的,这种布局也很常见。

  一些领导同志的致辞、演讲、谈话,经常用混搭布局,结果就形成一篇一气呵成的文章,听起来很亲切,很解渴,也非常美。

  二、关系

  关系也有四种:

  一是政治逻辑与文章逻辑。

  我们写公文,既然叫“公”文,就要政治逻辑优先,文章逻辑次之,文章逻辑要服从政治逻辑。

  这里讲的政治逻辑,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但是好多写文件、写报告的人不太理解。

  第一,这个事情的重要性、政治性怎么样,一定要搞清楚;第二,涉及一些党的文件和领导人,怎么处理,也要搞清楚。

  比如,在写领导工作信息的时候,谁的职务高,谁就放在前面。

  因为职务的高低所带来的影响、产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所以,写文章时涉及党的重要文件、领导人,不能仅仅按照文章、形式、时间逻辑来排,不然要出问题的。

  二是直接关联与间接关联。

  在写文章时,一件事情涉及哪些方面,要按照直接关联为重的原则来处理,间接关联服从于直接关联。

  有一年,我们写了一篇文章,主要是讲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就思考该讲些什么,互联网的作用是什么,网络与新闻工作、社会生活的直接关联是什么,要抓直接有关系的几个问题。

  当时我们写了四条,第一是从总体上讲要抓住高科技发展的机遇来建设好互联网,下面三条讲的都是直接关联。

  一个是舆论导向问题,怎样营造导向正确的网上主流舆论,就是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一个是网上文化建设问题,就是积极引导健康的网上文化;还有一个是怎样来创新管理,包括科技方面、体制方面等。

  无论写什么文章,都要以直接关联为主,间接关联为辅。

  三是同级序列与同源序列。

  当我们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是不是同一个级别上的序列。

  一个部分要讲的事情,要么都是“爷爷辈”的,要么都是“儿子辈”的,要么都是“孙子辈”的。

  好多人写文章就不注意同级序列和同源序列,什么东西都往一起堆。

  很多工作汇报、调研报告,这方面的问题特别多,分不清楚哪个是“爷爷辈”,哪个是“孙子辈”,经常帽子是“爷爷”的,身段是“儿子”的,腿部是“孙子”的。

  有的工作汇报,一开头根据中央什么决定,按照领导讲话,大帽子一戴,一下子就把“爷爷”搬出来了,搞得非常大,下面说的事又是“孙子”的事。

  应该注意,有什么事情就说什么事情,哪些是“爷爷辈”的,哪些是“孙子辈”的,要搞清楚。

  四是最新论断与既往论断。

  我们写文章经常要引用中央文件或者中央领导的讲话,一定注意,要以最新论断为主,既往论断为辅。

  写文章之前要把这个问题的相关论述找出来,以最近、最新的论断作为根据来写。

  因为一个事情的论断是在不断发展的。

  除了中央文件、中央领导的最新论断,还有我们自己提出的新论断、新概括,这也是接下来要讲的写文章最难的事情,就是创新。

  三、创新

  只要写公文,就有创新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总是不断发生变化,所以需要我们创新。

  一是框架结构上的创新。

  一些重要公文,框架结构上已经有了一定之规,很难突破。

  就拿大单位年度工作报告来说,第一块讲工作,做了什么,要把每个部门都点到,没法儿创新,只能讲进展到什么程度。

  需要作一些创新的就是体会,也就是把体会换一些词,换个角度去讲。

  接下来讲明年的工作,无非就是总的要求、指导思想,有时候讲几条原则,然后就是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讲任务。

  创新的点在哪里?第一个,就是上面说的经验体会,可以想想怎么创新,各人的体会不一样,对工作的把握也不一样。

  第二个,对问题的认识,对某个领域工作特点的概括,这个可以创新。

  第三个,报告后半部分经常提出几条要求,这也是可以创新的地方。

  大的框架结构很难改变,能够创新的点就在这几条上。

  这几个创新点插到文章中,就使文章显得有精气神,而不是流水账。

  二是思想论断上的创新。

  这个创新不是在那里瞎编、冥思苦想、抄抄文章就能搞出来的。

  思想论断创新,有两个工作要做。

  第一个,领导同志怎么说的,你了解了没有,不了解不行。

  第二个,对某个社会现象、某个问题的感觉是什么,能不能在领导说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判断和概括。

  这两个结合起来,才能有思想论断上的创新。

  三是文字表达上的创新。

  社会发展到今天,老百姓有自己的一套语言,官方文件有自己的官方语言,还有网络语言、专业语言,我们的语言在相互交融。

  为什么要“走转改”?除了到基层要改进作风,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改我们的文风,要到群众中去,到鲜活的生活中去,提炼语言,提炼我们的文字表达,这样才能获得一种清新的东西。

  坐在办公室里写八股文,文字就会没有生气。

  我们的语言一直在发展,我们一定要在生活中寻找亮点,来创新我们的文字表达。

  四是阐述角度上的创新。

  一篇文章,从哪个角度切入,也是创新点。

  这里就不多说了。

  不管写什么,这四个方面的创新,都是应该有的。

  不一定四条都要有,四条中有那么一两条,文章就有了魂,有了神,有了新意。

  文章有没有新观点,有没有新角度,有没有新语言,三个当中有一个,就是成功的。

  不管写什么,只要在这几个方面有所创新,文章就有新意。

  创新要靠几个方面,靠你写文章的底子,靠你的积累,靠你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三条要是都具备的话,文章就写得出来,死的东西就整活了。

  经验材料写作技巧【2】

  1、选题——口子要小,立意要新

  一份经验材料有无价值和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题的选定。

  选题口子要小。

  选题不要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口子张得太大,什么都想写,反而什么都说不透。

  反之,口子收得小一些,集中写某个方面的经验,不仅能写得充实生动,还能起到“小中见大”的作用。

  立意要新颖独到。

  能否“出新”是检验经验材料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出新”不是脱离实际地哗众取宠,而是要通过对材料的提炼,发现他人未发现的东西,抓住普遍存在而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或是人们都想办而不知怎么办的事情去总结和提供经验,这样的经验才有意义。

  举个例子,同是总结抓典型方面的经验,如果从怎样宣传典型的角度去选题,很难写出新意来。

  换个角度,从“怎样让先进典型不吃亏”去总结,就很有新意。

  标题要朴实醒目。

  总的原则是既要力求朴实,让人一看便知主题是什么;又要力求醒目,让人看了能留下深刻印象。

  常见的标题制作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表述。

  如,《我们开展岗位练兵的几点做法》,让人一看就明白在谈哪方面的经验。

  二是间接表述。

  如,《引入竞争机制 激发工作热情》,使人既知道基本做法,又知道目的、效果。

  三是提问式。

  如,《我们是如何做好竞争上岗工作的》,通过提出问题,引人想知下文。

  四是对比式。

  如,《从二十三人受处罚到荣立集体三等功》,通过前后对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素材——情况要真,挖掘要深

  经验材料要靠事实说话。

  如果掌握的素材不充分,写起来就很费劲,即使勉强拼凑出来了也很难给人以启发。

  因此,要写出有价值的经验材料,首先要在调查情况、占有素材上下功夫。

  围绕主题挖掘素材。

  收集和掌握素材,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目的很明确。

  如总结某项试点经验,因试点前已有具体方案,对要解决的问题、方法、步骤等都很清楚,只需要围绕主题,按照既定方案去了解效果和寻找事例,这样的素材比较好掌握。

  另一种是目的不很明确,往往只知道某单位某方面工作有特色,但具体有何特色并不清楚。

  这就需要通过初步调查,尽快把主题大致明确起来,然后再围绕主题去充分挖掘和占有素材。

  否则,很可能素材记了一大本,动笔写时全没用。

  点面结合挖掘素材。

  点,是指典型事例;面,是指综合情况。

  有点无面,经验就缺乏说服力;有面无点,经验则缺乏感染力。

  因此,在挖掘素材的时候,既要注意掌握面上的情况——主要做法、综合效果、数字分析等;又要注意了解典型事例——能够说明主题和效果的具体人、具体事。

  尤其是对典型事例的前因后果,一定要深入了解、细致掌握,不可一听即过。

  这是因为,经验材料的生动性,往往取决于具体事例的典型性,“与其把十个例子点到,不如把一个例子写好”。

  不带框框挖掘素材。

  经验从实践中来,观点从素材中来。

  带着思想框框去挖素材、找例子,很容易浅尝辄止。

  需要注意的是,这与围绕主题挖掘素材并不矛盾。

  因为明确主题后,只是为收集素材提供了大致方向,并不是要定下观点再去找事例。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同志习惯于先搭好架子再去了解情况,搜集素材时也喜欢在了解做法、体会上下功夫,这样很容易挖掘不深。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重点放在了解典型事例和综合效果上。

  这方面的素材充分占有了,主题、观点、做法、体会等都可以从中产生。

  3、结构——谋篇要精,布局要好

  一份完整的经验材料,通常由开头、正文、结束语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结束语这一部分,如果不是在会上介绍,一般也可以舍去不写。

  开头部分,一般先开门见山地对要讲的主题作个简要介绍,然后高度概括地介绍一下整体效果,由此再自然而然地引出做法来。

  正文部分,常用的有两种结构形式。

  一种是横式结构,按问题的性质,从几个侧面和角度来说明,相互之间为并列关系。

  即一篇经验中的几点主要做法,通常是同等重要、平起平坐的,既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出现遗漏。

  如,有份题为《从抓基层干部入手 促进<纲要>在连队贯彻落实》的经验材料,主要写了三条做法:第一,形成外界压力,增强基层干部高标准建设连队的责任感;第二,增强内在动力,调动基层干部争创先进连队的积极性;第三,提高自建能力,打牢基层干部抓好经常性工作落实的基本功。

  “压力”“动力”“能力”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只有使基层干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并有能力,才能把《纲要》落实到基层。

  在处理并列关系上,必须注意,“并列只能是同等重要、同一层次上几个问题的并列”,不能把大小不一的问题相提并论。

  另一种是纵式结构,按照事物发展过程来叙述,几个观点或做法,既互相联系,又逐步深入,相互之间为递进关系。

  如,有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具体写了三点做法:一是全面考核,力求选准配强;二是加强培养,努力提高素质;三是保持稳定,不断增长才干。

  这三点做法,逐步深入地回答了“选配—提高—稳定”这三个一环紧扣一环的问题。

  在处理递进关系上,必须注意,“递进只能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顺序递进”,不能违背规律而任意颠倒。

  无论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具体到每个问题或每个做法,一般都由“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三个要素构成。

  “为什么”,即提出问题,讲清目的;“是什么”,即回答问题,交代做法;“怎么样”,即运用结果,证实效果。

  4、文字——行文要活,语言要美

  一篇辞义相彰的应用文,能够给人以美感。

  而经验材料作为写作要求更高、表现手法更灵活的应用文,尤应在文采上下功夫,包括结构、句式、遣词的精心设计。

  当然,经验材料的写作毕竟不同于文学创作,应本着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杜撰以及胡乱夸张,都应坚决予以摒弃。

  在具体写作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思想文字都要精。

  思想要精辟,抓住要害去点明主题,写出深度,防止一般化;文字要精练,三言两语就切入正题,引出下文,不要弯弯绕。

  表述方式要灵活。

  要把讲究条理和力求活泼有机地结合起来。

  条理不清不行,但通篇“一是、二是”也容易显得死板,因为经验材料毕竟不是指令性文件,只有把条理与灵活这两者都照顾到,才能做到既思路清晰,又生动活泼。

  进入角度要有异。

  在同一篇经验材料中,每个问题的进入角度最好有所区别。

  如果千篇一律都由“因此”“为此”引出做法,同样显得死板单调。

  为了避免雷同,有的可以从正面进入,有的可以从反面进入,有的亦可以从侧面进入。

【公文材料写作技巧】相关文章:

公文写作技巧10-05

商务公文写作技巧10-26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10-26

常用公文写作技巧10-26

公文写作技巧ppt10-26

申论公文写作技巧10-26

企业公文写作技巧10-26

最新公文写作技巧10-26

行政公文的写作技巧范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