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巧

党政公文写作规范技巧

时间:2022-10-26 05:21:55 学习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党政公文写作规范技巧范例

  党政公文写作规范技巧就在下面,学习公文写作,让我们一起看看公文写作技巧吧!

党政公文写作规范技巧范例

  公文写作技巧【1】

  版头

  1.份号

  份号是指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

  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的顺序编号。

  并不是所有的公文都需要编制份数序号。

  《条例》规定:“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编制份数序号的目的是准确掌握公文的印制份数、分发范围和对象。

  当文件需要收回保管或销毁时,就可以对照份号掌握其是否有遗漏或丢失。

  如需标注份号,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2.密级和保密期限

  秘密等级是标识公文保密程度的一种标志。

  《条例》规定:“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如需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如“保密★1年”。

  3.紧急程度

  紧急程度是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

  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如需标注紧急程度,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4.发文机关标志

  发文机关标志是公文版头部分的核心,用套红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半部,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mm,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颜色为红色,以醒目、美观、庄重为原则。

  字体要庄重、规范、美观、大小适度(一般应小于上级机关的字体大小)。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 “文件”二字组成;二是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如需同时标注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一般应当将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如有“文件”二字,应当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

  5.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是党政机关制发公文的编号。

  公文标注发文字号,一可表明该公文出自什么单位,二可表明形成的时间及顺序,便于公文的管理和统计,并可有效地利用发文字号进行查询检索,同时方便公文引用,有利于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

  如“国发〔2012〕12号”,“国发”是国务院机关代字,“〔2012〕”代表年份,“12号”是文件的发文序号。

  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

  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

  发文字号中的机关代字应由机关的办公厅(室)统一编排,从机关和单位名称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字,并注意名称相近的单位机关代字不能重复或雷同。

  6.签发人

  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在上报的公文中标识签发人姓名,主要目的是为了上级单位的领导人了解下级单位谁对上报的公文内容负责。

  同样,也是下级单位表示谁可以对上报的公文负责,以保证上报公文的及时办理。

  签发人,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

  “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

  如有多个签发人,签发人姓名按照发文机关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均匀编排,一般每行排两个姓名,回行时与上一行第一个签发人姓名对齐。

  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应与发文字号处在同一行并距红色分割线4mm。

  主体

  1.标题

  公文标题是对公文主要内容准确、简要的概括和提示,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例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其中,“国务院”是发文机关名称,“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是公文的主体,即事由,“通知”是文种。

  公文标题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一般来说公文的标题要尽量简短,不要占的行数太多。

  2.主送机关

  《条例》规定:“主送机关指的是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也就是说,主送机关是发文机关要求对公文予以办理或答复的对方机关。

  主送机关又称主送单位或行文对象。

  主送机关编排于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导致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当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

  公文的主送机关一定要选准,这是公文发出去以后能否得到及时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

  公文的主送机关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发出的请示或报告等上行文,在一般情况下都只有一个具体的主送机关,不要多头主送。

  (2)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发出的公文,一般的下行公文都有两个以上的主送机关。

  而且级别越高的机关的发文,其主送机关的覆盖面愈大。

  在这种情况下,公文的主送机关多是使用统称。

  如,县一级人民政府的下行文,其覆盖面是在本县的管辖范围之内,它的主送机关的统称一般是:“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3)直接向社会公众发布的公文,如通告、公告等告知性公文,以及一些章程、条例、规定等规范性公文,它的承办或者贯彻、执行、落实、知照的对象是全社会或者全体人民群众,在这种情况下,公文的主送机关就没有必要在写了。

  3.正文

  正文是公文的主体和核心所在,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

  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

  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4.附件说明

  附件说明是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公文正文中的一些内容,如图标、名单、规定等,如穿插在公文正文中,往往隔断公文前后的联系而造成阅读上得不便。

  需将其从公文正文中抽出来作为公文的附件单独表述,即附件。

  公文附件是正文内容的组成部分,与正文一样具有同等效力。

  若公文存在两个以上附件,需要在公文正文后标注附件的序号和名称。

  在正文中涉及附件内容除加括号注明“见附件”或“附后”。

  凡是正文中写明上报、下发、批转、转发、报送、发布XX文件字样的,附件说明处不必注明“附件”字样,以免重复。

  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

  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5.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

  发文机关署名应当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成文日期指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是公文的生效日期,也即党政机关公文生效的重要标志。

  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

  印章是体现公文效力的表现形式,是公文生效的标志,是鉴定公文真伪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

  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格式具体为以下三种情况:

  (1)加盖印章的公文

  公文加盖印章时,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印章用红色,不得出现空白印章。

  单一机关行文时,一般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联合行文时,一般将各发文机关署名按照发文机关顺序整齐排列在相应位置,并将印章一一对应、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最后一个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印章之间排列整齐、互不相交或相切,每排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首排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2)不加盖印章的公文

  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

  联合行文时,应当先编排主办机关署名,其余发文机关署名依次向下编排。

  (3)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加盖签发人签名章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二行右空四字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签名章左空二字标注签发人职务,以签名章为准上下居中排布。

  在签发人签名章下空一行右空四字编排成文日期。

  联合行文时,应当先编排主办机关签发人职务、签名章,其余机关签发人职务、签名章依次向下编排,与主办机关签发人职务、签名章上下对齐;每行只编排一个机关的签发人职务、签名章;签发人职务应当标注全称。

  签名章一般用红色。

  6.附注

  附注是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加以说明,主要标注公文的发布层次、印发传达范围等。

  如有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7.附件

  附件是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附件说明中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应与附件的序号和名称一致,以显示附件与正文不可分割的关系。

  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

  “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

  附件顺序号和附件标题应当与附件说明的表述一致。

  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

  如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当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编排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注“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

  版记

  1.抄送机关

  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如有抄送机关,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编排。

  “抄送”二字后加全角冒号和抄送机关名称,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名称后标句号。

  如需把主送机关移至版记,除将“抄送”二字改为“主送”外,编排方法同抄送机关。

  既有主送机关又有抄送机关时,应当将主送机关置于抄送机关之上一行,之间不加分隔线。

  2.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也即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

  印发机关是指公文的印制主管部门,一般是各党政机关办公厅(室)或文秘部门。

  发文机关没有专门的办公厅(室)或文秘部门的,发文机关就是印发机关。

  公文的印发日期区别于公文的成文日期。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后加“印发”二字。

  版记中如有其他要素,应当将其与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用一条细分隔线隔开。

  3.版记中的分割线

  版记中第一个要素之上、各要素之间均加一条分割线,版记中的分隔线与版心等宽,首条分隔线和末条分隔线用粗线(推荐高度为0.35mm),中间的分隔线用细线(推荐高度为0.25mm)。

  首条分隔线位于版记中第一个要素之上,末条分隔线与公文最后一面的版心下边缘重合。

  4.版记的位置

  版记应置于公文最后一面,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也就是说版记一定要放在公文的最后即公文的最后一面的最下面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公文主体之后的空白容不下版记,此时版记要另起一页,即使前一面完全空白,也要将版记置于文末。

  公文如有附件,而附件最后一面的空白能够容下版记,此时版记应置于该空白处。

  公文写作快速入门的8大技巧【2】

  1、循序渐进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公文写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倘若想一锨掘出口深井,一锤打成把镰刀,那是绝不现实的。

  正确的态度和策略应该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慢慢积累,逐步实现由不会写到会写的转变。

  一是可以先从通知、公告、大事记等相对来说内容单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的文体学起,逐步向工作意见、工作规划、工作汇报等相对复杂的文体拓展。

  在这方面,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幻想一鸣惊人。

  二是可以先从办法、规定、条例等相对来说规范性较强、模式化程度较高的文体学起,逐步向领导讲话、调查报告、经验材料等非规范化、模式化的文体拓展。

  因为前者便于借鉴成例,有较多可以省劲的地方,不像后者那样综合性较强,难以把握。

  三是可以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起,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

  这样可以发挥自己知识和业务方面的优势,避免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要是一开始就涉足陌生的领域,即使搜肠刮肚,也会无话可说,不仅于学习无益,反而可能会动摇学习写作的信心。

  2、照猫画虎

  所谓照猫画虎,就是套写和模仿。

  小学生学写毛笔字,一般从临摹字帖开始,初学公文写作的人,也可以找范文来套写和模仿,在模仿中体会奥妙,摸索门道。

  模仿多了,就会逐步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规律,就可以扔掉拐棍,自己行走了。

  套写和模仿主要适用于三种情况:一是适用于相对简单和模式化程度较高的文体。

  如起草一个会议通知,往往就可以找一个原有的通知来套写,因为它只要把会议时间、地点、期限、内容和参加人员、注意事项交代清楚就可以了,一般没有更多、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内容。

  二是适用于相同的文体。

  三是适用于相同或相近内容的文稿。

  套用和模仿,通常情况下主要着眼于文章的体例和结构,有时也套用文中的一些观点、素材和语言。

  但这种方法只能作为初学者的入门之道或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写作。

  一个立志在公文写作上长出息、有作为的人,必须练就一手锤炼文稿的真本领、硬功夫,千万不能总是套用和模仿。

  3、熟中取巧

  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熟能生巧”。

  这是千百年来的经验之谈,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

  就公文写作而言,由生而熟、由熟而巧的媒介和桥梁就是多写多练。

  写作的规律,只有在多写多练中才能不断加深认识;写作的能力,只有在多写多练中才能逐步提高。

  不通过多写多练的长期积累,写作理论懂得再多也无济于事,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但是,多写多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量问题,必须把数量和质量、效益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每写一篇都要有相应的收获和长进。

  为此,要注意四点:一要有计划地练,不要盲目地练。

  对先练什么文体、后练什么文体,什么时候练什么文体,要有安排、有路数,不能随心所欲。

  二要集中地练,不要分散地练。

  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在一定时期相对集中地练习一两种文体,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突破,然后再转入新的文体,这比同时交叉、分散地练习多种文体效果会好一些。

  三要思考着练,不要无所用心地练。

  每篇文章,从立意到结构,从选材到语言,都要认真思考,反复斟酌,力求最佳,不能胡乱挥洒,潦草从事。

  四要有目标地练,不要单纯地为练而练。

  比如,信息类、经验类、调研类的材料,可以把目标定在供内部刊物选用或向新闻媒体投稿上,这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和动力。

  文稿一旦被选用,会进一步激发学习写作的热情。

  这比漫无目的的练习,效果往往会好得多。

  4、改中求精

  学习公文写作,修改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文章来完美地反映客观事物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谁也不可能做到一稿写下来就什么毛病都没有了。

  有毛病就得修改,改一次不行,还要改多次。

  只有在不断的修改中,才能出成品、出上品、出精品。

  正所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吕叔湘学文杂感》),“不经过改,写的能力不会提高”(谢觉哉《不惑集•写文章的关》)。

  学习公文写作,必须具有“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遣兴》) 的耐性、毅力和行动。

  修改,改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构成一篇文章的所有要素都在修改的范围之内。

  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斟酌主题,看是否正确、深刻和突出;二是研究结构,看前后是否衔接,整体是否协调,层次是否清楚,段落是否分明,照应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三是检查素材,看是否真实、典型、新鲜、生动,是否恰到好处地说明了主题;四是推敲文字,看每个段落、每句话、每个词、每个标点是否得当。

  一旦发现毛病,无论大小,都要严肃对待,认真修改。

  修改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静思默改法。

  就是初稿写成后,自己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让整个文稿从头至尾、从大到小在头脑中过过“电影”,细细品味,从中发现毛病。

  二是边读边改法。

  就是对写成的文稿,从头至尾读上一遍甚至几遍,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修改。

  这对发现不妥当的词、不通顺的句子极其有效。

  三是冷却修改法。

  就是把写成的文稿先放一放,自己则先读一些有关的文章,翻一些相关的资料,开阔一下思路,冷静一下头脑,然后回过头来再对文稿进行思考和修改。

  这样,即使比较成熟的文稿,也会发现毛病。

  5、比较鉴别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

  ”比较,是知好坏、晓优劣、见长短的有效方法。

  学习公文写作,也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一是拿自己写的初稿同领导修改后或报刊发表后的定稿进行比较,看一看领导和编辑都做了哪些修改,琢磨一下为什么这样修改,修改后的高明之处在哪儿,从中体会出一些门道,以供今后借鉴。

  二是拿自己的习作同别人起草的大家公认比较成熟的相同内容、相同体裁的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人家高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高明,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思考一下怎样学习人家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三是找一些不同人起草的内容和体裁相同的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各有什么特色和长短,找出哪些是可供自己学习借鉴的,哪些是自己应该注意避免的,以博采众家之长。

  四是把自己所在单位的文稿同上级单位的同类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上级的文稿在站位上、在角度选择上、在问题的阐述上有什么高明之处,以便从中受益。

  6、虚心请教

  在学习公文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百思而不得其解的问题或苦苦探索而解不开的疙瘩,这时,如果有人帮助捅破这层窗户纸,就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所以,苦思苦练是重要的,虚心请教也是不可缺少的。

  中国人历来把虚心视为美德,学习公文写作同样要讲究“三人行,必有我师”。

  虚心请教可以有多个层面、多种方式。

  一是带着问题求解。

  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想不明白的事情或解决不了的矛盾,要主动向高手请教,也可以请身边的同事一起研究讨论。

  有的时候,高手的几句话就可以点拨清楚;在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也常会受到深刻的启发。

  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千万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

  二是带着文章求改。

  就是自己写了文章以后,要多请高手帮助修改。

  有的时候,人家改动几句关键的话,可以使文章上一个档次;提出几条修改意见,可以使你受益匪浅,甚至受益终生。

  除此以外,也可以向同事们征求修改意见;如果是以基层工作情况为素材的文章,还可以再回到基层,听听一线干部和群众的反映。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要特别注意从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抓取有用的信息。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千万不要忽视向并非写作高手的人们求教。

  三是向书本求知。

  书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无言的老师。

  特别是一些有关公文写作的专业性刊物,常常发表充满真知灼见的文章,推介来源于实践的经验和体会,经常读一读,会大有好处,有些文章甚至会使你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7、参与其中

  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时重要的文稿并不只交给一人起草,而是成立一个写作班子来集体起草。

  如果能够参与其中,则是学习公文写作的极好机会。

  因为写作班子的人必定是本机关、本单位的写作高手,至少要由高手来领衔,参与其中,便自然成为向高手学习的极好机会。

  所以,凡有这样的机会,就要积极主动地挤进去,即使不能成为写作班子的正式成员,也要尽可能参与(哪怕是列席或旁听也好)他们的一些集体活动。

  一要参与正式起草前的集体讨论。

  这时的讨论一般侧重于研究写作背景、弄清领导意图、确定文章主题、理顺文章思路、搭起文章框架、选好文章角度。

  参加这样的讨论,对于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高构思文章的能力和水平极有好处。

  二要参与文章的写作。

  一般来说,集体讨论中明确了文章的思路和框架以后,写作班子成员就要分块来写,然后由一人主笔,把分写的各部分串联在一起,组合成一篇文章。

  在这一过程中,要尽可能全程、深入地参与其中。

  即使不是写作班子的正式成员,不承担正式的写作任务,自己也要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写一写,用以同其他人员起草的文稿相比较,看人家好在哪里,自己差在何处,以便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

  三要参与集体修改。

  初稿写成后,往往还要集体讨论修改,有时一个稿子要讨论修改若干次。

  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它既有助于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助于丰富知识,又有助于活跃思维,千万不要轻易放过。

  8、勤于总结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公文写作也是如此。

  无论在语言和素材的运用上,还是在整体结构和格式上,公文明显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不同体裁的公文还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讲话与条例、通知与总结、决议与大事记、批复与调查报告,差别很大。

  因此,不论是公文的总体规律还是不同体裁公文的个体规律,都要努力去掌握。

  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写起公文来才能得心应手,至少可以做到写什么像什么。

  而要真正掌握这些规律,就要勤于实践,勤于总结。

  每写一篇文章要总结,每看一篇文章也要总结,还要经常把一些相同体裁的文章收集起来进行集中研究和总结。

  只有不断研究,不断总结,日积月累,孜孜以求,才能逐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这时,也只有这时,才能由公文写作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党政公文写作规范技巧】相关文章:

公文写作技巧10-05

公文材料写作技巧10-26

商务公文写作技巧10-26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10-26

常用公文写作技巧10-26

公文写作技巧ppt10-26

申论公文写作技巧10-26

企业公文写作技巧10-26

最新公文写作技巧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