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巧

诗歌写作技巧有哪些

时间:2022-08-19 10:27:26 学习技巧 我要投稿

诗歌写作技巧有哪些

  相信有不少的诗歌爱好者,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够潜心写诗的人已经很少了,能够细心聆听的人更是寥寥可数。首先声明,这篇文章是对有关现代诗歌写作技巧的探讨,参考一下。

诗歌写作技巧有哪些

  语言和意境的运用一

  我们都知道,现代诗歌有三个明显而具体的要素,它们是:语言,意境和韵律由此可见语言和意境对一首现代诗歌有多么关键的作用如果要鉴赏一部现代诗歌的好坏,这两个因素是首先的,必不可少,也是不能忽略的 语言来自于生活,我们都知道,但任何体裁文章使用的语言,都不是真正在生活里的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其实这指的也就是任何文学体裁的语言来源于生活,但也“必将高于生活” 作为一种诗意化的文学体裁,在语言这方面,就更有着不可言说重要作用和魅力了一部现代诗歌里,

  如果语言优雅而别致,就必定有一些嚼头和看头;而如果语言使用不当,就会败坏整个作品的氛围和格调至于意境,

  我个人认为也就是能渲染作品和氛围的一些东西,可以是一幅幅打开的画面,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也可是一种感触或哲思,禅意也就是说意境的划分大致两类:有形和无形,能看得见的物体和画面,就是有形的意境;还有一种意境是无形的,因为并没有那种画面合物体,这种意境存在的只是一种思想,或感悟

  舒婷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

  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

  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

  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

  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容。

  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意境取材民间神话,诗歌一开始就展现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游客们向石像挥舞起各色手帕,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水——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

  人们离去后,她继续苦苦思索:那么多女人总是通过苦守贞洁来追求一种道德价值的实现,她们热衷于把美丽的梦想安排在一条可怕道路的尽头。

  她们的悲惨充斥着社会生活和神话故事,以致悲剧“代代相传”,被铸造成道德楷模,被铺设成文化传统。

  多么可悲。

  我们足够领悟到了语言和意境给作品和读者带来的巨大魅力,同时 映衬手法与象征手法也是很出色。

  韵律和节奏的把握二

  凡是接触过文学的人,我们都知道韵律的意思在古典诗词里,韵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缺少了韵律,或韵律不整,那么古典诗词就不能叫诗词,最好的诗词也会失去看头 新文化运动后,在早期的现代诗歌里,诗人们对韵律的把握非常周到而细致在早期现代诗歌作品里,我们经常能读到那些韵律和节奏把握都很巧妙的好作品,

  这些好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通常是阅读轻快,优美,抑扬顿挫,也或干练,大气,醇厚,回味悠长这些韵律和节奏的佳作,同时也是最好的朗诵作品 那么我们再回过来,带着节奏与韵律的品味,来欣赏先哲现代诗人的佳作

  "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这些细微的传情动作,首先就表明了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多情善感感情细腻的女性,只有女性才会有如此细腻传神的表情和动作,这里的三个动作,貌似平行的排比其实是一种非常有序地推进,"舞、突然、捂住"这三个动作是连接性的,也是对照性的,它生动地放映了抒情主人公心理变奏的过程。

  先从诗歌本身的艺术性方面进行赏析:"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这些细微的传情动作,首先就表明了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多情善感感情细腻的女性,

  只有女性才会有如此细腻传神的表情和动作,这里的三个动作,貌似平行的排比其实是一种非常有序地推进,"挥舞、突然、捂住"这三个动作是连接性的,也是对照性的,它生动地放映了抒情主人公心理变奏的过程。

  当世俗的礼赞散去后,伤感的诗人还站在船尾,思绪随着“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而在她对面烟水迷漓处就是泪水铸成的神女峰,这样的画面到了画家手中一定可以不朽。

  “江涛,高一声,低一声”似乎在应和着诗人。

  这几个字本是平平无奇,但巧妙的排列却点石成金。

  这种排列决不是为了什么建筑美,它带来的独特韵律似乎与翻涌的心潮融为一体,这一句也将这种阶梯式的排列发挥到了极致,读至此处当为作者浮一大白。

  隐喻法三

  简单的说,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然而,隐喻是一种神奇的语言现象,很多时候能触动读者的心弦,带动读者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隐喻大体分三种:无形的隐喻、有形的隐喻、以及有形与无形结合的隐喻

  我们知道,好的诗歌作品,必须具备一些内涵和深度,而隐喻又不失为诗歌体裁中一种能很好打开深度和内涵的一种表达方式之一

  下文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是巫峡中的常见植物,它们聚凑成迎船而来的“洪流”。

  它们生机蓬勃,自由活泼,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的哲理,启发人们抛弃那为“规范”而生活的旧的伦理枷锁。

  最后两句,指出“神女”们为了一种道德虚荣,在寂寞痛苦中挣扎,甘做一个毫无意义的展览品,实在不值得,不如步入世俗生活,向心爱的人倾诉心声,宣泄委屈,这才是幸福。

  诗人吟咏至此,已把贞节观这副压抑妇女几千年的沉重的十字架彻底掀翻、打碎,收到铲除梦魇、大快人心的效果。

  <诗歌写作技巧> 诗歌语言 最本色的文学语言,特殊功能:  A、抒情,接近于描绘功能小的音乐。

  B、有机信息系统,一个字,能产生神奇效用。

  如"朱门酒肉臭"中的"朱门",成了统治阶级的代名词,有很多含义,还有作者和读者的感受。

  C、独立审美价值,可以把玩。

  小说可以抛开语言,复述故事,而诗歌不能离开语言。

  D、总的要求是表现个性的心理感受,具体要求有四: 一是多义性,既有表层义,又有深层义。

  主要用象征手法。

  如松梅雪竹、长城、百合花等。

  传统象征过于理性,形成僵化的套路。

  还有暗示、双关、婉转等。

  二是跳跃性,超过任何文体语言。

  因为表现心理快速活动。

  不要任何介词、连词等中介质--关联词。

  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还可以逻辑混乱,任意交错。

  如时间和空间交错。

  如《背时的爱情》中诗人与古代的美人谈恋爱。

  三是可感性,要有色彩感、立体感和具体感(化抽象为具象)。

  诗中有画。

  四是音乐性,既有内在音乐性即情绪的律动,又有外在音乐性即声音的回环(押韵、节奏和声调)。

  对原始感情起一种节制作用。

  节奏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事物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呼吸的调节及运动感觉的反映,是音组和停顿的有规律的安排。

  一字一音节,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

  古诗:五言"二、二、一"。

  新诗自由开放,独特创造,变化中有规律。

  最早的诗都可以唱,诗歌不分。

  原始民族的抒情诗,主要的性质是音乐。

  我国自六朝沈约写出《四声谱》以后,诗从诗歌中开始分化。

  但是,诗与音乐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诗有不少已被谱曲演唱。

  诗歌的音乐性的作用是对原始、粗硬、强烈的感情起一种节制作用,使之转化为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加深诗味,唤起读者的审美注意,把一些实用的非诗的想法排开去。

  内在音乐性是内心情绪的律动,即高低起伏、长短快慢等。

  外在音乐性主要表现在声音的回环上,可以说是一种数的比例关系。

  主要有:押韵是使相关诗句末尾一个音节韵母相同或相似。

  对待押韵应持开放的态度,尊重诗人的艺术追求;只要完美地传达出内在的情感,可有可无。

  无韵崐诗可以其它手段显示音乐性,如诗行排列。

  首先要选韵。

  同类的韵形成韵部。

  现在通行的`是十三辙,即十三类:中东、人辰、江阳、言前、发花、怀来、灰堆、遥条、油求、梭波、一七、姑苏、乜斜等。

  每个韵部发音部位、开口程度不同,音调音域也不一样。

  有的响度高,昂扬、亢奋,如江阳、发花等。

  有的响度低,苦闷、沉重,如灰堆、一七等。

  要因情选韵,因情变韵。

  其次是转韵。

  较长的诗,情绪流动变化,这就要在语音形式上体现出来。

  如果一韵到底,易于给人单调、疲劳之感。

  转韵可以使文气一振。

  如《春江花月夜》,四句一韵,流丽婉转,委婉缠绵。

  再次是押韵方式。

  主要有连句韵--每行都押、隔句韵--古代就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随韵--两句一换如信天游、交韵--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韵等。

  其它还有抱韵,第一行与第四行押韵,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韵。

  这是西方十四行诗的正宗韵格。

  声调 发音过程中音高和音长的变化。

  沈约《四声谱》最早研究这个问题。

  新诗只能注意而已。

  特别是在朗诵诗歌需要时。

  节奏 本是音乐术语,是诗歌外在音乐性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在大自然和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节奏。

  诗歌的节奏是事物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呼吸的调节及运动感觉的反映。

  诗歌节奏是音组和停顿的有规律的安排。

  在汉语中,一个字一般是一个音节,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

  古诗的节奏:五言"二、二、一";七言"二、二、二、一"。

  新诗的节奏:自由开放,独特创造;每行大致相当,变化中有规律。

  诗歌分行新诗没有古诗词的固定音乐规定,引进西方分行,加强节奏感和旋律感以达到音乐性的效果。

  A、分行适应诗情而长短、疏密、参差。

  诗行遵从诗歌内在律--情绪节奏,其外形是将内心情绪视觉化展示出来的结构形式。

  惠特曼表现开国时开拓豪放、自由浪漫的情感,诗行很长,犹如新大陆疆界的广阔苍茫。

  马雅可夫斯基表现了十月革命的剧变,诗行呈现楼梯形,起伏大,参差不齐。

  B、诗行运用省略、跳跃,随意性较大,产生新的结构意义。

  如上下诗行并置产生新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分行把视觉间隔化为听觉间隔,显示节奏。

  这是在阅读中产生的效果。

  连在一起读就无法显示节奏。

  D、分行引起审美注意,让人用诗的心理来欣赏。

  要求:A、注意行与行有机组合。

  关键是跨行--一句话占两行以上。

  这是为了让人停顿,集中注意力去欣赏下一行--强调最有价值、最光彩的语言。

  B、分行是发展变化的,应有独创性。

  如传统的情绪图案,变为象形图案和会意图案。

  C、分行更重视诗的视觉效果,从"听觉艺术"变为"视觉艺术"。

  这是因为新诗内在的复杂性和多层性,难以直接通过朗诵来表达,只能用文字排列来保持诗意。

  卡勒(美)认为,一段文字是否是诗,未必取决于语言本身,而是取决于文字排列即视觉形式。

  拓展内容

  现代诗歌意象的写作技巧

  (一)捕捉诗歌意象和诗歌灵感

  诗歌意境的最小艺术结构单位是一个意象。诗歌的写作常常是从作者对生活中某个人、事、景、物、理产生了独特的诗美体验而获得的第一个意象开始的。诗歌创作的灵感就是诗歌作者对情感能够具象化,主观情志能够文字化的一种突然顿悟和把握。无形的情绪突然有了有形的形象,抽象的观念突然有了具象,这使得诗歌作者的心理结构和语言结构有了豁然的改组更新。这种诗歌的写作灵感有短暂性、突变性和不可重复的特点。

  诗歌灵感出现后,应迅速准确地将灵感体验到的内容及时地意象化,灵感体验意象化后,应及时准确地将意象化为诗语和诗句。这就是诗歌写作“灵感——寻象——寻言”的三个阶段。相当多的人不能完成这三个阶段的写诗过程。有的人虽有灵感体验,但未能及时地将诗美体验化为诗歌意象;有的人在脑海里虽然形成了诗歌意象,但不能及时准确地将诗歌意象词语化、文字化,这样一首诗仍然活跃在作者的脑海里而不能物化成形。

  (二)用新奇精美的语言传达诗歌意象

  诗歌写作中用于传达诗歌意象的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语言,而是一种新奇的精美的变形语言。初学诗歌写作最大的障碍就在于这种诗歌语言能力的贫弱。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条途径来训练、提高诗歌语言的能力。

  1.精选动词

  诗语在传达诗美意象时首先可做的工作是精心锤炼表现意象动态的动词。动态的意象较之静态的意象更能吸引读者的审美注意。一个诗歌意象往往因一个优美、确切的动词而曜曜生辉。艾青的诗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阮章竞的诗句:“层层绿树重重雾,重重高山云断路。”一个“封锁”,一个“断”,使诗歌意象呼之欲出,非常生动。

  2.嫁接词语

  汉语和其他语言比较起来,它的语法最自由,词性最不固定。诗歌作者可以利用汉语的这个特点,改变某些诗句中词语的性质,使诗歌意象出现新奇、陌生的形态。台湾诗人洛夫的诗句:“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下午、黄昏”本来是表时间的名词,在这时嫁接为动词,整个意象便生动活泼起来。

  3.一词多义

  小说、散文的语言一般为了避免歧义,往往只显示一种意义,而在诗歌语言里,诗歌作者为了制造意象的多义和内涵的丰富,却有意创造一词多义的诗句。张烨的《妙龄时光》这样写道:“你又站得远远了/微笑着注视我的琴声/你会永远记住初练的琴声吗”,诗句表层讲“初练的琴声”,但它的另一层含义是“初恋的情声”,一个词明显地隐含着两层不同的意义,显得含蓄多情。

  4.跳跃省略

  小说、散文的语言因为侧重再现意象,它的语言形态比较平实细密,讲究句与句之间清晰的衔接。诗歌语言侧重于表现主观心灵,再加上篇幅限制,它必须借助跳跃和省略,跨跃一些过程性的叙述,省略一些小说、散文语言中必不可省的连接语和转折语,创造一种“语不接而意接”的诗歌语言,以此来引发诗歌读者丰富的自由联想。

  5.超常组合

  跳跃省略是从删减某个词的角度来增加内涵。超常组合则是故意违反一般的语言常规,利用汉语词语多变的词性和组合关系,机智地把一些互不相关的词语嵌连成一个诗句。这种嵌连,可以是具象动词与抽象概念相接,可以是不同感官的感觉词语交错,以这种陌生的变形的诗句使诗歌意象传达出诗歌作者微妙的情感体验。臧克家《春鸟》里写的“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就是典型的例证。

  6.句法多变

  这是在诗句的词序和句式上制造新奇陌生的手段。像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的倒装语序,改变了正常语句形态,以陌生化的效果来表达诗歌作者的独特的内心感觉。

  (三)用丰富神奇的想象组合诗歌意象

  诗歌作者在把意象词语化的同时,还要借助想象把一个一个的意象组合为整体的诗歌意境,传达出特定的诗美体验。因此诗歌作者的组合意象比其他文学文体的组合方法更自由、更大胆、更出其不意。诗歌意象的组合方法虽然千变万化、形态各异,但作为诗歌艺术构思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类型,下列几种主要的组合类型可供诗歌作者借鉴。

  1.并置式组合

  邹荻帆在《蕾》一诗中这样写道:“一个年轻的笑/一股蕴藏的爱/一坛原封的酒/一个未完成的理想/一颗正待燃烧的心”,诗人一口气并列排出5个意象来描绘花蕾的风姿。诗人把花蕾感觉为“笑”、“爱”、“酒”、“理想”、“心”,这是非常独特的诗美体验,当诗人将它们全部并列为一个意象系统时,具象的花蕾与一些抽象的情绪情感连接起来了,五种意象的并列,把一种对青春的礼赞作了突出的渲染。这种组合方式常常从意象开始又结束于意象,读者几乎无法直接读到诗人隐藏很深的情感,而需要透过这些并置的意象系统来细心咀嚼它的深意。这是现代朦胧诗、意象诗比较常用的组合方法。

  2.交错式组合

  这种方法也要组合众多意象,但是诗歌作者有意把完全相反、互相矛盾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正一反、一平一奇的意象系统,造成一种出人意料、发人深省的审美效果。这种意象组合方式在中国古诗中十分常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都是典型诗例。在新诗写作中,这种组合方法也很常见。

  3.突反式组合

  这种方法也要组合众多意象,诗歌作者先从一个核心意象出发,围绕它组合一些层层推进的相似的意象,待诗歌意象的渲染做足后,最后推出一个相反的意象,形成先扬后抑、先虚后实的诗歌情境,而最后一个意象,才是这首诗的真正旨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先放笔写了一个可爱少女在等“我”重温旧梦的三个意象,但最后一个意象:“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过客”,这一意外把“美丽的错误”引起的哀怨情绪传染给了读者。这种组合意象的方法有其特殊的审美情趣。

【诗歌写作技巧有哪些】相关文章:

写作技巧有哪些02-12

简报的写作技巧有哪些02-15

文章写作技巧有哪些02-13

小学写作技巧有哪些02-13

文章的写作技巧有哪些12-07

作文有哪些写作技巧11-16

话题作文写作技巧有哪些02-02

写景作文有哪些写作技巧01-16

羚羊木雕有哪些写作技巧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