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巧

民族建房有无补助

时间:2022-10-01 00:43:52 学习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民族建房有无补助

  如下2017民族建房有无补助,由于2017年政策尚未出台故继续沿用往年版本,如有变动,以官方的网站为准。

2017民族建房有无补助

  2017民族建房有无补助

  近日,自治区危改办下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工作规程(试行)》,划定农村危房改造基本补助标准,要求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划分补助档次,避免资金补助出现“平均分配”和“一刀切”现象。

  按照规定,改造资金大部分由政府补贴的危房户,户均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60平方米;家庭人口3人以上且改造资金大部分由农户自筹的,可适当放宽建房面积,但不得超过80平方米。

  补助标准由各县危改办根据本地农村危房等级、改造方式、农户经济状况和财力等因素制定,避免平均分配。

  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属于一级危房户的,边境一线每户补助不低于2.1万元,其他地区每户补助不低于1.9万元。

  属于二级危房户并需要拆除重建的,边境一线每户补助不低于2万元,其他地区每户补助不低于1.8万元;需要维修加固的,边境一线每户补助1万元,其他地区每户补助8000元。

  对于其他贫困户,属于一级危房户的,边境一线每户补助不低于1.8万元,其他地区每户补助1.6万元左右。

  属于二级危房户并需要拆除重建的,边境一线每户补助不低于1.7万元,其他地区每户补助1.4万元左右;需要维修加固的,边境一线每户补助1万元以内,其他地区每户补助8000元以内。

  自治区危改办要求,对整合各部门资金投入农村危房改造的,要参照现有补助标准总体平衡,原则上就高不就低,以现有自治区农村危房改造最高补助标准为限。

  扩展阅读

  过去农村建房无序,乡村常常“有新村无新貌”。

  从2013年开始,广西探索乡村规划建设制度改革,为越来越多的乡村编制规划,让广大村民参与,建立村规民约、推行奖励机制等,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盖房子也要遵守乡村规划,“想建在哪里就建在哪里”行不通了。

  村屯规划村民做主,“驻村规划师”全程跟踪服务

  时下,正是南方雨季。

  白墙,灰瓦,庭院,新居与古宅、房屋与绿树、花香与果香遥相呼应,让雨后的渡河村看起来有种水墨画的美。

  一条蜿蜒曲折的环村绿道,将渡河村91户庭院串联在一起。

  “我们最初规划,让每家每户的大门朝着环村路打开,但一公示,村民多数反对。

  ”渡河村驻村规划师、桂林城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董晓燕回忆。

  “大门面向环村路,等于很多村民原来堂屋的朝向变了,农村人有讲究,不愿意这么干。

  ”渡河村村民何芸说。

  大多数村民难以接受这样的规划,董晓燕带领设计人员多次和村民开会沟通,规划最终确定为每户朝向环村路的方向都留门,但并非都是房屋大门,既尊重了传统习俗,又方便了村民出行。

  诸如此类的碰撞还有很多,在不断沟通中,渡河村的规划不断完善。

  聘请“驻村规划师”,全程跟踪服务村庄规划,注重将规划简化、直观,让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都能看懂,最终形成既保留村落格局,又与产业发展密切联系的规划图。

  由于村庄规划注重农民参与,形成了风格统一、错落有致、绿树掩映、环境整洁的乡村风貌。

  两年时间,一个个规划目标变成了现实,渡河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提速,实现了脱贫致富。

  去年,渡河村获评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

  渡河村的规划建设是广西深化乡村规划改革的一个缩影。

  为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村民也享有乡村规划“话语权”,广西探索建立政府与农民对话的协调机制,在试点村开展“村屯规划我做主”活动,推行乡村规划师挂点制度等。

  同时引导乡村聘请乡村规划协管员,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目前全区93%的村屯建立了乡村理事会,制定相关村规民约。

  “这些做法转变了过去乡村规划由政府包办的模式,让村委、理事会、村民成为乡村规划编制、实施的主要参与者,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的决策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吴伟权表示。

  农民建房先申请,符合规划再开建,过去脏、乱、差的村容逐渐改观

  阳光暖洋洋地照着,南宁市邕宁区那蒙坡安详静谧,黄运举在自家小卖部里与村民悠闲地拉着家常。

  他那三层半的楼房特别显眼——位于村里的广场边上,地势高、楼房高,显得很洋气。

  “钱只够建房,等再攒够钱才装修。

  ”黄运举原不打算改造旧房,但2015年他所在的那蒙坡村入选南宁市邕宁区首批综合示范村。

  全坡道路都进行了硬化,广场周边还进行了绿化,建了凉亭、走廊、生态停车场等,环境大为改善,自家破旧矮小的平房与周围环境太不协调。

  于是黄运举和儿子商量决定先把房子盖起来。

  去年夏天,老黄到南宁市找了一家设计公司,为自家房屋画了施工图,又去新江镇规划建设管理站进行了申请。

  广场对面,另一户村民也在建房,原本想建两层,但申请报建时被告知,按照规划,这一片的房屋不宜太高,于是改成一层。

  在那蒙坡,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建房要先申请,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才能建。

  由于村民申请建房的意识逐渐增强,过去脏、乱、差的村容逐渐改观。

  不仅仅那蒙坡在变。

  近年来,广西探索推行以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为核心的乡村建设管理机制,明确乡村规划区范围内的村民建房,必须符合乡村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试点地区的村民规划意识、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形成了遵循先批后建、一户一宅、面积控制、建新拆旧的良好氛围。

  针对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缺失,广西2013年率先在永福探索“四所合一”试点,建立乡镇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和安监四项职能合一的管理机构,并简化农民申请建房的手续办理流程。

  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规划建设管理站站长黄德业介绍,从推行“四所合一”制度以来,农房报建流程缩短到20个工作日,比原来快了至少3个月。

  前来办理报建审批手续的农户增加了一倍。

  家住桂林永福县苏桥镇珠江口屯的村民黄建文,刚刚办理了自建房的规划许可证。

  他说,早几年就想建房,但是办证手续实在麻烦,跑了几个部门都没有办下来,现在好了,到了一家办事机构就能办完所有手续。

  记者从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目前广西正在全面推进“四所合一”,并通过委托授权等形式赋予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权限。

  引入激励机制,用生态理念整治村庄环境,传承民族风格,保持乡土特色

  乡村规划编制出来,如何确保蓝图能够成为现实?广西探索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农民按照规划要求建房,破解乡村农房无序建设的难题。

  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那诺屯,廖光谋正在村口搬运沙子准备装修新房。

  去年,他刚按照村庄规划要求建起了占地80平方米的两层半小楼,并装饰了墙面、木色花格窗、飘阳台、坡屋顶等,极具壮族民居风格特色,与村里前些年新建的火柴盒房屋形成鲜明对比。

  和廖光谋家房子一样统一规划建设的还有25栋,这一片蓝顶白墙花格窗的房子成为那诺屯一道亮眼的风景。

  “这一片的规划和户型建设全部统一,用的是政府推荐的户型。

  ”他介绍,这栋小楼花了21万元,由于采用的是推荐户型,获得了政府3.5万元的建房奖励,相当于他种植甘蔗一年的收入。

  南宁市住房城乡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以来,南宁市拿出1.97亿元作为奖励引导资金,引导农村居民按规划按乡土特色要求建设住房,根据面积不同,每户给予2万—4万元的财政奖补。

  截至目前,南宁市已有8067户农户采用了政府推荐户型。

  不仅仅是南宁,桂林永福县、百色等地也在探索创新农民建房的激励机制。

  除了依靠奖励外,广西一些地方还通过探索利用荒山、荒坡地,在做好村庄规划的基础上,试行先期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引导农民依山就势建房,避免挤占基本农田建房。

  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处处长彭新唐介绍,广西还编制通用图集、乡土建设图集等免费提供给农村使用,鼓励和引导村民采用乡土建筑材料兴建、修缮住房,用生态的理念和办法整治村庄,以保护和传承村庄历史文脉,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

【民族建房有无补助】相关文章:

建房补助申请书02-28

贫困户建房补助08-17

建房补助申请书10-05

贫困户建房补助申请10-07

困难户建房补助申请10-06

农村困难户建房补助10-06

农村申请建房补助申请书02-10

农村申请建房补助申请书10-05

农民建房补助申请书10-09

贫困户建房补助申请书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