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结

结构化学学习总结

时间:2022-11-30 18:16:58 志铠 学习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结构化学学习总结

  紧张又充实的学习生活又将谢下帷幕,想必你学习了很多新学习方法,如果我们能够写好学习总结,可以收获更多。你所见过的学习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结构化学学习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结构化学学习总结

  结构化学学习总结1

  (1)氢元素

  a. 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

  b. 没有中子的原子;

  c. 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

  d. 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e. 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形成单质最难液化的元素;

  f. 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

  g. 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

  h. 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i. 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2)氧元素

  a. 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

  b.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c. 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d. 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

  e.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f. 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第二多的元素;

  g. 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

  h. 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电子分子(H2O)的元素;

  i. 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电子分子(H2O2)的元素;

  j. 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

  k. 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

  l. 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3)碳元素

  a. 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b.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c.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

  d.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e. 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f. 能与硼、氮、硅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g. 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

  h. 能与氢元素形成直线型四核分子(C2H2)的元素;

  i. 能与氧元素形成直线型三核分子(CO2)的元素。

  (4)氮元素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 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c. 能与氢元素形成三角锥形四核10电子分子(NH3)的元素;

  d. 形成的气态氢化物(NH3)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元素;

  e. 能与氢、氧三种元素形成酸、碱、盐的元素;

  f. 非金属性较强,但形成的单质常用作保护气的元素。

  (5)硫元素

  a. 最外层电子数是倒数第三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b. 最外层电子数与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之差等于核外电子数开平方的原子;

  c.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个电子的原子;

  d. 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

  e. 在短周期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中,只有硫的核电荷数是氧的核电荷数的2倍,且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

  f. 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8电子分子(H2S分子)的元素;

  g. 形成的单质密度大约是水的密度的2倍;

  h. 气态氢化物与其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的元素。

  (6)氯元素

  a.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的非金属元素;

  b. 能与氢元素形成二核18电子分子(HCl)的元素;

  c. 形成单质为黄绿色气体的元素;

  d. 形成的单质能使纯净的氢气安静燃烧,并发出苍白色火焰;或形成的单质能与氢气混合光照爆炸,并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白雾;

  e. 在短周期元素中,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的元素;

  f.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无机酸中最强酸的元素;

  g. 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长时间后又变白色;

  h. 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变红,长时间后又变白色;

  (7)氟元素

  a.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一定不显正价的元素;单质氧化性最强的元素;

  b.第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在所有原子的半径中第二小的元素;

  c.只能通过电解法制得单质的非金属元素;

  d.单质在常温下为淡黄绿色气体、能置换出水中氧、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的元素;

  e.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为弱酸、常温下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能腐蚀玻璃、盛放在塑料瓶中的元素;

  f.与银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而与钙形成的化合物难溶于水的元素;

  (8)硅元素

  a.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通常以共价键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元素;

  b.形成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盐是构成地壳主要物质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在电子工业有广泛应用的元素;

  d.能与碳、氮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9)磷元素

  a.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核外电子总数三分之一的非金属元素;

  b.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能“自燃”、必须用水封保存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能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的元素;

  d.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是实验室常用干燥剂的元素;

  e.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无色晶体三元酸的元素;

  (10)溴元素

  a.形成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深红棕色液体的元素;

  b.形成的单质水溶液为橙色、易溶解于有机溶剂为橙红色的元素;

  c.与银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淡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元素;

  (11)碘元素

  a.形成的单质能使淀粉变蓝色的元素;

  b.形成的单质在常温下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水溶液为黄(棕)色、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四氯化碳呈紫色的元素;

  d.与银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元素;

  (12)钠元素

  a.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b.能与氧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和1:1型或阳离子、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型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c.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

  结构化学学习总结2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

  2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

  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如何学好化学

  1在化学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化学内容。以便于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化学听课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听课是学习化学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化学,很多知识都是下节课的基础,如果这一节没有掌握到下节就可以成为学习的障碍,所以说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

  2吃透化学课本联系实际

  以化学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一些图表、资料及选学内容。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3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教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首先,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亲自做实验,不要袖手旁观。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多问、多想,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认真记好化学笔记

  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改错笔记,化学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规武器”,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

  化学物质简介

  化学物质是指任何有特定分子标识的有机物质或无机物质,包括:(1)整体或部分地由化学反应的结果产生的物质或者天然存在物质的任何化合物;(2)任何元素或非化合的原子团。化学物质包括元素、化合物(含其中添加剂,杂质),副产物,反应中间体和聚合物。但不包括混合物、制品(剂),物品。

  结构化学学习总结3

  1.分子结构与性质共价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极性键: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

  非极性键: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

  2.分子极性与非极性判别:

  极性: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未全部成键;

  非极性: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全部成键;

  3.氢键:

  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N、F、O)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或同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结构化学学习总结】相关文章:

化学远程培训学习总结04-27

标准化学习总结11-21

合规文化学习总结06-08

合规文化学习总结06-14

初三学习化学方法总结03-06

企业文化学习总结11-19

化学国培个人学习总结范文12-01

机电一体化学习总结04-14

化学名师工作室学习总结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