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

心灵在仰视演讲稿

时间:2021-04-10 11:13:10 演讲稿 我要投稿

心灵在仰视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是来送礼的。第一份礼物是纪录片《印马渡》的海报,它曾经获得过五个国际级的大奖。就在上个月,这部拍摄于十年前的纪录片,还创下了两天内微信浏览量达十万加的纪录。我们不得不感叹:经典的魅力是永恒的!

心灵在仰视演讲稿范文

  纪录片的作者龚向阳是双峰网一位年逾50的记者。老向说,他是在一次外出采访中无意间与片中这对摆渡父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半哑、弱智的宋德义才刚刚八岁,同船过河的邻村孩子抢了他唯一的玩具后,不仅一把扔到水中,还哇哇的大哭了起来。小德义在旁边呆了一会儿,就默默的走上前去用手轻轻的拍着他的背,含糊不清的安慰着。那一刻,小德义纯真、善良的眼神深深地触动了老向,他决定要为这对湘中地区最后的摆渡人做点什么。在随后的三年里,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雨雪交加,他利用休息时间,到离家10公里远的印马渡旁,用镜头记录下了这对摆渡父子近两百个小时的生活素材。不幸的是,在片子即将杀青时,小德义溺水去世,悲伤的`父亲请来了最信任的老向为孩子办了一场简朴的丧事。两年后,当纪录片《印马渡》陆续拿下各个大奖时,渡口上新建的白沙大桥顺利竣工,摆渡的父亲也在当地政府的关心下,洗脚上岸开始了新的生活。老向干这样的事不是一两回了,非科班出身的他还陆续发表过“慰安妇”系列、流浪儿系列、抗战老兵系列等十多万字的新闻纪实作品,在他的笔下和镜头里,处处流露出人性的光华和对时代责任的思考。

  作为基层的新闻记者,我们常常抱怨:就那么几个人、几台设备,天天跑时政新闻都来不及,哪来的时间做别的哦!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还是有些人不仅能高居庙堂之上,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唤,还能够守望江湖之远,凝视脚下这片泥土的芬芳呢?有人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也有人说,不管你是往前走一步,还是向后退一步,风景依然在这。在如今这个稍显浮躁的时代里,能够很好的把过程和心态结合在一起的人并不多,但我相信这第二份礼物会是一个最好的诠释。

  很遗憾,这只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也没有。这里还有一本剪报,刊载了双峰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新闻组长吴长江的部分作品。在走上这个演讲台之前,我曾努力的想搜集一些他曾经的工作场景来制作PPT,可如同白纸一样,什么也没有找到,只有那三十多本剪报和三千多篇新闻稿件,一直在有力地证明着这个新闻人曾经来过。

  长江是一个从乡镇通讯员成长起来的幕后英雄,四年前,在中国第12个记者节这天,年仅43岁的他因病永远离开了他珍爱的新闻事业。我很怀念他,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在追悼会现场,他曾经帮助过的那些苦难孩子,抿住泪水,齐刷刷的向他鞠躬的画面。“娄底市道德模范”王贤曾对我说,长江爸爸与他第一次见面是在烈日高温下的野地里,是长江爸爸让他第一次喝上了矿泉水。就是那份无意间的温暖瞬间牵连起这对“忘年交”五年的相守,直到长江去世。

  说到这,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他眉头紧锁奋笔疾书时的样子,是他长期忍受着病痛折磨坚持工作时的样子,是他在弥留之际对这个世界依依不舍的泪水。有些人,就像一轮圆月,不管见与不见,他依然在这里向人间抛洒着清辉。

  老向和长江的共同点在于,他们是在用心灵感悟人生,用思考在践行着一个新闻人应有的责任,他们的力量和智慧来自于那些需要仰视的人民群众。心灵在仰视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运动的过程。我常常在想,如果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变化成在基层、在群众中的常态,是否会更好呢?谢谢大家!

【心灵在仰视演讲稿范文】相关文章:

高考满分作文:在书本与大地中浇灌心灵02-27

在集体中成长演讲稿10-25

我的价值在中国演讲稿10-17

心灵的随笔02-05

心灵捕手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02-28

哲学论文心灵哲学07-07

在祖父葬礼上的悼词范文01-30

在述职会议上的讲话范文01-07

在期末教师会议上的讲话演讲稿12-28

在团青会议上的讲话范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