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

浅谈让经济新闻“活蹦乱跳”起来

时间:2022-10-26 07:51:19 研究生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让经济新闻“活蹦乱跳”起来

  毕业论文是应届毕业生都比较关心的事,那么毕业论文怎么写?下面文书帮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目前,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但常规报道总是枯燥乏味,读者不感兴趣。本文认为经济新闻应引入平民视角,通过以人为本的写作手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以鲜活的“人”和“事”为载体等进行采写,才能让经济新闻“有血有肉”,“活蹦乱跳”起来。

  关键词:经济新闻;语言;载体;特色;鲜活;平民视角

  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到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菜篮子”、房价、油价等问题,经济新闻开始备受重视,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但是,很多时候,经济新闻的常规报道常常存在数据堆砌、罗列成绩、语言枯燥等通病,让读者阅读起来颇为头疼,不愿看,不爱看,经济新闻采写变得十分令人尴尬。对此,笔者认为,在经济新闻策划采写中引入平民视角,以人为本的写作手法,才能接“接地气”,让经济新闻“活蹦乱跳”的“活”起来。

  一、选点:平民视角

  不少读者爱看民生新闻,是因为这些新闻都是发生在读者生活中的普通事、稀奇事,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民生新闻通过这种“平民视角”,将新闻与读者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不少。同理,经济新闻也不该用“高大上”的视角来采写,这样很难引起读者共鸣。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经济新闻呢?首要一条就是注重“平民视角”,走进群众生活中深挖新鲜素材,将新闻与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的生活相连接,并进行换位思考。新闻关注的目光所及之处,应是群众关心的焦点和难点问题,由此拉近经济新闻和大家的距离,这样,才能让群众喜闻乐见,激发阅读兴趣。

  在2013年12月,省市统计部门传来上月CPI指数分析,CPI报道的是上月物价的同环比指数,虽然统计数字枯燥、干涩,但却是每个月都需采写的常规报道。可该篇新闻,笔者却试图从中找寻“民生化”的报道亮点,拉近CPI与普通百姓的距离。

  为此,笔者对统计部门提供的“候选数字”仔细排摸,发现上月衣着类价格上涨较快,就决定把“民生化”的个案细化到衣着类某一个商品身上。在去商场采价时,笔者发现新上市的冬靴价格都在2000元以上,比一台32寸的液晶彩电还贵出不少。因此就将冬靴价格进行浓墨重笔,从一双冬靴贵过彩电冰箱写起,写到衣着价格的上涨,再进一步写到CPI的同环比指数,从而反映省市物价的整体大环境。这种用“平民视角”从群众生活中挖掘社会热点的写作方法,得到了不少媒体的认可和转载。

  在此思路下,笔者采写的一系列关于CPI的报道开始鲜活起来,《西安8月份CPI同环比均涨 鸡蛋价格“蹦跶”到5元》、《1月份西安CPI同比涨2.9% 过春节鲜菜鲜果成“新贵”》、《吃的住的都贵了CPI奔三了》……这些新闻报道从食品、房价、油价等各个侧面,以小见大报道了同一主题“CPI”,让读者喜闻乐见,引起共鸣,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二、语言:通俗易懂

  经济新闻中常常会涉及一些数据的变化,而纸媒受局限,多是将对经济新闻语言的理解停留在“文字”以及图表的层面上,这就要求经济新闻报道的语言,应该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进行解读,把复杂的经济问题简单化,抽象的经济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笔者在采写陕西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PPI)指数的时候,因为不少读者对这一指数并不了解,笔者就会在稿件中加以解释,“如果把整个国家经济比喻成一辆飞驰的列车,普通居民是列车的乘客,各类企业则是列车的零部件,若GDP增速反映的是列车速度,那么CPI和PPI就反映了列车运行的稳定程度。CPI太高,车上的乘客就会感到列车太颠簸;如果PPI不正常,那么列车零件就会承受过大的压力负荷。”这样的解释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立刻让经济新闻变得鲜活起来。

  三、载体:巧讲故事

  不少人认为,经济新闻相对于民生新闻来说,故事性较差,难与民生新闻生动婉转的故事情节相媲美,它大多是干巴巴的、冷冰冰的经济数字。这种想法虽然有道理,但是也具有片面性。因为经济活动说穿了就是人的活动,经济新闻也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引发阅读欲望,以鲜活的“人”或“事”为载体来写,跳出空洞的窠臼。

  《王老师的三十年》是本报改革开放三十年栏目的第一篇文章。起初采访笔者颇为头疼。其实写这类稿件完全可以统计部门提供的数字为采访方向,将各项经济数据进行罗列和分,展现改革开放三十年西安的经济成果。可由于是栏目开篇,笔者力图写出新意,想在写作手法上进行创新和突破,摆脱这类老套路。随后,笔者以一位年近八旬的王老师进行切入,讲述了他家衣、食、住、行几个方面的三十年变化,从单位宿舍搬家,最终搬到两室一厅的宽敞房子,从吃不上用粮票换粮食的艰苦,开始注重有机、绿色食品的各种变化,辅以来自统计部门的数字说明,最终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篇有血有肉,生活鲜活的三十年变化的好文章。文章见报后,细致入微的采访、鲜活的写作风格得到众多读者的表扬。

  四、功能:指导服务

  最近房价会不会跌?买哪个股票能赚钱?有何新的理财方式?经济报道还应该讲求实用性功能,寓经济原理于日常故事中,从而启发读者,成为指导服务读者生活的“金钥匙”,使其阅读完毕,可以保存在自己的剪贴本上。因为对普通群众而言,他们关心经济新闻,通常是想获得权威的服务性指导,让自己生活的更好。

  如笔者所在《西安晚报》采写的一篇《信用卡分期手续费现涨价潮》稿件,报道针对西安部分银行的信用卡分期手续费上涨,分期购物成本上扬现象,给读者算了一笔账,不仅算分期购买汽车等商品,需要支付多少分期手续费。此外还与消费类贷款进行比较,算算哪个更划算。这样的经济新闻报道,不仅直观的反映出手续费上涨的报道意图,更是想着要为读者服务,读者怎样购物最划算,手续费有多少,这一系列服务功能就体现出信息实用性这一原则。

  五、特点:突出特色

  经济新闻要想吸引读者,还必须走出共性,讲究特性,形成一种独树一帜的见解,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那么,如何在千篇一律的经济现象中,寻求新闻报道的特殊性,突出其特色呢?这就需要从切入点向深处着手。一个好的经济新闻记者,不仅需要是一个好记者,还需要是经济领域某一方面的专家或准专家。这样才能从高处着手,写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经济新闻。

  “蒜你狠”、“豆你玩”、“贵羊羊”……物价一路飙升,可为什么统计部门每月发布CPI涨幅时,却总和市民的切身感受有差距?为此,笔者写出了《CPI涨幅为何与居民感受不一致?》的稿件;在全球金融危机“寒流”不断,西安经济仍保持平稳快速增长,针对这种态势,笔者写出了《GDP平稳快速增长 西安经济为何遇"寒"不冷?》的稿件,这些立意深远的报道都形成了更有影响力的宣传态势。

  总之,经济新闻写作,还需要经济新闻记者在日常工作中,善于动脑学习、乐于借鉴创新写法,使经济新闻不再“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想看”。只有这样,才能让经济新闻变得“有血有肉”、“活蹦乱跳起来”。

【浅谈让经济新闻“活蹦乱跳”起来】相关文章:

浅谈的作文04-28

浅谈班级管理11-25

浅谈餐桌礼仪10-29

《滚起来》教案04-28

新闻写作中的新闻特写08-19

《北京亮起来了》的教案03-02

弹起来的球教案02-08

让玩具动起来教案03-18

鸡蛋浮起来了作文03-06

球类运动宣传语一起来动起来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