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

我国高校本科会计伦理教育的目前状况及策略

时间:2022-10-26 07:07:57 研究生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高校本科会计伦理教育的目前状况及策略

  会计学已经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并从中分化出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等独立的专业。但是,由于缺乏综合思维和理论概括,会计分支学科之间的一些基本关系仍然不能从理论上解释清楚,从而使人们对会计学科的层次结构以及会计学的性质和边界缺乏清晰的认识。

  摘要:会计伦理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会计职业界的重视,但会计伦理教育的实施尤其是高校会计伦理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文章通过对高校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分析了我国高校本科会计伦理教育的目前状况,发现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伦理教育存在会计伦理培养目标缺失、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会计伦理教育的教材和内容缺乏、会计伦理教育的教学策略落后以及会计伦理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等理由,并针对上述理由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倡议。

我国高校本科会计伦理教育的目前状况及策略

  关键字:会计诚信危机;会计伦理;会计伦理教育

  一、高校会计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会计诚信危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进而与之相关的会计伦理亦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提高会计职业群体的会计伦理素养是化解会计诚信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要提高会计职业群体的伦理素养,伦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会计伦理本身属于非正式约束的一部分,它是基本的非正式约束——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性等在会计职业的集中具体体现。非正式约束具有稳定性、长期性、不易移植性和对民族文化的继承性,非正式约束的特性决定了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安排可以对其施加影响,但不可能作为外生变量决定其变迁路径和方式,非正式约束的变迁往往需要个体转变自身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习惯来实现。通过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个体的道德觉悟,是改善会计伦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学习会计伦理的基本原则、正确的伦理分析策略,并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中提高自身的伦理素质和道德修养,明辨是非,主观化解会计伦理困境。会计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会计专业在校学生的伦理教育(学历教育);另一方面是对在职会计人员的伦理教育(继续教育)。会计人员的学历教育主要在高校,高校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起点较高,在会计实务界的职业地位比较重要,他们对整个会计职业界的伦理水准层次和伦理选择倾向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高校的会计伦理教育的价值愈显重要,高校理应成为会计伦理教育的主阵地,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改善我国会计职业界的伦理目前状况。接受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的主体是在校的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即将定型的时期,其道德养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这个时期加强会计伦理教育具有很大的效果。笔者认为只有把会计伦理的在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建立系统的会计伦理教育体系,否则会计伦理教育的效果和目标将大打折扣。

  二、我国高校会计伦理教育的目前状况——以广东部分高校为例

  1.高校会计伦理教育目前状况的调查情况。随着对会计伦理的研究的推广和深入,会计伦理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会计职业界的重视。虽然我国会计伦理教育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审计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长,会计伦理教育理由也受到极大的关注。近年来,财政部和会计职业团体都要求将会计伦理教育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众多专家学者对于高校会计伦理的在校教育也提出不少的倡议和要求,但具体实施并不尽如人意。为研究高校本科会计伦理教育的目前状况,笔者于2012年下半年在广东省高等院校范围内对会计专业的部分教师和学生(主要是2013届毕业生)以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高校会计伦理教育相关理由的调查。具体包括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等几所高校。其中各高校的会计课程设置、会计伦理内容讲授方式等理由主要通过访谈进行了解,而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对伦理和道德的认识;第二部分是关于对会计伦理的认识;第三部分是关于高校会计伦理教育的有关情况的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80份,问卷回收率为6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会计教师和高校会计专业学生都具有较高的伦理道德意识,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这得益于高校对传统的德育教育和一般伦理教育的重视。但与之相反的是,高校师生尤其是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的会计伦理认知水平较低。高校教师虽然对会计伦理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但并不建全面和深入。笔者在访谈过程中也发现很多老师对会计伦理的含义也只有些模糊的认识,甚至把会计伦理等同于会计职业道德,并且很多不太重视学历教育中系统的进行会计伦理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而会计专业的学生缺乏系统的会计伦理知识和伦理感悟,伦理分析和决策能力较差,这是高校会计教育中应该重视的理由。总之,我国高校会计伦理教育依然存在起点低、目标模糊、涉及层面窄、流于形式等缺陷,会计伦理教育实施效果较差。

  三、我国高校会计伦理教育存在的理由

  1.本科会计伦理培养目标缺失。高校也将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专门人才或复合型人才,这种定位本无可厚非,但是高校教师过分强调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无能在课程体系设置还是培养计划设计和实施上都比较重视操作和应用技能的讲授,而忽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会计职业伦理教育很难获得学校和教师的重视,未把对学生的“德”的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而据此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是重技能而忽视伦理道德的,会计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缺失,这样是无法在伦理困境中做出合理的伦理决策的。假如这些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极易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所影响。笔者认为不管会计人员是主动还是被动做假账,只要参与了都可以认为是失德的行为。假如所有的会计人员都能严格遵守职业伦理规范,主动抵制造假,也没有那么多的上司会强迫会计人员做假账或向报表注水了。所以会计伦理教育的缺失可以说是会计诚信危机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

  2.高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我国大部分高校本科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体系都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实践课等几大部分,公共基础课中也有开设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课程,但这些课程只是介绍一般的伦理知识,无法同会计职业伦理紧密联系起来。少有学校专门开设会计伦理教育的课程,甚至连最基本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的相关课程都没有开设。笔者调查的广东几所高校除了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针对本科阶段开设有专门的商业伦理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外,其他学校都没有开设相关课程,但即使开设也是以任意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的。而全国会计本科专业开设有与会计伦理相关课程的也不超过全部高校的40%,这个比例远低于国外,而且开设这门课程的只是针对国际班、基地班、ACCA创新班等培养国际性会计专门人才的专业。另外在课时的分配上有些学校的会计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的学时不够,教师没有时间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会计伦理方面的知识,这样的培养计划当然无法引起教师对会计伦理教育的重视,学生也无法在课堂系统的学习中获取会计伦理的认知和深思。3.会计伦理教育的教材和内容缺乏。由于高校会计专业在本科阶段只重视会计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所以针对本科层次的与会计伦理相关的教材是相当稀缺的,目前可供高校采用的会计伦理教育的教材大约有6本左右,但主要内容和编排大同小异,主要是关于伦理和伦理学、道德标准和道德评价、企业伦理、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内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框架结构与行为规则结构、会计职业伦理的评价、会计职业道德惩戒、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等内容,关于伦理分析和决策的内容涉及较少,而在实际教学中鉴于课时的限制,更多的是侧重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伦理与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税法等内容的结合也应该在教材中体现出来,但是我国高校的这些会计专业教材很少有提到会专门介绍相关会计伦理知识的。